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林宥嘉,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个充满少年气的,忧郁的歌声,他作为一个歌手的辨识度很高,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他也是一个创作者。
2025 年,林宥嘉推出了新专辑《Apples of Thy Eye》。他继续理解遇到的各种人。有有失去爱侣的人,有边缘的人群,有歌迷,有失落的拳击手,有因为当下痛苦而祈求神垂怜的人 ……
他说:"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多少那种超级成功,(令人)觉得‘ ta 这辈子什么都已经 ok ’的人,但是其实我很能够理解当一个人很挣扎,却还是没有办法到达他的目标时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我就决定要为有这样共同感受的人写一首歌。…… 我相信很多人需要这样的安慰,有的时候我也需要这样的安慰。"
这是新周刊音乐专题 " 谁作时代曲 " 的第一篇。接下来,会有更多见证时代变迁的音乐人做客这个栏目。

" 哈?你是原唱?"
" 他们觉得林宥嘉变得好幸福,连《说谎》都是笑着唱。" 林宥嘉接受采访的这间办公室的楼下,就是他 18 年前第一次录歌的录音房。
2006 年,母亲开车载着 19 岁的林宥嘉去参加音乐选拔综艺《超级星光大道》,海选面试是在一个商场里。他到的时候,海选还没有开始,等他吃完猪排饭下来,现场已经人山人海,他第一次面对镜头,唱了一首陶喆的《Katrina》。之后林宥嘉顺利通过选拔,并且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比赛冠军,开始了另一段旅程。
现在的林宥嘉 38 岁,是音乐人,是丈夫,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真正意义上的 " 爆款名曲 " 是第二张专辑里的《说谎》。在早些年,他因为迷幻的唱腔,得到了 " 迷幻王子 " 的标签。他唱很多情歌,这些情歌的主角,往往是 " 得不到 " 的少年。
大众印象里的他,是充满少年气的,忧郁的,可以唱出人们生命里敏感、脆弱那部分经验的歌手。人们期盼一种声音,可以永恒地站在原地治愈人心。但歌者和听众之间好像总是有一些 " 时差 "。
20 岁的声音和此刻的声音,如果仔细听,总是能听到时间刻下的痕迹。当然不只是声音里 " 变得幸福 " 那样简单。
事实上,从 2016 年到 2024 年,林宥嘉都没有发布新专辑,他几乎是 " 半消失 " 的。这些年里,他成家生子,经历了亲人重病的变故,也和所有人一样经历了疫情。
从 2007 年参加比赛出道到现在,林宥嘉来到大众视野里已经 18 年了。

《感官 / 世界》专辑中的《说谎》成了林宥嘉传唱度最高的歌曲。 (图 / 豆瓣网)
一个普通人的 18 年可以发生多少变化?18 年是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的距离,是从职场新人到换了很多份工作的 " 老人 " 的距离。18 年里可以反复地得到和失去。
对于林宥嘉而言,18 年是第一次进去录音室到发行第七张专辑的距离,也是他从少年成长为两个孩子父亲的距离,是从歌手变成专业音乐制作人的距离。
关于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间,还有一些更直观的例子。林宥嘉在近期的采访里提到参与一个节目的经历,主持人只有 21 岁,年轻的她并不了解林宥嘉,直到林宥嘉哼唱了一句《说谎》,主持人惊呼:" 哈?你是原唱?"

林宥嘉的第一张专辑,就获得广泛的好评 (图 / 豆瓣网)
林宥嘉是更严格的娱乐体系和唱片工业塑造出来的音乐人。选秀出道,非科班出身,有极高传唱度的歌曲,也有大众认可的唱功,更有辨识度超高且难以替代的音色。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社交媒体兴起,人工智能出现,娱乐综艺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林宥嘉偶尔会进入漩涡中心。对很多人来说,他一直是那个陪伴在身边的、不用很努力就可以分辨出的声音。
如果说上一个时代的唱片工业有一些颇为朴素的手艺人之感,此刻我们身处的是信息流时刻冲刷着的世界,一切好像按下了加速键——包括音乐本身。
一个歌手要怎样被记住?一些声音怎样才不会被 AI 替代?一些音乐怎样才可以在短视频喧闹的背景音里提纯出来,被好好欣赏?

