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唯卓仕 Viltrox AF 135mm F1.8 LAB 镜头横空出世,靠着扎实的用料和旗舰的规格杀出重围,很多人都在猜:LAB 系列下一颗镜头会是什么规格?虽然唯卓仕已经有大概的路线图,但毕竟 35、50、85 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竞争都异常激烈。
而答案来得就是这么快——这次的主角是 Viltrox AF 35mm F1.2 LAB。
提起 35mm 这个经典小广角焦段,各家镜头并不少,但敢做到 F1.2 大光圈的却屈指可数。毕竟要在广角视角下兼顾超大光圈和画质,光学设计难度堪称 " 地狱级 "。
但 LAB 系列本就是唯卓仕探索尖端技术的试验场,这次他们直接把光圈推到 F1.2,同样塞进了自主研发的 HyperVCM 马达、能自定义开机动画的小彩屏。
而我们更好奇的是:在 35mm 这个既考验光学素质又考验实用性的焦段上,这颗 " 超高规格 " 镜头到底能不能扛住我们大量拍摄的考验?严格审核画质的话会不会翻车?双浮动对焦的速度够不够快?新加入的 " 超级非球面镜片 " 效果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把这颗镜头装上了相机……
外观设计
这颗唯卓仕 AF 35mm F1.2 LAB 总体设计上跟之前的 135LAB 基本一致,不过这个屏幕凸起的样式和两个连在一起的 fn 按键,让我们想到了唯卓的 16mm F1.8。
AF/MF 拨杆、CLICK 拨杆的位置也一模一样。
说回体积重量,作为 35mm F1.2,体积重量做到如此其实已经不错了,当然不如说这已经是同类产品里最轻的了(其他的都超过了 1kg)。
前后晃动时会有一点点响动,这是由于它采用了 Viltrox 自研的 HyperVCM 马达,电磁马达靠通电来控制它的位置,所以在未通电的情况下晃动会有轻微声响,这是正常现象。本次也是直接挂上了 4 个 HyperVCM ⻢达,这让它的对焦性能和速度都全方位升级。
镜头直径标称 89.2mm,我们实际测量在手握持最宽处大约 86mm,在镜头口突起处大约 89mm,属于是反向虚标了。
镜头前组口径 77mm,向内还能看到同样用 VCM 马达驱动的光圈叶片。
它采用了 10 组 15 片的光学结构,而从镜头结构来看,它应该也采用的是双浮动对焦组,这样的设计能让近摄表现好很多。特殊镜片用的非常多,ED 镜片 5 片,高折射率镜片 3 片,除此以外,结构图上还多了两片 " 超高精度非球面镜片 ",其实这个镜片唯卓仕叫它 UA 镜片(超大口径超高精度非球面镜片 Ultra-Large&PrecisionAsphericalLens),高精度的非球面镜片能实现更好的光学性能,降低洋葱圈等现象。
本次的对焦环和控制环的质感都有所升级,润而不松,手感非常好。因为本次是索尼 E 卡口版本,所以控制环是主要作为光圈环来使用,后期有 Z 卡口版本时还可以自定义功能。
屏幕和 FN 按键总体来讲跟前代 LAB、16mm F1.8 的使用方式是一致的,可以自定义设定快捷功能,也可以通过 Viltrox Lens APP 进行更多设置。
当然,屏幕我们到手第一时间就做了自定义 ~
最后我们还是把规格表放在下面,大家可以看看。
理论测试
这支 35mm 是 E 卡口的,我们采用 E 卡口最高像素的 α 7R5 进行测试。
001 分辨率测试
在分辨率测试中,用 6100 万像素会有一点点优势,再加上唯卓一直以来已经做的非常好,我们评判会更加严苛。
