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20小时前
大河之畔织锦绣 百合花开幸福来 七里河区以多维度实干举措讲述新时代黄河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兰州老街夜景

初冬时节的七里河区,处处跳动着发展的脉搏。百合车间里产销两旺,一箱箱 " 甘味 " 特产整装待发;各商圈街区人流熙攘、热购正酣;幸福食堂内老人捧着热乎饭菜,笑容满溢 ……" 十四五 " 期间,从守护 " 一老一小 " 的全龄友好服务,到筑牢黄河岸畔的绿水青山;从打通城乡脉络的交通网络,到激活乡村振兴的产业引擎,再到优化营商环境的暖心政务,七里河区以多维度实干举措,绘就了民生温暖、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的画卷,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讲述着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民生为本:绘就全龄友好温暖画卷

" 一荤两素一汤,才几块钱,味道好还热乎!" 中午时分,晏家坪街道南院社区 " 美丽兰州・幸福食堂 " 里,75 岁的独居老人王大爷端着餐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间由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打造的食堂,已成为周边老人的暖心驿站。食堂采用政府补贴 + 低偿收费 + 爱心支持的模式,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日均服务超过 200 人次。像这样的食堂,在七里河区已建成 13 个,覆盖 9 个街道、12 个社区,一张 15 分钟老年助餐服务网越织越密。今年,还有 8 个社区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设施正在建设中,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关爱不仅温暖 " 夕阳红 ",更呵护 " 小树苗 "。今年 9 月,七里河区首个儿童友好商圈项目在万达茂启动,西旅 · 乐可龙神奇动物城、白马话剧团入围儿童友好场馆序列。这种商业 + 公益的创新模式,正是七里河区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的生动缩影。目前,七里河区正按照商圈 + 儿童友好的模式,在万达茂、兰州中心、兰州老街等核心区域引入科普体验馆、手工工坊、亲子剧场等新业态,系统推进商场、书店、影院等各类场所的适儿化改造,着力构建购物 + 教育 + 娱乐一站式儿童友好空间,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良好机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 " 儿童友好 " 新动能。

此外,七里河区多个社区着力打造阅览室、开设丰富课程,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学习、交流、娱乐的好去处;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涵养 " 黄河少年 " 的文化自信;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的成立与相关培训的开展,为幼有所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七里河区用精细化的服务,托起了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

生态为基:守护黄河岸畔绿水青山

" 十四五 " 期间,七里河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全力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在南部山区," 三北 " 工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正稳步推进,规划治理面积达 1.42 万亩。南北两山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也同步开展,通过林地抚育、复壮更新等综合措施,让山区披上更加浓密的绿装。" 现在上山,满眼都是绿色,空气特别清新,周末来徒步的人越来越多。" 常来石佛沟景区锻炼的市民李先生说。目前,该景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 85%,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天然氧吧。

与此同时,七里河区着力推进水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制度,确保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稳定保持在 100%。通过对雷坛河等中小河流实施清淤疏浚、河岸加固、生态补水等工程,显著提升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和自净能力。全区还建立了网格化监测 + 智能化预警 + 精准化防治的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对河道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管护。曾经淤塞的雷坛河,如今水流畅通、水质改善,重现了碧水绕城的生态美景。

在此基础上,城区范围内的绿色空间也在持续拓展。通过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计划于 2025 年完成绿地新建和改造 16 公顷,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西津路城市画廊等精品绿化工程相继建成,16 处 " 口袋公园 " 如珍珠般串联成网。这些小而美的绿色空间,正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交通为脉:畅通城乡融合发展动脉

" 以前送孩子上学,最怕过五星坪这个铁路道口,一堵就是半小时,心里干着急。现在好了,下穿通道和天桥建起来,几分钟就过去了。" 家住五星坪附近的居民陈女士对家门口的变化感触尤深。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建设下穿车行通道与人行天桥体系,成功将该路段拥堵指数降低了 60%,周边居民通勤时间由 30 分钟减至 3 分钟。

