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榜 4小时前
成本不到300元、收益翻10倍,AI解说漫开始卷“一人流水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石濑
编辑 | 张洁

" 当我和父母断绝关系后,他们叫嚣着要去学校断我的学费,却发现连我读哪所学校都不知道 ……"

最近你可能也刷到过这样的短视频:AI 生图配上快节奏的旁白解说,剧情高度依赖 " 逆袭、打脸、重生、穿越 " 等常见的短剧套路来讲述故事,画面转场更是像极了动态 PPT。

上述视频来自抖音账号 " 顾解说 " 的短剧合集《接管关系》。这部一共 63 集的短剧获得了 530 多万播放。凭借 " 动图拼接 + 旁白解说 " 这样看似粗糙简单的视频内容," 顾解说 " 已经吸引了 22 万人关注。

这类短视频,又被叫做 "AI 解说漫 ",是当下火热 AI 漫剧市场的一个内容分支。

相比更讲究画面动态效果的 2D/3D 漫剧,解说漫最早起源于网文小说和漫画的广告投流,由于制作门槛低,往往以 " 漫剪 "" 漫画解说 " 等形式存在。目前,仅抖音平台相关话题 # 漫画解说 累计播放量就高达 1399 亿次,可以一窥这类内容的受欢迎程度。

AI 加持下,解说漫这种内容形式近年来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文案到画面再到视频的高度自动化,AI 解说漫已经实现 " 一个人就是一条流水线 "。

这让名称里带有 " 说漫 "" 解说 " 的账号批量涌进抖音等平台,对于渴望从 AI 漫剧热中分一杯羹的中小团队来说,AI 解说漫似乎成了搭上这波内容热潮的绝佳突破口。

野蛮生长的 AI 解说漫,如何做到一个人就是一条流水线?

AIGC 技术的日益成熟,加快了解说漫的生产制作效率,让 " 一个人就是一条流水线 " 成为现实。

以 " 顾解说 " 为例,背后操盘团队仅有 8 人,团队从 2021 年开始尝试漫画解说、短剧和小说推文等内容风口,最终在今年 6 月全面押注 AI 解说漫,主攻女频古言和男频都市赛道。

团队负责人温暖(化名)透露,转型背后的原因在于AI 解说漫的收益和转化率更高。" 以前做漫画推文,用户在抖音看完视频还需要跳出到其他 App 看漫画;现在做漫剧,用户在抖音内就能直接付费或观看下一集,转化链路更短、效率更高。而且抖音对用户的标签识别很精准,推流更准确。"

具体制作上,团队分为文案和剪辑,温暖则负责选文和品控。整个制作过程,包括文案、图片、配音乃至视频剪辑,都有 AI 的参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 团队中的熟练员工 " 一个人就能完成整个流程的制作 ",单日产能可达 2 至 3 条,整体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至少 10 倍。最耗时的环节不是 AI 生图、生视频,而是花在了剧本和解说文案的打磨上。"

在他看来,AI 解说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 剧 ",更像是 " 有声书 " ——以单人旁白为主,没有角色对话,且画面偏静态。

正是这种 " 低规格 " 的制作模式,将成本打了下来。温暖透露,一条 40 分钟的 AI 解说漫视频成本可以控制在 300 元以下。工具选择上,团队倾向于使用集成了多种图像 / 视频模型的第三方应用;配音方面则用到了魔音工坊和开源的 GPTSoVITS 语音克隆等工具。

对比之下,更追求动态画面、多角色对话的 AI 漫剧,每分钟综合制作成本最低起步便达1000 元,一些擅长 AI 制作的团队也仅仅只能把算力消耗成本控制在 100 元出头。(相关阅读:《成本降低 70%,AI" 导演 " 培训 3 天即可上岗,AI 真人短剧进入爆发前夜》)

而 AI 解说漫之所以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类内容的内核其实和真人短剧一脉相承,都脱胎于网文逻辑。只不过,AI 解说漫通常是由旁白解说来主导叙事、传递人物心理和 " 爽点 "。

归根结底,AI 解说漫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核心武器依然是 " 讲故事 "。可以发现,成功的 AI 解说漫其实都有固定的爆款结构,叙事套路也和短剧如出一辙。例如,开场第一句话都是 " 我的前妻穿越回了大学时代 " 这种结果型钩子,每隔两句话就一定会设置一个叙事反转。

