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财经 04-23
银行也没金饭碗!信用卡业务员职业反转,有人为拼考核指标“贴钱上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周梦梅

编者按:1985 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过去四十年,信用卡市场一路上扬,并走向饱和。如今,流通卡规模收缩,交易额下降,不良上升等问题凸显靠规模扩张的获客方式难以为继,精细化运营成为必答题。时代财经推出《信用卡变局》专题,关注行业革新下的个体、企业和趋势。

浪来潮起,浪去潮消。

林利(化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工作了 10 多年的走向了团队分崩离析的局面,银行的 " 金饭碗 " 变成了易碎的 " 泥碗 " 。" 信用卡分中心与银行分行属地融合,我们团队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几个人每个月拿着 2000 多块钱,就这么‘耗着’。"

随着存量竞争加剧,信用卡行业掀起降本增效大潮,延续多年的分中心模式也在经历变革,部分信用卡分中心关停,信用卡业务融入到地方分行的业务条线中,而信用卡从业人员则不得不面临减员降薪的现状。

林利自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一家国有大行的信用卡 A 分中心,彼时正好赶上了行业高速增长期。短短数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信用卡客户经理,一路拼搏,坐上了该分中心主任的位置。依靠着行业红利和自己的努力,林利在当地省会城市买车买房,结婚生子。

眼下,他所在的信用卡 A 分中心关停,他也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 我见证了行业的高速扩张,没想到现在却成了被抛下的螺丝钉。" 林利感慨道。

在行业降速中失意的并非只有林利一人。在行业上升期,银行普遍采用 " 人海战术 " 推动信用卡发卡量增长,通过设立分中心来铺设地推团队。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减员瘦身成为信用卡行业的关键词。

来源于图虫创意

信用卡狂飙:巅峰时,一车一车的申请件

2010 年 -2020 年堪称信用卡行业的 " 狂飙年代 "。十年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从 2.3 亿张激增至 7.78 亿张,体量实现超 3 倍增长。

" 那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年代。" 林利向时代财经回忆,2017-2019 年,其所在大团队,信用卡客户经理月均发卡量可达 60 张。他有高产的同事月均甚至可以发出 200 张卡,对应拿到的奖金就高达 2 万余元,整个团队激情满怀。彼时,铺摊点、陌拜扫楼、商场驻点等传统地推模式成为信用卡获客的主流方式,整个行业沉浸在跑马圈地的狂热氛围中。

当时银行普遍采用 " 人海战术 " 拉动发卡量,不少信用卡中心大量铺设地推人员。林利称,他当时所在的信用卡分中心时常都在招聘,大家普遍干劲十足,团队规模也大幅扩张,他所在的信用营销团队 ,在 2020 年前后一度扩张至 10 个组。

2010 年 -2020 年,恰逢经济上行、出生人口井喷、市场空白,信用卡经历了黄金年代。一名业内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当时不少银行采用的是纸质申请表," 一麻袋一麻袋、一车一车的申请件 " 是他对当时行业热火朝天最深刻的印象。" 当时各家信用卡中心抢占市场,主要比拼速度。" 他表示。

在信用卡中心巅峰期,银行业普遍大幅扩张信用卡团队。以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为例,其员工总数从 2018 年的 11124 人增至 2019 年的 11948 人,一年内净增 824 人。

来源于图虫创意

除了线下地推团队扩张,信用卡线上 " 揽客 " 拓展同样突飞猛进。2017 年,各大银行纷纷借力线上流量,推出联名卡,跑马圈地。

信用卡发力线上,浦发银行是那条搅动行业变革的 " 鲶鱼 "。 2017 年,浦发信用卡发卡量达到 1358.21 万张信用卡,同比大增 49.24%,引来行业侧目。

浦发银行卡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抓住了 " 线上流量密码 "。2017 年 12 月,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公开表示,其信用卡业务,通过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借道对方服务场景,当年浦发银行为 600 多万新客户提供服务,信用卡线上获客新增客户达到 70% 以上。

同一时间,各大银行也开始频频和互联网大平台合作,大发 " 联名卡 "。譬如,中信与淘宝合作推出了中信银行淘宝联名信用卡,光大银行与京东推出白条联名信用卡。

流量加持下,联名信用卡成揽客神器。2017 年前后,腾讯旗下王者荣耀成为国民现象级手游,同年 7 月,招商银行趁势推出 " 王者荣耀联名信用卡 ",游戏玩家可获得信用卡积分换游戏服务等权益。仅仅半年之后,2018 年 1 月,招商银行便宣称推出的王者荣耀联名信用卡突破百万张。

