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HK00966)管理层迎来重磅焕新,引发金融市场高度关注。
11 月 21 日,中国太平正式发布公告披露,郭兆旭、张翠两位非执行董事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职务;与此同时,冯占武获任非执行董事,那艳芳获任执行董事,二人同步补充进入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完善核心治理架构。
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这一人事布局不仅为中国太平注入专业新动能,也让市场再度聚焦这家金融央企的业务版图、盈利实力与战略规划。" 此次管理层迭代,精准契合保险资金跨周期经营的核心需求,能够通过专业能力互补,用长期价值思维对冲短期市场波动。"
财经观察站 作者:柠檬

新帅集结
此次履新的两位核心高管均为 52 岁,具备深厚的专业积淀与跨领域经验,为中国太平管理团队注入强劲动能。
其中,11 月 21 日正式履职的冯占武,拥有中国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职业生涯长期深耕财政金融领域,历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司长级干部、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处长、一级调研员等关键岗位,熟悉财政政策制定与金融风险管控逻辑。
一位长期跟踪保险行业的券商分析师表示,冯占武在财政金融领域的系统性经验,将进一步强化集团战略决策的合规性与稳健性,尤其在国企财务监管、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等方面,有望为中国太平带来新的管理思路。
《财经观察站》梳理公开信息发现,伴随着冯占武的加入,与 2024 年底接任董事长的尹兆君、2025 年出任副董事长及总经理的李可东,共同形成 " 金融实操 + 风险管控 " 的专业互补团队。
公开信息显示,尹兆君出生于 1965 年,于 2020 年 12 月末出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之后升任总经理。彼时,时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总经理的王思东升任集团党委书记,并出任董事长,接替当时转任中国人保董事长的罗熹。
从过往履历来看,尹兆君金融从业经验丰富,横跨银、保两大领域。
他早年任职于交通银行,曾任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行长、河北省分行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兼北京管理部(集团客户部)副总裁。2016 年 10 月,尹兆君出任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后因国寿集团入主广发银行,尹兆君还曾兼任广发银行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出任中国太平总经理之后,尹兆君还担任中国太平首席风险官,并兼任太平财险、太平养老、太平再保险、太平人寿(香港)等公司董事长。
前述券商分析师进一步表示,这种金融业务操盘手与风险合规专家的加持配置,清晰彰显中国太平在优化治理结构、强化风险防线的战略考量,为集团跨国经营提供更坚实的治理支撑。
从股权结构来看,中国太平的国有背景为新管理团队施展拳脚提供坚实保障。
公开数据显示,财政部直接持有中国太平保险集团 90.668% 股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剩余 9.332% 股权,作为我国唯一一家管理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企业,其股东背景既确保战略方向与国家政策同频,也为跨境业务拓展提供信用背书。
上述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从 2024 年底王思东董事长到龄退休、尹兆君接任,到 2025 年初李可东升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再到此次冯占武、那艳芳加盟,中国太平正通过系统化、阶梯式的人事布局,打造适配跨国金融集团发展需求的治理团队,为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全链布局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 " 中国太平 ",于 1929 年在上海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持续经营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也是我国唯一一家管理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
2024 年,中国太平实现营业收入超 1700 亿元,年末总资产 1.6 万亿元,年末管理总投资资产近 2.5 万亿元,已经成为一家拥有 24 家主要成员公司和 2000 余家各级营业机构的大型跨国金融保险集团。
中国太平经营范围涉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欧洲、大洋洲、非洲、中东、东亚及东南亚等区域,业务范围涵盖寿险、财险、养老保险、再保险、再保险经纪及保险代理、互联网保险、资产管理、证券经纪、金融租赁、不动产投资、养老医疗健康产业等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太平保险业务经营体系较为完备,也是国际化特色最为鲜明的中资保险机构。
从各板块表现来看,公司以寿险为核心板块,多元发展境内外财险、再保险及资管业务。2024 年中国太平整个集团经营净溢利为 127.98 亿港元,其中仅人寿保险业务净溢利就达到了 105 亿港元,太平人寿是中国太平的绝对主力。