悲哀的拳击手
" 最后你歌里面的主角是落空了吗?还是说他慢慢地走出去了?" 我问林宥嘉。
" 没有,他就是一个落空的状态。他最后几乎已经要跪地祈求了。" 林宥嘉回答。
我们讨论的这首歌叫做《打空气的拳击手》。2025 年 4 月 15 日,林宥嘉放出了这首歌的 MV,这也是他第七张专辑中放出的第一首。这是一首摇滚风的歌曲,幽暗却也不乏昂扬。视频是暗蓝色调,林宥嘉染了白色头发,和乐队一起进入一个拳击手的命运,感受他反复失落的心情。
歌词是这样写的:" 想用力出拳以后 击中 / 可是在出拳以后 落空 / 在崩溃边缘 失控 跪地祈求 / 他是个拳击手 难过的拳击手。"
每一拳都打在空气里的拳击手,奋力歌唱的林宥嘉,还有正在听歌的听众,在此刻成了同一个人。如果没有赢,挣扎崩溃后,决心奋力一击,但仍然落空,该怎么办?

(图 / 受访者提供)
作为这张名为《Apples of Thy Eye》的新专辑放出的第一首歌," 拳击手 " 这个概念确实有些特殊。4 月 13 日,林宥嘉在他的上一张专辑《王》(又名:爱是王)的豆瓣评论区发了帖子,预告新专辑的消息。
对于很多歌迷而言,2024 年的《王》是他们等待了八年的专辑,人们等待一个熟悉的林宥嘉回来,这张专辑会有熟悉的班底,会有熟悉的抒情歌,会有惊艳的合作——总之,是一次暌违八年的华丽回归。但这张专辑却为林宥嘉收获了许多差评,在豆瓣评论区,会看到许多歌迷的失望。有等待了许久的歌迷说:" 为听到这样的专辑而感到遗憾。"
林宥嘉和所有创作者一样,会关注自己作品在豆瓣的评论。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注册了账号,在满是 " 差评 " 的评论区发了一篇预告自己新专辑的帖子。

(图 / 受访者供图)
在帖子里他说:" 当我真的写下这些文字,我觉得温柔还是更棒的。虽然全世界角落,大部分人类就是批评来批评去,伤心活着的人太多了。…… 你或许觉得,爱批评的人这么多,我为什么特别针对你们?是因为我觉得这里仍然有一定代表性,也或者你们可以解读为因为我爱你们。反正,歌记得听。"
我问林宥嘉,在差评区发预告贴,是不是有一些挑衅?
林宥嘉解释,他想要结束一种宣泄式负评的恶性循环:" 现在可能有些人听我这个采访,觉得(不相信):‘真的吗?你这样想好像很伟大哦。’ …… 所以有时候我如果遭受了一些恶意的批评——尤其是这几年——我极少会用恶意的方法,甚至争论的方法还回去,我会希望一些负面的感受,到我这边的时候可以被剪断。"

" 整个云端写满谁的瑕疵 "
作为公众人物,面对各种各样评价好像一直是他的必修课。林宥嘉很敏感,常常把这些评价化在自己的作品里。
上一轮巡演里,他演唱《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时,也是这样温柔而倔强地回应。这是一首他和音乐人陈珊妮合作的作品,他作曲,陈珊妮填词。初看像是电子时代给纸质书的一曲挽歌,歌词里写 " 整个时代显得毫不掩饰,整个云端写满谁的瑕疵 ",仔细想,更像是一面映照当下状况的镜子。

