融资中国 06-17
年卖11亿,中国人花钱把一个泰国人送去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消费企业港股上市潮

爱喝椰子水的中国消费者,把一位泰国人送到了港交所的门口。

据最新消息,泰国著名椰子水品牌 IFBH Limited(以下简称 "IF")已经正式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即将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中信证券作为联席保荐人参与其中。从 IF 在 2025 年 4 月 9 日首次提交招股书到如今通过聆讯,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如此迅速的上市进程令人瞩目。

IF 是一家源自泰国的食品饮料企业,由泰国知名饮料制造商 General Beverage 将其国际业务分拆而来,总部设立在新加坡。该公司于 2013 年推出了椰子水品牌 IF。2017 年,IF 品牌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凭借其独特的泰式风味,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开启了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之路。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以零售额为衡量标准,2024 年 IF 已经成为全球椰子水饮料市场的第二大品牌,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更是占据了领先地位。自 2020 年以来,IF 在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连续五年稳居第一,2024 年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34%,远远领先于第二大竞争对手,后者与 IF 的差距超过七倍;自 2016 年以来,IF 在香港的椰子水相关市场也连续九年保持第一,2024 年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60%,同样大幅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凭借椰子水这一核心产品以及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出色表现,IFBH 公司的业绩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公司的收益分别达到了 8744.2 万美元和 1.58 亿美元,而同期的利润分别为 1675.4 万美元和 3331.6 万美元。其中,椰子水饮料的营收占比均超过 95%,从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内地市场的营收占比也超过了 90%。

通过上述数据,说是中国消费者把 IF 送上 IPO 大门毫不为过。

靠中国消费者撑起的椰子水 IPO

小小的椰子水能有多赚钱?根据 IF 的招股书,在全球即饮饮料市场中,果汁饮料在 2024 年的零售额中占 14.9%。全球果汁饮料行业由 2019 年的 1379 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616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2%。在未来五年,预期该行业将继续以 4.7% 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至 2029 年时将达 2032 亿美元。其中,椰子水饮料为全球即饮软饮料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类别之一。作为果汁饮料市场其中一个类别,全球椰子水饮料市场于 2024 年占整个全球果汁饮料市场规模的 3.1%,预计 2029 年将增长至 4.2%。

IF 椰子水的背后,是一位泰国 " 富二代 " 创业者的故事。这位创始人名叫 Pongsakorn Pongsak,他不仅是 IF 椰子水的缔造者,也是 IFBH 公司的创始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Pongsakorn Pongsak 的父亲名为 Kitti Pongsak,是一位在泰国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Kitti Pongsak 就创立了 Suwan Spinning and Weaving Co., Ltd.,一家在纺织行业颇具影响力的纺纱制造公司。

从该公司官网来看,其家族企业旗下涵盖了六大产业板块。除了核心的纺纱制造业务外,还包括位于泰国曼谷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 Suwan Tower、位于曼谷西部棠林詹区的商业园区 Suwan Ratchapruk Park、一家名为毕里斯顿苏安的高端园景酒店、位于泰国佛统府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以及一家名为 General Beverage Co., Ltd. 的饮料公司。其中,General Beverage 正是由 Pongsakorn Pongsak 在 2011 年创立的。

2013 年,Pongsakorn Pongsak 开始着手打造 IF 椰子水品牌。他斥资约 1.6 亿美元,在泰国引进了西得乐的先进生产线,并建立了泰国首条高速无菌灌装生产线。当时有报道称,该生产线的产能可达每小时 4 万瓶。

2015 年,Pongsakorn Pongsak 带领 IF 椰子水品牌进军香港市场。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IF 椰子水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仅仅一年后,IF 就在香港市场一跃成为最畅销的椰子风味果汁饮料。

到 2017 年,if 椰子水品牌决定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命运的齿轮由此开始转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IF 品牌自 2016 年起在香港椰子水市场一路领先,连续 9 年稳居市场首位,2024 年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 60% 左右。在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IF 自 2020 年以来也连续 5 年占据榜首位置,2024 年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34%,这一数字是其第二大竞争对手的 7 倍以上。