实测来看,这颗镜头在 F1.2 时中心就已经有相当高的分辨率表现,缩到 F1.4 还有进一步提升,而来到 F2 和 F2.8 基本上就到了这个镜头最锐的光圈挡位下。边角可以看到有一些暗角影响,但全开即锐是没有问题的,同样到 F2.8 时进入这个镜头的锐度峰值。如此大光圈高性能镜头再加上高像素机身,衍射和画面变软自然也是来的更早,F8 往后能看到锐度衰减,不过在 F16 时都依然不算太差。
MTF 曲线
对照 MTF 曲线来看,与我们测试结果比较接近,基本就是顶到极限的锐度了。
002 虚化测试
它的 F1.2 当然是能带来非常大的虚化量,在光圈全开时,大约中间 1/3 位置是完全圆的光斑,周边虽有一定猫眼状但也还不错,到 F2.8 时基本上 90% 画面都已经圆形光斑。有 11 片光圈叶片设计,所以在小光圈时也基本看不到多边形。从光斑质量方面看,由于 UA 镜片等多方面设计,基本无明显洋葱圈,并且比较纯净。焦内外过渡方面,由于分辨率很高,所以过渡区不算很长,这样有利于凸现 " 立体感 ",整体焦外也非常柔和。
这里我们再放一张全开下的边缘截图,方便大家观察:
003 畸变测试
该镜头仅有非常轻微的枕形畸变,对日常拍摄几乎没有影响,后续也会出它的配置文件,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004 暗角测试
它在最大光圈 F1.2 下有一定可见的暗角,在收缩至 F2 后暗角减轻了相当多,至 F4 后暗角表现就已经无影响。这种暗角程度,在 F1.2 光圈镜头中也属于主流水准,是完全 OK 的。
005 色散测试
使用 500W 的摄影灯直射金属餐具,并且极近摄,将金属餐具位于画面左下侧,并极限裁剪放大。这颗镜头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最大光圈下在焦外也仅出现比较轻微的色散(色球差),呈前焦紫色,后焦蓝绿色,在 F1.4 时稍减轻,到 F2 基本就不太影响。我们认为这个跟唯卓仕不是绝对追求分辨率而是兼修焦外柔和相关,保留了一定的球差让焦外更柔和,而近摄会继续增加这部分。
006 呼吸效应测试
这颗镜头呼吸效应还是肉眼可见的,我们为了让测试时呼吸效应显得更加明显,我们使用了大光圈,这样大家应该能够看到的更清晰。实际上这个呼吸效应表现也还算是主流水准了,在拍摄中并不会影响什么。一般来说大光圈的视频拍摄也感知并不会太明显。
007 对焦测试
对焦测试我们分别测试它的对焦行程的速度和追踪的能力。对焦速度主要使用 AF-S 进行近远点测试,通过测试可以看到 4 马达的对焦速度极快,基本指哪打哪。(注意此为升级了固件版本后的效果,在升级前还是有一点点犹豫)
而连续对焦的测试中也完全没有问题,可以说每一帧都完全锁在人上,并且从全身到头部到眼睛的追焦距离和精度也都没什么问题。(下面动图有 20% 加速以保证图片大小能正常上传)
008 眩光鬼影测试
我们本次使用了亮度更高的 30W 的点光源灯替代此前使用的手电筒,会比之前要求更高。在没有遮光罩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能在整个范围内看到比较明显的鬼影,也有轻微眩光情况,在 35mm 这个焦段下这个属于比较主流的水准。相比唯卓仕的 AF 50mm F2.0 Air 要稍弱一点,果然做超大光圈还是比较复杂的。
009 色彩倾向测试
使用 5600K 的摄影灯直射进行主观色彩倾向测试,相机设置 STD+ 固定色温。可以看到整体色彩表现与索尼倾向基本一致,不过肤色会更加通透红润,显然非常适合人像的拍摄。蓝色饱和度较高,绿色饱和度相对低一丢丢,比较类似于现在大家的审美方向。
实拍体验
从理论测试来看,这个镜头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不错,那一起来看看实拍如何 ~
狗崽好友正好拿它去了日本一趟,F1.2 的光圈就是能治好天气不好时的出片能力。