唱到这首歌的时候,舞台暗了些,银幕上一行行弹幕出现,飘满了这些年他收到的评价:
" 他的嘴怪怪的,老是噘着说话,感觉有点做作。"
" 感觉林宥嘉变得好娘。"
" 这张专辑真不行啊。"
" 歌手差,但词曲本身比较好。"
" 唱得实在是不大行,太受。"
" 这个人唱歌很一般。"
从参加比赛获得冠军开始,林宥嘉就需要时刻面对公众的审视。19 岁的他最开始有些不善言辞,有些 " 笨拙 ",在舞台上,高压的赛制让他好几次在舞台上因为同伴的离开而哭泣。当时他收到的评价,一部分观众觉得他真诚,因为这些 " 笨拙 " 而可爱,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 " 好假 "" 为什么那么爱哭 "。

林宥嘉现在已经习惯被评价:" 我比赛是 18 年前。你想,18 年前在网络上面的那一群人,跟现在在网络上面的这一群人,有可能根本就已经是不同的人了,对吧?但好像人类会做的事情还是很像。"
现在偶尔打开社交媒体,他也会感到困惑,因为很多失实的信息让他哭笑不得。
" 我觉得互联网有记忆,但也有时候它一开始记的东西就是错的,你还要记什么?" 个体在流量面前,总是显得脆弱,当来到一个记忆随时会被篡改的时代,哪一份真实可以被留住?林宥嘉说这是他要做的功课。
当然他还要面对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
2016 年,专辑《今日营业中》面世时,他收到过很多负面评价,有些甚至会让他 " 心碎 "。比如 " 他刚重新回到歌坛,很平淡,可能还很生疏,所以我就跳过这张专辑了 "" 这张专辑没有一首歌出彩的 "。

(图 /《今日营业中》封面)
但是令林宥嘉感慨的是,这么多年过去,这张专辑被认为是他商业性与质感兼具的作品。他也知道,在未来,此刻的音乐还是会经过时间的历练,被很多人喜爱着。
" 如果你要把这种东西看得很重要,你就完全没有办法逃。(所以要想)有没有办法让自己更正面一点?一直往负面去的话,要让一个人毁灭,其实也是非常容易的。"
" 我写的这首歌,你觉得好不好听?"
幸好还有音乐,可以阻止某些 " 毁灭 "。
林宥嘉不是音乐专业出身,但是他总能把别人的歌唱成自己的风格。刘若英在采访里曾提到,很多人听到林宥嘉版的《成全》之后,才发现原唱是她。而音乐人陈小霞也说,林宥嘉让她的不少相对小众的歌曲被更多人听到,比如那首《查无此人》。
参加《超级星光大道》的时候,林宥嘉选择参赛的曲目就非常剑走偏锋,他能凭直觉在小众和大众之间找到平衡。他坚持要唱李泉的《走钢索的人》,还有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等等在当时相对冷门的歌曲,身边的朋友劝说他尽量不要选这样的歌曲,但是他坚持了下来。
" 当时我就觉得这些歌会让我很有感受,我想,在台上,如果有自己的感受能够表达的话,可能自己也会比较有底气。"
因为比赛时选择歌曲的特立独行,加上在学校参加乐团的经历,最开始进入唱片公司的时候,林宥嘉的同事们会觉得他是一个在音乐上有点 " 难搞 " 的人,也因此,在把一些偏大众化的曲子给他的时候,会很犹豫。

这些曲子里就包括他的代表作《说谎》。这首歌曲的 demo 叫作《拆下你的美》,同事们在讨论这首歌的时候,甚至考虑林宥嘉是否能接受这样大众化的歌曲。他们问林宥嘉:" 这首歌会不会太芭乐(流行、大众化)?"
林宥嘉说不会,这是他喜欢的歌。
对于林宥嘉而言,音乐一直是感性驱动的。感性到什么程度呢?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他非常非常喜欢《老鼠爱大米》这首歌,他认为这首歌能激荡起一个成长中的男孩心中一些最初的、朦胧的情感。
林宥嘉觉得自己不是专业出身,反而在创作上拥有一种自由。
" 我听音乐是很感性的。我觉得奇妙的是上天没有给我(编曲)的才能,我会写歌,我可以和别人一起编曲,但是通常我在听音乐的时候,我都不会第一时间听到这是什么和弦,这是一个什么套路之类的,我只会听到这个音用得好。(这样)欣赏音乐的角度,或许也是一种幸福。至今听音乐对我来说,还可以用一个感性的、不被逻辑限制的角度去听,也蛮好的。"