在 IF 的产品矩阵中,椰子水无疑是核心拳头产品,近两年的销售占比均超过 95%。同时,中国内地市场对 IF 来说极为关键,2023 年和 2024 年的营收占比均超过 90%。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椰子水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招股书引用的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19 年至 2024 年期间,中国椰子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0.8%,远超其他地区。2024 年,中国市场的零售额规模已突破 10 亿美元大关,预计到 2027 年将超越北美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椰子水消费市场。

中国椰子水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椰子水生产技术逐渐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同时健康饮食的趋势也推动了其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椰子水作为一种多用途的饮品,既可以与咖啡、果汁等饮品搭配,也可以用于烹饪和煲汤等多种场景,需求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那么,为什么在众多椰子水品牌中脱颖而出的是 IF 呢?早在 2014 年,当时全球最大的美国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华彬集团旗下的公司(拥有 " 红牛 " 品牌)签署了分销协议。2016 年前后,唯他可可的国内市场份额一度位居第一,但如今这个在美国、英国等市场大受欢迎的椰子水品牌在中国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相比之下,IF 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首先,IF 享有原产地优势,泰国所在的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椰子产地,气候条件优越,IFBH 公司的椰子水原料均来自泰国,且大部分代工厂也设在泰国。其次,IF 在本土化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2018 年起,IF 采用透明瓶身包装,直观地展示了椰子水的天然色泽和纯净品质,与市场上其他饮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同时,IF 定位为进口高端产品,率先打入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和精品超市,成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高端健康饮品的形象。

此外,明星代言和流量效应也是 IF 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IF 椰子水先后邀请了赵露思、肖战等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明星担任广告代言人。肖战代言后,其天猫旗舰店 1L/6 瓶装的月销量突破 30 万件,市占率一度达到 55%。明星的影响力不仅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还激发了粉丝群体的购买热情,为产品销量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对赌协议迫在眉睫

据了解,IF 选择将生产、物流等重资产环节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厂,自身则专注于品牌营销和渠道管理。其控股股东旗下的 General Beverage 公司不仅是其核心原料供应商,还承担了主要的代工生产任务,形成了从 " 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品牌运营 " 的完整闭环供应链。凭借泰国得天独厚的椰子种植条件,IF 的原料成本比竞争对手低 18%,这为其在价格竞争中提供了显著优势。同时,General Beverage 的高速无菌灌装线确保了产品的产能和质量的稳定性。

通过这种 " 关联公司 + 独立代工厂 " 的模式,IF 避免了自建工厂所需的巨大资金投入,并通过供应链协同优化了成本。在其 46 人的团队中,核心人员专注于品牌与渠道管理,而生产环节则完全依赖成熟的代工厂体系。这种 " 小团队撬动大生意 " 的能力,本质上是将资源集中于高附加值环节的战略选择。

然而,在招股书中,IF 的募资计划提到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强仓配能力,具体包括 " 为代工厂提供支援 "" 购买合适的加工技术及设备以支持代工厂商加工椰子水 " 等内容,这似乎与 IF 一直以来坚持的 " 轻 " 资产模式相悖。

在 IPO 之前,Pongsakorn Pongsak 直接及间接持有 IF 全部已发行股份约 77.64%,其中包括直接权益约 6.53%;以及通过其控制的公司 General Beverage 间接持有的 71.11% 间接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 3 月 15 日,IFBH、General Beverage 及 Pongsakorn Pongsak 与 Aquaviva Co., Ltd. 签署了一份股份认购协议。根据该协议,Aquaviva Co., Ltd. 同意认购 12.5 万股新股份(相当于 IFBH 在相关股份发行完成后已发行及缴足股本总额的 11.11%),总认购价为 1750 万美元。

2024 年 4 月 12 日,Aquaviva Co., Ltd. 在解散及清盘后,其所持的 12.5 万股股份被分配给其三名股东,即 Fullerton Alternatives Funds 2 VCC、Oasis Partners Co., Ltd. 及 10BIF Limited,这些股东同时承担了其在股东协议下的权利及义务。

