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治国,提出 "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 思路,要求保障水安全、构建国家水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 9.5 万座水库,南水北调累计调水超 830 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96%。黄河连续 26 年不断流,79 条河流实现全线贯通。要全力保障江河安澜,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修复。
内容由 AI 智能生成
江河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挠的江河治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我们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的‘江河战略’就确立起来了。" 国家江河战略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情水情的深刻洞察和对江河保护治理的战略考量,鲜明指出了治水特别是江河保护治理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治水工作的科学指引。" 十五五 " 时期,要进一步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确立、亲自推动的国家江河战略,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作出新贡献。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国家江河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踏遍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深刻洞察国情水情,科学分析发展大势,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明确了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推动江河保护治理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是明确了新时代治水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水利、除水害,古今中外,都是治国大事。我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决定了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治水即治国。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二是明确了保障国家水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水安全中的老问题仍待解决,新问题越来越突出。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给我国治水赋予了全新内涵、提出了崭新课题。
三是明确了新时代治水思路。2014 年 3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国家水安全,系统阐述了 "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 的治水思路。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只手协同发力,保障水资源安全。
四是明确了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河湖生态环境、水旱灾害防御等事关民生福祉的治水工作念兹在兹,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防汛救灾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
五是明确了践行国家江河战略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六是明确了构建国家水网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
新时代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水利系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新时代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防洪工程体系,包括各类水库 9.5 万座,总库容超过 1 万亿立方米,防洪库容 1856 亿立方米;国家级蓄滞洪区 98 处、容积 1090 亿立方米。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形成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通过综合采取 " 拦、分、蓄、滞、排 " 措施,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
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水源工程、灌区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已累计调水超 830 亿立方米,惠及沿线 48 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 1.95 亿。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在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 40 条骨干输排水通道中,已建和在建 34 条。粮食安全水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国耕地灌溉面积从 2012 年的 9.37 亿亩发展到 2024 年底的 10.86 亿亩。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6%,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 69%。
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2012 年以来,全国用水总量基本保持稳定,以占全球 6% 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 20% 的人口,创造了世界 18% 以上的经济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面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 2012 年的 0.516 提高到 2024 年的 0.580,2024 年我国万元 GDP 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 2012 年分别下降 52% 和 63%。
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黄河实现连续 26 年不断流,京杭大运河断流百年之久后连续 4 年实现水流贯通。2022 年以来选取 88 条(个)河(湖)开展复苏行动,目前 79 条河流已全部实现全线贯通,9 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全国地下水超采的省份由 2015 年的 21 个降到 2025 年的 18 个,严重超采区面积减少 51%。山东济南四大泉群水位与流量恢复到 20 世纪 70 年代水平,陕西富平千年古泉温泉河、山西晋祠千年古泉难老泉干涸多年后出现复涌。
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 120 万名河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上岗履职。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水利一号 " 遥感卫星成功发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化运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稳步推进。两手发力机制有效落实,水利投资大幅增加,2022 年至 2024 年水利建设投资连续 3 个年度突破万亿元。
深刻认识国家江河战略的重大意义
国家江河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江河保护治理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国家江河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国家江河战略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国泰民安、岁稔年丰,必须善于治水。国家江河战略是适应我国国情水情的必然选择。受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南北方、东西部差异显著。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64%,人口占 46%,耕地占 60%,GDP 占 4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 19%。国家江河战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频繁出现。2021 年,郑州 "7 · 20" 暴雨最大小时降雨量达 201.9 毫米,突破了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的历史极值。
国家江河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江河是水资源供应主渠道,2024 年,我国 5928 亿立方米供水量中,有 82.5% 的水直接取自江河湖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保障。江河是清洁能源廊道,2024 年,全国水电发电量达到 1.6 万亿度,占总发电量的 14%,既保障了能源安全,也为 " 碳达峰 "" 碳中和 " 作出贡献。江河是交通运输廊道,2024 年底,我国已建成内河航运里程 12.87 万公里,内河货运量达到 49.53 亿吨,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江河是绿色生态廊道,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枢和纽带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江河是经济循环纽带,将沿河各省区市和各城市群串联起来,推动形成 " 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 的流域经济布局。
国家江河战略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迫切需要。水旱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当前,洪涝灾害仍然是我国最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造成的损失占到自然灾害总损失的 70% 左右,且水旱灾害的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呈现显著增强态势。水资源短缺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我国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5%。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用水需求仍将刚性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或将进一步加剧。水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水资源压力较大、水环境容量有限、水生态系统脆弱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水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水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践行国家江河战略的目标任务
践行国家江河战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健全江河保护治理制度,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
全力保障江河安澜。坚持预字当先、以防为主,健全洪涝灾害防御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实现 " 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 " 的目标,全力保障江河安澜、人民安宁、社会安定。
绘就国家水网世纪画卷。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国家水网。打通水网 " 最后一公里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大力推行农村供水 "3+1" 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节水产业创新发展,加强节水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要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按照 " 四水四定 " 原则,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牢牢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上限。
加强江河水生态环境保护。持续保护修复水生态,全面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推进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依法纵深推进清理河湖库 " 四乱 " 问题。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深入推进重要河湖保护治理,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等重要水源补给地保护修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