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发通告称所有产品成本都要加 3 元,小件产品的利润直接被吃光,这个季度可能白干了。" 一位亚马逊运营抱怨道。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税务监管的收紧,众多企业正悄然调整内部成本分配机制。
类似的场景正在多个跨境电商公司同步上演。税务合规成本持续增加,企业不得不内部消化压力,而首当其冲的正是亚马逊运营的提成收入。
运营们原本期待在年终销售旺季实现业绩突破,却发现自己可能陷入了 " 光干活儿不赚钱 " 的尴尬境地。
运营提成大幅缩水
2025 年,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税务合规风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新规,要求电商平台向税务机关报送卖家的身份信息、交易数量、商品销售收入等详细数据。
亚马逊已于 10 月 31 日前完成了首次信息报送,覆盖了 7 月至 9 月卖家的各类经营数据。
平台数据与税务部门直接联网,打破了长期以来税务机关与卖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指出," 这意味着卖家以往任何不规范的税务操作都将暴露无遗。"
面对突然增加的税务合规成本,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开始悄然调整内部成本分配机制,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修改运营提成标准。
跨境电商行业的 2025 年旺季,对许多亚马逊运营而言,或许将成为记忆中最为惨淡的一季。
成本增加 3 元的政策,看似微不足道,却在运营群体中引发了巨大波澜。这位主营小件 3C 用品的运营算了一笔账:" 我们的一款手机支架,在成本上调前原本还有一定利润空间。现在成本增加 3 元,利润率直接降到个位数,这还没算上物流、仓储等其他费用。"
运营提成与利润直接挂钩,利润空间的压缩意味着即使销售额再高,到手的提成也将大幅缩水。
在广州一家亚马逊公司里,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该公司运营总监透露:" 税务合规成本增加后,公司决定将部分成本转嫁到产品成本中,运营提成基准相应调整。"
更为现实的是,许多跨境电商公司的提成制度本就复杂多变。有的按销售额阶梯计算,有的按毛利润比例分配,还有的将退款、广告费等都纳入成本核算范畴。
税务成本增加这一新变量的出现,使得原本就复杂的提成计算方式更加扑朔迷离。
一位在跨境电商行业打拼五年的资深运营苦笑道:" 往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在拼命冲销量,争取更高的提成比例。今年却陷入了一个怪圈——卖得越多,可能亏得越惨。"
他进一步解释,公司采用阶梯式提成制度,销售额达到一定标准后,提成比例会相应提高。但如果产品成本增加,低客单价产品几乎无利可图,高客单价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大幅收窄。
这种困境在主打低客单价产品的公司中尤为明显。义乌一家小商品跨境电商的运营组长分享了一个极端案例:" 我们有一款产品售价 2.99 美元,成本增加前还能维持微薄利润。现在成本上升后,每卖出一单就要亏一单。公司目前已经下架这类产品了。"
运营工作积极性的挫伤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 以前为了冲刺业绩,自愿加班是常事。现在看到订单增长,心情反而复杂。" 一位 95 后运营的话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 明明销售额在增长,提成却在减少,这种反差让人很难保持工作热情。"
在行业的另一端,一些公司试图通过优化提成制度来平衡公司与运营的利益。深圳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重新设计提成方案:" 我们将更多权重放在高毛利产品和新品推广上,同时降低低毛利产品的提成基准。这样既能保证公司利润,也能让优秀运营获得应有回报。"
然而,制度的转变需要时间,而运营们面临的压力却是即时的。旺季不旺,成为 2025 年跨境电商行业的一个鲜明特征。
销售额套上 " 枷锁 "
在跨境电商行业,一个看似违背商业逻辑的现象正在蔓延:一些企业开始主动控制销售规模,避免年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人民币的门槛。
这一数字在中国税法中具有特殊意义——一旦企业年度销售额超过 500 万元,就需要登记为一般纳税人,适用 13% 的增值税税率。
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跨境电商企业来说,这一税率变化带来的成本增加是致命的。
一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假设企业销售额为 600 万元,按照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季度销售额 30 万元以内免征增值税,超过部分按 1% 征收率计算,增值税负担约为(600-120)×1%=4.8 万元。
而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即使假设所有成本都能取得进项税发票,增值税负担也可能高达数十万元。
" 做大了反而不赚钱 ",成了当下不少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主的共识。
" 这个月不要再推新品了,控制一下销售额。" 深圳一家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团队收到了老板的最新指示。这不是因为产品供应不足,也不是因为库存限制,而是因为公司正在有意识地控制年度销售规模,避免突破 500 万元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类似的场景在跨境电商圈内并不罕见。一位从业者透露:" 我知道有好几个卖家都在这么做,特别是那些年销售额在临界点徘徊的中小企业。"
税务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众多跨境电商企业选择了最为保守的应对策略——控制规模,规避风险。
" 我们公司从第三季度就开始主动控制销售节奏了。" 一位亚马逊运营描述公司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停止投放新的广告计划,其次是提高部分热销产品的价格,最后甚至主动下架了部分产品。"