除了上述条款外,IFBH、当时的股东、Aquaviva Co., Ltd. 及其他相关方还签署了一份股东协议。根据该股东协议及 2024 年 4 月 12 日的信守契约,投资者被授予了若干与 IFBH 相关的特别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认沽期权、知情权、董事任命权、优先购买权及随售权。

根据协议,如果公司未能在 2026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完成 IPO,投资者有权要求 Pongsakorn Pongsak 按照相当于投资者对其股份投资每年获得净 12% 回报的内部回报率计算的行使价,购买其持有的所有股份。认沽期权将在 IPO 后失效且不可再行使。

换而言之,若公司未能在 2026 年 12 月 31 日前成功上市,其将面临股权回购义务,需支付超过 2300 万美元的资金。

在有具体时间的对赌协议压迫下,也使得 IF 的 IPO 迫在眉睫,但好在通过聆讯后,其 IPO 的征程只差最后一步。

港交所消费上市潮

2025 年,港交所正见证一场消费企业上市的浪潮。

截至目前,2025 年已有七家消费企业在港股成功上市,它们分别是布鲁可、纽曼斯、舒宝国际、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和绿茶集团。而在 2024 年全年,港股上市的消费企业数量仅为十家。

在这些上市企业中,蜜雪冰城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其上市首日股价大涨 43.21%,市值一举突破 1500 亿港元。毛戈平、古茗等企业也表现不俗,上市后股价较发行价实现了超过 100% 的涨幅。

这些企业的优异表现,无疑激发了更多未上市消费企业的热情。截至 5 月 16 日,2025 年向港股递交招股书或更新聆讯资料的消费企业已达到 15 家,仅 4 月份就有七家企业提交申请,这种热闹景象在近三年来都是较为罕见的。

其中,既有遇见小面、鸣鸣很忙、if BH 等首次提交招股书的企业,也有海天调味、东鹏特饮、三只松鼠等已在 A 股上市,如今寻求 "A+H" 两地上市的老牌消费企业。

长期以来,出于市场流动性的考虑,本土消费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在 A 股上市。在 2024 年之前,许多消费企业都在 A 股 IPO 队列中等待了很长时间。

然而,2023 年 8 月 27 日,证监会发布了一项关于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的监管安排,其中提到 " 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 "。此后,多家消费企业选择撤回 IPO 申请。

以蜜雪冰城为例,该公司于 2022 年 9 月首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 A 股上市申请。经过一年多的排队等待后,蜜雪冰城在 2024 年初决定转向港股,并于 2025 年 2 月底成功完成上市。连锁快餐品牌老乡鸡此前也一直致力于 A 股 IPO,曾三次提交招股书,但均未成功。2025 年 1 月 3 日,老乡鸡也转而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周六福的情况亦是如此,在两次冲击 A 股失败后,如今也在港股排队等待上市。

与此同时,港交所针对 A 股公司推出快速审批流程,并优化上市定价机制,降低内地企业上市门槛,为消费企业上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进一步吸引消费企业来港交所 IPO。央行、证监会等部门通过多项政策支持企业赴港上市,简化了上市流程,提升了透明度,拓宽了融资渠道等。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 " 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

相比 A 股,港股允许同股不同权、接纳未盈利企业,为消费新势力敞开大门。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同样不容忽视,如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的市盈率为 20 倍,但新消费股的市盈率普遍远高于该指数,泡泡玛特的市盈率为 86 倍,老铺黄金的市盈率 90 倍,毛戈平、蜜雪集团分别为 57 倍、43 倍。此外,港股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企业在此上市可提升国际知名度,为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同时港股的再融资相对方便,有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和扩张。

再看市场环境与资金流入,2024 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多重政策利好,市场整体情绪转暖,南向资金持续涌入,为港股市场注入流动性,推动市场回暖,这为消费企业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据 Wind 统计,2025 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达到 6369.13 亿港元,港交所 IPO 融资总额达到 614.19 亿港元。

可以预料到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仍会有更多消费企业以港交所为根据地,寻求 IPO 大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ipo 泰国 港交所 招股书 香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