从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感知线上流量如何助推了这场信用卡狂飙盛宴。2020 年,美团披露数据显示,其与 12 家区域性银行合作发行的 " 美团联名信用卡 ",累计发卡量突破 1000 万张。

完不成考核成常态,业务员甚至 " 贴钱上班 "

央行数据显示,自 2022 年四季度信用卡发卡量达到 8.07 亿张峰值后,行业拐点显现,连续 9 个季度呈下滑态势,出现饱和信号。

2020 年之后,林利便逐渐感受到了信用卡行业的 " 寒意 "。

" 之前在商场景区摆摊,也能开出一些卡,2020 年后就越来越难拉新。" 林利称,此前根本没有卡员愿意去远郊地区,后面基本被各家银行的信用卡推销员渗透完了,遇到的信用卡白户也越来越少,人均普遍都有几张卡。到了 2021 年,他的发卡量直线下降,尽管他加班加点,平均每月也只能发出 30 张卡。

监管政策的收紧进一步加速行业调整。2022 年 7 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发布,要求不得简单地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等作为考核指标、睡眠信用卡占比不得超过 20% 等,全面加强信用卡业务监管。

来源于图虫创意

这一政策直指行业粗放发展模式,倒逼银行从追求规模转向精细化运营。

不少银行关停信用卡分中心,开启瘦身潮。以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为例,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 4 月 13 日,2025 年开年以来,交通银行陆续已关闭太平洋信用卡中心贵阳、南昌、深圳、兰州等 11 个分中心。

行业收缩直接冲击从业者生存状态。面对卡中心不断走高的坏账和居高不下的成本,信用卡中心裁撤减员潮随之而来,林利的同事也渐渐离开,其所在的信用卡部门从巅峰时期的 100 余人缩减至 30 余人,人员流失幅度近七成。离职员工或转岗至银行其他部门,或转向 POS 机支付等相关领域,部分则彻底告别信用卡行业。

2024 年以来,林利本人也陷入职业困境,完不成考核成为常态,每月拿着 2800 元无责任底薪,让他难以再坚持下去。" 哪怕考核达标,算上五险一金,现在薪资相较过去缩水 5 成。" 他表示,有些同事为了考核达标,出现了 " 贴钱 " 打工的困境。" 现在信用卡开卡需要附送一些礼品,如自行车、小电器等,驻点商场还需要驻点费,然而报销越来越严。他们除去礼品费、驻点费、油费,算下来根本赚不到钱 "。

信用卡卡员 " 贴钱上班 " 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银行信用卡卡员发帖吐槽,摆摊送礼品、绩效遭扣、信用卡买量导致出现贴钱上班的情况。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时代财经表示,当前信用卡行业面临信用消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用资产有所承压,金融消保工作不断细化等考验,确实站在转型变革的十字路口。内部看,信用卡过往发展较为粗放,自身产品创新功能有待提升;外部看,信用卡还面临着大厂信用支付产品对场景流量端口的抢占,一些创新型信用付产品如 " 先囤后付 " 也对传统信用卡业务造成一定挤压。内忧外患,叠加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信用卡分中心的裁撤很难避免。

曾经作为揽客利器的联名卡,也在这场变革中遭遇 " 滑铁卢 "。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至少有 7 家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宣布将停发旗下联名信用卡产品。其中,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宣布,同时停发 14 款信用卡产品,其中 13 款为信用卡联名卡;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接连停发旗下多款联名卡的卡面。

" 多家银行宣布停发多种联名信用卡,看似因为合同到期、成本控制,核心原因是卡种权益的局限性无法再带动新增发卡量。" 在《中国信用卡》期刊上,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郭健铭发文表示,在 " 跑马圈地 " 阶段,多卡种经营的广撒网模式无可厚非,但是在存量经营时代,银行应集中精力研发几种核心的信用卡产品。

信用卡业务告别 " 跑马圈地 " 的粗放发展时期,在新阶段迎来价值重估。

当下,信用卡行业的经营导向已经发生变化。上述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整个行业更多聚焦营收、利润等企业留存收益。" 风险引领、价值导向、降本增效、综合经营 " 是新的指南针。

回看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历程,始终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信用卡行业的兴衰,折射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轨迹。

新环境、新周期,轻舟已过万重山。苏筱芮表示,在信用卡机构内部调整逐步到位后,预计相应的行业收缩压力将有所减缓。

但对于身处转型浪潮中的从业者而言,阵痛仍在持续。人到中年的林利们,仍然在苦苦求索职业转型之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信用卡 中国银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