东京天空阴云密布,正好看看这种情况下的镜头解析力。
@陆不喝 拍摄
极限放大边角的画面也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边角依然强大,似乎每个窗口里的细节都能看清。
而 F1.2 的大光圈在扫街时更是能带来 " 氛围感 " 和 " 立体感 ",可以看到焦点是设定在扭蛋机上的,而在这个距离下,人身上的围巾则显出过渡区到焦外的效果,这使得画面的立体感和氛围感立刻增加非常多。
@陆不喝 拍摄
当然大光圈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效用,增加进光量。我们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快门速度,这张照片用了 1000ISO,但由于大光圈,其表现还是不错的。
@陆不喝 拍摄
在更大光比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到整个色彩过渡非常顺滑,且高光几乎不可见眩光鬼影等,虽然在理论测试中因为测试比较极端还会出现,但在实拍中确实并不明显。
@陆不喝 拍摄
来看看极限工况的近摄情况,可以看到焦外表现非常柔和,近距离下过渡区也能看到相对欠矫正,这就是唯卓仕对这个镜头的理解所在了。而在这样的场景,也有完全足够的清晰度,让我们放大。
放大以后,是不是分毫毕现了 ~
如果我们缩一点点光圈到 F2.8,也就是最锐的地方,来看看这比较重庆的味道:红辣椒。在这个光圈下,能较好的将主体部分的内容全拍实,而虚化掉周边不需要的内容作为氛围感存在。
也许你可能感受不够直观,我们来个放大,再看看,你能找到这在上图中是哪里吗?怎么样,这个锐度够不够?
当然,35mm 还得来点传统意义上的街拍,大光圈加近距离,直接把画面的 " 立体感 " 拉起来了,当然,锐度也完全不含糊,最终照片信息量非常丰富,要知道这些照片可不是越干净越好,而是信息量越多越好。
放大的信息量:这个眼神,清澈又混浊,实在是包含了太多。
后面再放几张图看看吧 ~
综述
这颗镜头的出现,彻底撕掉了 " 国产镜头只能将就 " 的标签——5000 多元的价格,给的却是 " 超旗舰 " 的体验。当 F1.2 超大光圈、自研 VCM 马达、双浮动对焦这些技术被塞进一枚这样的镜头时,我们终于可以说:国产镜头的 " 性能焦虑 ",该治好了。
全开 F1.2 即是 " 战斗状态 ",焦外散景过渡丝滑,甚至能隐约看到古典的油润感。锐度方面也是完全没有问题,搭配高像素机身非常细腻。它不是什么 " 性价比之选 ",而是用旗舰性能重新定义 " 国产镜头 " 四个字的存在——从此,平价与妥协再无必然关联。
狗崽觉得,唯卓仕的 LAB 系列,从 135mm F1.8 LAB 到这支 35mm F1.2 LAB,短短半年时间,他们证明了国产镜头不仅能 " 平替 ",更能 " 超越 "。当友商还在卷千元级市场时,唯卓仕用自研马达、浮动对焦、数据交互这些硬核技术,在高端赛道劈开了一条血路。
那么,扎心的问题是,85 和 50 什么时候端上来呢?
优点:
1、国产第一颗自动 F1.2 镜头
2、优秀的画质,并且保留了一定的球差以增添 " 味道 "
3、VCM 马达对焦速度极快
4、目前同类型最轻的 35mm F1.2
缺点:
1、对焦识别上偶尔稍微有点犹豫
● 图片样片 | SAMPLE IMAGE
- 合作请联系 -
186 0236 9521
- 热点:
- 相机镜头:马
- 镜头:
- 手机:
- 户外:
- 巨巨说:
- 行摄:
- 直播: 永诺直播相机
- 稳定承托:
- 电影机:
- 无人机:盘点
- 音频:
- 灯光:
- 存储:CFA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