即便不带入短剧的逻辑来看,"AI 动画 + 旁白解说 " 这种形式也是很多海内外 AI 账号起号的流量密码。例如,TikTok 账号 "crimeflixusa" 便利用高饱和度的美漫动画风格,将世界各地耸人听闻的真实犯罪案件制作成时长约 1 分钟、节奏紧凑的解说视频,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达 900 万。

将故事借助 AI 快速制作成动态视觉小说,观众反而不会太在意画面的视觉效果,而是更将注意力放在故事情节上,这恰恰契合了短视频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

狂飙的 AI 漫剧:中小团队还能拿到 " 入场券 " 吗?

凭借低成本、高产能,AI 漫剧在今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流水规模都相当可观。巨量引擎数据显示,今年漫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200 亿元,AI 驱动的产能爆发正是核心推手。

来源:巨量引擎

但 AI 漫剧这块 " 增量 " 蛋糕,正在沦为巨头厮杀的战场。不仅抖音、快手、B 站、爱奇艺、阅文集团等平台方纷纷入局,一些有传统短剧制作经验的公司也开始涌进这个赛道。

一边巨头在跑马圈地,一边中小玩家想入局却无从下手。AI 技术虽然大大降低了漫剧的生产成本和制作门槛,让 " 一人制作 " 成为可能,但多方头部玩家的涌入无疑抬高了竞争门槛。

对于渴望在这波技术红利中分一杯羹,却没有资金、渠道的中小团队来说,现在入局 AI 解说漫还有机会吗?

首先得看看整个赛道的变现方式。目前 AI 漫剧主要变现路径包括用户充值、广告解锁和小说拉新,其商业模式和分发渠道直接复刻了短剧行业的逻辑。

从小说推文到 AI 解说漫,温暖表示其团队在收益方面的提升非常明显。" 以前做推文,万次播放收益大概为 20 到 30 元;现在做 AI 解说漫,万次播放收益能达到 100 到 300 元,收益翻了 10 倍。"

在他的观察中,随着 AIGC 技术的成熟,确实越来越多做 AI 解说漫的账号涌进了市场。

大量同质化账号涌入之下,平台已经开始限制 " 纯静态 PPT" 这类 AI 解说漫内容。" 因为门槛太低、产出太快、投稿量过大,审核都来不及,破坏了平台生态。"

AI 漫剧未来将走向精品化、动态化。作为一线玩家,他明显感知到,最近平台开始打击低质的 AI 漫剧内容," 平台判定标准之一就是‘有没有多人对话’,单纯的矩阵号、低质量铺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花时间打磨,例如 2 到 3 天做一部 40 分钟的高质量剧。"

"AI 新榜 " 也观察到,抖音、快手、百度等平台都推出了漫剧扶持计划,提供高额分成和流量激励,但平台政策正从追求数量转向鼓励质量。

例如,抖音版权中心最近发布了一则漫剧分成系数调整公告,将仿真人漫剧的系数调整为 60,2D/3D 漫剧系数调整为 50,沙雕漫系数为 10,静态漫系数仅为 1。

很显然,平台分成系数明显向制作更精良的仿真人漫剧、2D/3D 漫剧倾斜,而对制作上相对更简单的沙雕漫、静态漫大幅降低激励。

这意味着,漫剧已经不再局限于 " 低成本堆量 " 的竞争。随着市场竞争升级,原本凭借低质内容也能赚钱的红利窗口,正在快速关闭。

在温暖看来,对于个人或小团队来说,现在入局 AI 解说漫依然很好的入场时机,但前提是要放弃 " 低成本、矩阵化、批量制造垃圾 " 的理念。"AI 解说漫也可以分成动态跟静态的,未来可以转向解说动态的剧,纯静态很难有机会了。"

谈及随着未来模型能力提升,是否会淘汰掉 " 解说漫 " 这种形式时,温暖认为工具的进步反而会降低全动态视频的制作门槛,帮助团队完成转型。

他强调:" 解说这种内容形式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就像影视解说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未来解说漫不会彻底淘汰,对于小团队来说,技术不是壁垒,核心还是内容运营能力。只要愿意花时间顺应平台,小团队依然能在市场洗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抖音 短视频 准确 学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