交通是发展的动脉,也是民生的纽带。七里河区以综合交通大会战为抓手,强力破解断头路瓶颈,打通区域发展的 " 任督二脉 "。S104 兰阿公路的全线贯通,打通了与外界的快速通道,宽敞的路面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增强了农业经济的活力。G2201 南绕城高速七里河出入口的通车,为黄峪镇等南部乡镇农产品运输开辟了便捷通道,有效破解了绕行难题。龚湖公路的提质升级、建兰路地下通道的投用,分别解决了区域交通疏解瓶颈和西站商圈长期拥堵痛点,实现人车分流,畅通城市动脉。

在优化城市 " 微循环 " 方面,彭家坪片区、马滩片区多条规划道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互联互通,共同编织成高效便捷的片区路网,显著提升了住宅区、学校及商业区的日常通行便利性,为区域活力注入新动能。一条条畅通的道路,如同充满活力的纽带,连接起城乡之间的发展,也为七里河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产业为引擎: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产业兴旺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十四五 " 期间,七里河区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有效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魏岭乡沈家岭村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高俊霞说:" 今年暑期最高单日接待游客 700 人,4 个月累计接待 2 万余人次。依托沈家岭战役遗址的红色底蕴和千亩油菜花田的生态景观,村里推出红色参观、花海观光、忆苦思甜饭等特色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 20 万元。" 魏岭乡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引导各村逐步打破以百合种植为主的单一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油料、中药材、精细特菜等特色产业,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生态农业强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

其他乡镇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八里镇创新打造 " 鱼菜共生 " 水产养殖产业园,构建生态循环、智慧农业与科研旅游相结合的三产融合新模式。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水产品 30 万斤,产值可达 1000 万元,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 150 万元收入。阿干镇依托 " 水磨石佛 " 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园和农家乐产业。目前,全镇农家乐已发展到 56 家,今年累计接待游客 10 万人次,旅游业收入超过 100 万元。作为全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西果园镇持续推动百合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西果园百合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更远销海外。同时,该镇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通过开放百合花田观光、采摘体验、特色产品品尝等项目,有效带动了全镇经济多元化发展。

据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大为介绍,在产业发展方面,全区百合全产业链产值已达 35 亿元,成功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百合)产业园,并申报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目前,全区拥有兰州百合等 " 甘味 " 品牌企业 8 家,地理标志备案企业 83 家,其中兰州百合品牌价值高达 61.05 亿元。今年以来,全区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已突破 500 万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服务为钥:打开市场新活力

近日,七里河区一家药店的负责人胡女士将一面印有 " 工作负责乐于助人,服务周到温暖人心 " 的锦旗,专程送至区政务服务中心,对市场监管窗口的高效服务表达诚挚谢意。据了解,胡女士在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时,窗口工作人员提供全流程 " 保姆式 " 服务。针对部分材料不规范的情况,为减少群众跑动次数,工作人员主动延迟下班,现场协助修改完善,直至材料完全符合要求,最终帮助企业顺利恢复经营。这一暖心案例,正是七里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七里河区打造 " 七里河事 · 齐力合办 " 服务品牌。通过健全 "1+8+N" 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出 " 小七帮您办 " 政务服务模式,将营业执照办理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并依托七里河招商云系统实现审批进度掌上可查,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体验和满意度。

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注入强劲动力。2025 年,七里河区新签约项目 41 个,总投资额达 263.68 亿元,居全市前列。其中,兰洽会签约项目 12 个,签约总额 132 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等领域迎来阿里巴巴丝路服务中心、瀚海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七里河区也积极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进一步升级文旅 + 票根生态圈,足协杯、兰州马拉松、明星演唱会等活动带动 300 余家商户参与,转化消费金额超 2000 万元。同时,围绕 " 黄河金岸百合之都 " 主题,整合黄河楼、省博物馆、奥体中心等资源,打造 7.6 公里黄河文化黄金走廊,融入非遗展示与沉浸式体验,以软环境增强城市活力,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

一条条畅通的道路连接未来,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孕育丰收,一项项贴心的服务温暖人心。" 十四五 " 期间,七里河区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用实干担当回应民生期盼,在母亲河畔奏响了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为要的高质量发展协奏曲。这幅正在绘就的壮丽画卷,底色是民心,目标是幸福,而未来,更加可期。

本报记者 周栋楠 通讯员 贾丽娜 文 / 图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黄河 万达 兰州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