近日,中国太平子公司太平人寿凭借一次性卖出 4 家公司的股权收回了 65 亿元现金。在当前险资加码权益市场的大环境下,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至关重要。
中国财产保险分部则全面覆盖车险、水险、非水险等主流险种,太平财险 2025 年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258.65 亿元,同比增长 4.24%,更实现投资收益从去年同期亏损 4.62 亿元到今年盈利 3.85 亿元的根本性逆转,成为集团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
招商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明确指出,太平财险前三季度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 1.43 个百分点至 98.18%,其中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 1.54 个百分点,费用管控成效显著,已成为集团盈利贡献的核心支柱之一。
海外业务与新兴板块的增长动能同样强劲。
其中,2024 年上半年,中国太平积极服务 " 一带一路 " 倡议,累计承保沿线重大项目 355 个,覆盖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 4869 亿元,充分发挥管理总部在香港的区位优势;养老与再保险业务则展现高增长潜力,太平养老 2025 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 451.47%,太平再保险同期净利润同比亦增长 19.45%,多元业务协同效应凸显。
国际化布局还在持续深化。
据悉,2025 年以来,中国太平太平卢森堡代表处、迪拜代表处已先后顺利开业,进一步完善欧洲、中东地区服务网络;香港、横琴、深圳、成都四座 " 全球汇客厅 " 正式启用,成为链接全球客户、服务跨境需求的重要平台。
数据显示,中国太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已实现保费收入超 600 亿港元,区内存量投资规模达 1245 亿港元,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中国太平 " 其他业务分部 " 涵盖资产管理、金融租赁、保险中介、电子商务等多元领域,实现从保险产品到金融服务的全链条覆盖,进一步丰富盈利来源,为跨国金融生态构建提供支撑。
业绩爆发
就在管理层焕新布局的关键节点,中国太平披露的 2025 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以亮眼数据印证业务实力,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
受重阳节港股休市影响,10 月 30 日港股复市后,中国太平股价早盘高开高走,最高涨幅达 9.3%,午后虽受大盘波动影响略有回落,但最终仍以 17.8 港元收盘,单日涨幅 4.28%,市值攀升至 640 亿港元。
截至今年 11 月 25 日,中国太平股价报 18.30 港元 / 股,公司最新总市值 657.7 亿港元。
对比同期保险板块表现,中国太保港股当日涨幅 3.29%、中国平安港股涨幅 1.69%,中国太平的市场表现显著跑赢同业,投资者认可度可见一斑。
从细分板块盈利数据来看,呈现多点开花、高速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太平旗下寿险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429.76 亿元,同比增加 9.85%,净利润 113.29 亿元,同比大增 379.17%。财险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76.01 亿元,同比增加 4.20%,净利润 3.42 亿元,同比增加 73.23%。
太平养老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14.64 亿元,同比减少 16.61%,净利润 2.01 亿元,同比大增 451.47%。太平再保险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15.17 亿元,同比增加 21.88%,净利润 1.05 亿元,同比增加 19.45%。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分析称,第三季度资本市场回暖,尤其是权益市场的阶段性上涨,为保险资金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
投资端的精准布局,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推手。
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太平通过旗下子公司,在 A 股市场重仓 17 家上市公司,其中对陕西煤业、中国移动等低估值高股息核心资产持续加仓,分别增持 419 万股、244 万股;同期持仓的拓普集团、鲁西化工、东方电缆等标的表现亮眼,第三季度股价分别大涨 71.40%、40.97%、36.61%,为投资收益贡献重要增量。
从持仓结构来看,中国太平的投资组合兼顾稳健与成长。沪农商行、中国电建、中国移动、浙商银行、陕西煤业等持仓市值均超 27 亿元,构成压舱石。
与此同时,中国太平积极布局成长赛道,平高电气、许继电气、东方电缆等电气设备领域标的新进前十大股东名单,持仓市值分别达 4.93 亿元、4.60 亿元、2.78 亿元,体现长期资本、耐心布局的投资特质。
这种稳健且灵活的投资策略,也获得国际机构认可。
2025 年 9 月,高盛发布研究报告,上调中国太平 2025 至 2027 年净利润预测 9% 至 16%,账面价值预测 1% 至 3%,新业务价值(VONB)预测 9% 至 13%;并将目标价从 11.8 港元上调至 12.6 港元,认可其盈利改善与业务增长潜力。
此外,2025 年 9 月,交银国际证券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 20 港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