林宥嘉提到,人们对音乐创作者还有另外一种误解,就是 " 痛苦的人才能够写出歌 "。
林宥嘉觉得自己就是反驳这种说辞的例子。2014 年到 2015 年,他度过了生活极为简单的一年,也第一次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真实的世界。这是他成年后第一次不在娱乐圈,身边也没有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包围。在那一年里,只要有能够做音乐的机会,他就一定会创作。
在这一年,他交到了很多娱乐圈之外的朋友,创作出来的音乐也会第一时间和新朋友们分享。他更加在乎音乐圈以外的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感受。他会问他们 " 我写的这个歌,你觉得好不好听?",朋友们会给他非常真实而实用的反馈。
在那一年里,他创作出了《兜圈》《天真有邪》。这两首不同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歌,都获得了极好的反馈。"《兜圈》真的很难唱吗?" 甚至成为一时的网络热梗。如果你现在打开社交媒体,仍然能看到这是热度极高的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翻唱。

(图 / 音乐平台截图)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林宥嘉是一个歌者,而非创作者。很多人看到传唱度很高的《兜圈》《天真有邪》《神爱世人》等作品是他自己作曲时,都会略感惊讶。
但是林宥嘉对此也并不介意:" 那是我的荣幸,我觉得有人可以在一瞬间认识到这是林宥嘉,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 如果有人介绍我说,‘他不光很会唱,他还会写歌’,我觉得我都是开心的。"
" 我是那个被治愈的人 "
新专辑的名称是《Apples of thy eye》,林宥嘉也叫它 " 苹果专辑 "。

(图 /《Apples of Thy Eye》封面截图)
从 4 月 15 日开始,林宥嘉每一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首新歌,发布新歌的时候,他隐去了作词作曲的名字,直到全部歌曲发布完毕,才更新完整信息。
他想让大家更关注歌曲本身,于他而言,歌曲的内在远比外表和符号更重要。" 有时候人真的不要去只看一个人的表面,我觉得人不可貌相,这对我来说是真理——虽然它是一个比较世俗的说法。"
关于为什么上一张专辑让歌迷们等了八年,而这一张仅仅相隔一年?林宥嘉说,自己 " 停下 " 的这些年,经历了许多变故,也因此有了很多灵感。这几年想要做的内容和累积下来的灵感," 追着 " 自己跑。于是很快有了新的专辑。
" 这张专辑的每一首歌都是一个角色,一个族群,或者是一个特殊情境下的人。"
新专辑里,他继续理解遇到的各种人。有新婚的新郎,有失去爱侣的人,有边缘的人群,有歌迷,有失落的拳击手,有因为当下痛苦而祈求神垂怜的人 ……
"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多少那种超级成功,(令人)觉得‘ ta 这辈子什么都已经 ok ’的人,但是其实我很能够理解当一个人很挣扎,却还是没有办法到达他的目标时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我就决定要为有这样共同感受的人写一首歌。…… 我想跟大家分享,跟开心的人一起开心,跟难过的人一起难过,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疗愈的,疗愈社会也疗愈别人。…… 我相信很多人需要这样的安慰,有的时候我也需要这样的安慰。"

我问林宥嘉,现阶段最大的恐惧和安慰是什么。
在前些年,林宥嘉最亲近的亲人确诊癌症,当时医生说,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在经历过如此巨大的变故之后,林宥嘉隐隐地害怕失去,这种害怕自然流露在他的作品里。而当奇迹降临,亲人病情好转的时候,林宥嘉也充满了感激。
"(我的恐惧)想想是有,但是又觉得:算了。不要担心明天 …… 如果我们有一个计划什么的,计划明年我要干嘛,下个月我要干嘛,如果它真的可以执行,其实那是一种幸运。"
而此时最大的安慰是他仍然愿意相信一些东西,比如奇迹。
"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治愈的人吗?"
"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治愈的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