这种看似违背商业逻辑的做法,背后是企业对税务成本的精准计算。一位企业财务负责人解释道:" 按照现行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 30 万元以内免征增值税,超过部分按 1% 征收率计算。而一旦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将跃升至 13%,这对利润微薄的跨境电商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运营们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控制策略下受到了直接影响。
" 公司控制销售规模,意味着我们的收入天花板被强行降低了。" 一位运营无奈地表示," 这个季度我负责的店铺本来预计有望突破百万销售额,但公司要求控制一下,我的提成自然就少了。"
更为复杂的是,不同产品线的销售控制策略也不尽相同。一位家居用品类的运营组长说:" 公司要求我们优先保利润高的产品,即使这意味着总体销售额会下降。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因为不是所有高利润产品都容易推起来。"
然而,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事实是:各地的税务政策执行细则尚在不断完善中,卖家们其实不必过度紧张。
一位税务专业人士指出:" 跨境电商的税务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相关政策还在逐步明晰的过程中。企业不必过度解读当前的政策条文,更不应因此束缚自己的发展步伐。"
年终奖梦碎
" 年终奖取消了。" 短短几个字,在年末的跨境电商圈中激起了巨大回响。这不仅是预期收入的减少,更是对亚马逊运营们一年辛勤工作的否定。
一位在服装品类公司工作的运营说出了许多人的经历:" 今年我的 KPI 超额完成 30%,原本应该有 1.5 万元的年终奖。但就在发奖金的前一周,公司突然通知因为税务成本增加,所有年终奖取消。"
类似的案例正在不同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中蔓延。深圳一家中型跨境电商企业的员工透露,公司原本承诺的 "13 薪 " 制度被临时取消,影响范围涵盖整个运营团队。" 老板在会议上直言,公司今年增加的税务成本超过预期,实在无力发放年终奖。"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让许多运营难以接受。
" 我们团队为了备战黑五,经历过连续加班,每个人都拼尽全力。" 一位团队组长语气中带着失望," 现在一句‘税务成本增加’就打发了我们一整年的努力,实在让人心寒。"
在跨境卖家聚集的论坛上,类似的抱怨层出不穷。一位用户写道:" 公司说因为电商税,年终奖减半发放。但我算了一下,我们团队今年给公司创造的利润比去年还有所增长。"
另一位用户回应:" 知足吧,我们直接取消了,连解释都没有。"
更为复杂的是,年终奖的取消往往伴随着其他福利的缩减。
一位在业内知名公司工作的运营透露,公司不仅取消了年终奖,还缩减了年度调薪的预算。" 往年我们公司的年度调薪幅度在 8%-10% 左右,今年直接降到了 3%。公司说是受税务政策影响,需要控制成本。"
这种情况在那些依赖低客单价、高销量模式的企业中尤为普遍。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这类企业的利润本就薄弱,税务成本增加确实对他们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削减年终奖成了他们控制成本的最直接手段。"
职场信心的动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位从业四年的亚马逊运营无奈道," 我开始重新考虑这个行业的稳定性,也许应该看看其他机会了。"
然而,现实的就业市场也并不乐观。一位刚刚经历求职的运营透露,他在面试多家公司后发现,很多企业都在调整薪酬结构。" 不少公司明确表示,今年的底薪和提成标准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希望求职者降低预期。"
共生之道
其实,在运营们为提成缩水、年终奖取消而忧心时,许多企业主也在为生存而挣扎,甚至企业面临的生存现状远比大多数员工想象的要更加严峻。
深圳一位跨境电商企业主透露,他已经在近三个月内抵押了自有房产,用于维持公司正常运营。" 税务成本增加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面临平台佣金上涨、广告成本增加、价格战激烈等多重压力。"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2025 年以来,仅深圳地区就有超过百家跨境电商企业悄然退出市场。其中不乏经营超过十年的老牌卖家。
" 我们公司最多的时候有 60 多名员工,现在只剩下 10 来个核心团队。" 一位企业主坦言," 不是不想留人,实在是留不起了。"
裁员潮的蔓延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 公司最早裁员的是行政和后勤人员,后来连运营团队也开始优化。" 一位刚从跨境电商企业离职的员工表示," 我们部门原本 8 个人,现在只剩下 3 个。"
更为严峻的是,那些被裁员的员工往往面临再就业的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员工与企业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共生关系的概念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一位在行业内打拼八年的运营总监分享了他的看法:" 员工和企业本就是命运共同体。公司赚钱,员工才能有更好的收入;公司亏损,员工的利益必然受损。"
事实上,一些运营已经开始转变思维,从单纯追求销售额转向关注利润指标。" 我们重新设计了工作流程,优先推广高利润产品,优化广告投放效率,虽然销售额有所下降,但公司利润反而稳定了。" 这位总监补充道。
对于当前的困境,业内专家建议员工具备一定的行业洞察力。
" 运营们应该意识到,跨境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经营的转型期。" 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阵痛。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信心,与值得追随的企业共同成长。"
从长远来看,规范化发展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生态健康。随着不合规企业的退出,市场竞争环境将更加有序,存活下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