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最近卖力的宣传,俄罗斯终于等来好消息,宣布首批 2 架苏 -57 已经交付给了 " 神秘客户 ",并非常乐观的表示,还有很多国家有这类需求。与此同时,特朗普也抓住和沙特王储会晤的机会,为 F-35 确定了一份巨额订单,数量可能在 48 架左右。如此一来,五代机领域的三个玩家——中美俄当中,只有我们的歼 -35 距离外销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了。

【歼 -35 的潜力巨大】
苏 -57" 艰难出海 ",带来更多问题
俄罗斯宣布首批苏 -57 出口型交付未公开客户,迈出了市场拓展的关键一步,但也带来了更多待解的难题。
首先,技术层面的短板直接影响了战斗机的实战吸引力,作为一款主打多用途能力的五代机,苏 -57 在设计上更侧重机动性,但其隐身性能与中美同类机型相比存在代际差距。
其正面雷达反射截面虽优于传统四代机,却难以与高水准五代机的极致隐身指标相提并论。
此外,受西方长期制裁影响,苏 -57 的供应链稳定性始终是客户的核心顾虑:关键电子元件、高精度加工部件的供应渠道受限,不仅推高了生产成本,更可能导致后续维护周期延长、备件获取困难,这对于需要长期部署的作战装备而言无疑是致命缺陷。

【苏 57 本身就有很多问题】
其次,国际政治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压缩了苏 -57 的市场空间,俄乌冲突爆发后,多数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彻底切断军工合作,中东、亚太等传统潜在客户在采购俄制装备时不得不权衡 " 政治站队 " 风险。
即便如阿尔及利亚等少数对俄友好国家,其采购决策也需综合考虑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平衡。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自身的经济状况与军工产能,限制了苏 -57 的规模化交付能力——国内空军优先采购 76 架的计划已消耗大量资源,出口订单的优先级难免靠后,这种 " 自顾不暇 " 的状态难以让海外客户建立长期信任。
简言之,苏 -57 的出口更像是俄罗斯在五代机领域 " 维持存在感 " 的象征性突破,而非可持续的商业成功。
若无法解决隐身性能不足、供应链脆弱性与政治信任危机三大核心问题,其海外市场拓展或将长期停留在 " 个案突破 " 阶段。

【F-35 也遇到了瓶颈】
F-35 优势明显,但现有市场已经饱和
与之相比,作为全球首款大规模列装的五代机,F-35 凭借高度信息化的航电系统、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与 " 一机多型 " 的灵活设计,长期占据五代机出口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近年来其优势正被多重因素消解,呈现出 " 外强中干 " 的颓势。
从市场角度看,F-35 的客户群体已接近饱和,更严峻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正面临现金流危机。
尽管 F-35 累计交付量已突破千架,但美军自身采购速度大幅下降,国际订单增长乏力,导致生产商的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从政治层面看,F-35 的出口始终受制于美国的战略算计,美国对外军售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服务于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
就拿此次向沙特推销 F-35 来说,表面上是回应沙特的长期需求,实则是特朗普政府为缓解军工企业困境、兑现 " 制造业回流 " 承诺的应急之举。
然而,这一计划面临层层阻碍:以色列作为美国在中东的 " 核心盟友 ",必然通过游说集团施压以确保其 " 军事质量优势 ";
更重要的是,即便交易最终达成,沙特获得的也可能是功能受限的 " 特供版 " ——正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所言," 沙特不会得到它想要的一切 "。
种种迹象表明,F-35 的市场统治力正被内外矛盾侵蚀。
其技术优势虽仍在,但高昂的成本、复杂的政治附加条件与日益狭窄的潜在市场,正在将其推向 " 高处不胜寒 " 的尴尬境地。

【内塔尼亚胡对美国和沙特的交易很不满意】
歼 -35 潜力巨大,有望后来者居上
相较于苏 -57 的 " 艰难维系 ",与 F-35 的 " 盛极而衰 ",歼 -35 作为五代机市场的后来者,有着清晰的战略定位与灵活的商业策略,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成长潜力。
首先,歼 -35 聚焦隐身突防与超视距打击能力,通过优化气动布局与先进航电系统,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高效作战。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电子工业领域的长期积累,使得歼 -35 的航电系统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与战场态势感知优势,这对于现代空战中的 " 先敌发现、先敌打击 " 至关重要。
其次,美国军售往往附加严苛的政治条件,俄罗斯则因供应链问题难以提供稳定的售后保障。
而中国始终坚持 " 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 的军售原则,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从基础型号到深度改进版,从单机采购到全寿命周期维护包,甚至包括技术转让与本地化生产选项。
这种灵活性对于追求自主性与性价比的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极具吸引力。
再者,受制裁影响的俄罗斯,难以保证客户不被 " 牵连 ",美国 F-35 的高昂成本,也让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中国依托完整的工业体系与稳定的国内需求,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可靠的产品与高效的售后服务。

【歼 -35 具备独特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全球五代机市场的需求仍在增长,随着周边国家加速推进五代机采购,传统军事强国对高性能装备的需求持续存在,而中等强国则希望通过五代机弥补技术代差。歼 -35 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当然,五代机市场这块 " 蓝海 ",中美俄都不会轻易放弃,谁能更好地平衡性能、成本与政治互信,谁就更有可能在五代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中方有信心在这个领域,实现 " 后来者居上 " 的逆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