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领益智造的核心优势仍在于其在消费电子与 AI 终端硬件中的规模化制造能力,业务覆盖结构件、模组、散热、电池等多环节,并在影像显示等细分领域长期保持高份额。
2、大客户依赖: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客户高度集中、应收账款持续攀升、江苏科达收购反复暴露的尽调问题。
在 A 股资本市场沉浮多年、经历多轮股价潮起潮落后,领益智造再次把目光投向香港。
近日,领益智造向港交所递表,试图开启第二条资本通道。但从财务结构、客户集中、历史交易、股东回报、重组反复到现金流压力,这家制造巨头的 " 再上市 ",更像是在一张旧剧本上继续书写新的冒险。
2025 年以来,四大 " 果链女王 " 已经纷纷启动赴港上市。从潍坊女首富胡双美、姜滨夫妇的歌尔微电子到湖南女首富周群飞旗下的蓝思科技,再从潮汕女首富王来春的立讯精密到深圳女首富曾芳勤的领益智造,其港股上市的目的既有国际化需求,其实也有减少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摆脱撤单周期对公司经营影响的考虑
港股上市、助推多元化业务,几乎是这几家公司的共同考量,尤其是 AI 业务、智能设备等,只是这些业务的合理估值还有待观察。
01 AI 产品的贡献有多少?
作为 " 果链零部件巨头 " 之一,领益智造是主要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消费电子提供结构件、模组以及精密组件的制造企业 , 但公司更强调其作为 AI 终端硬件制造平台的身份属性。
领益智造介绍称,公司业务涵盖 AI 手机及折叠屏手机、AIPC 及平板电脑、影像显示、材料、电池电源、热管理(散热)、AI 眼镜及 XR 可穿戴设备、精品组装及其他、传感器及相关模组、机器人等相关硬件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 AI 终端设备、汽车及低空经济、清洁能源等行业。
财报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领益智造营收分别达到 345 亿元、341 亿元 442 亿元,营收整体保持上涨;毛利润分别为 71.5 亿元、68.05 亿元、69.74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15.96 亿元、20.51 亿元和 17.53 亿元。
从盈利水平来看,领益智造 2022 年至 2024 年的毛利率保持在 15% 以上,分别为 20.73%、19.84% 和 15.77%,按趋势看持续下滑;而净利率则分别为 4.61%、6% 和 3.98%。
2025 年前三季度,领益智造的营收约 376 亿元,净利润 19.41 亿元,毛利率 16.61%,净利率约 5.23%,同比出现全面上涨。
领益智造的营收结构由 AI 终端、汽车及低空经济以及其他业务三部分组成,以 2024 年数据参考,其 AI 终端收入达到 407.31 亿元,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总营收比例约 92.13%;汽车及低空经济收入约 21.17 亿元,其他业务约 13.63 亿元。
财报显示,领益智造 AI 终端业务共包含了 7 大类业务,其中贡献收入最高的还是影像显示类业务,2024 年收入达到 112.7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约 25.49%。这类影像显示业务的产品其实对手机用户来说很常见,主要是手机显示器模组、手机摄像头支架和手机摄像头环。
值得注意的是,领益智造 AI 终端业务中,直接以 "AI" 冠名的 "AI 眼镜及 XR 可穿戴设备 " 收入仅 40.41 亿元,在总营收占比不足 10%。
领益智造提示称,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少数主要客户,报告期各期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49.1%、52.0%、56.0% 及 56.4%。若任何主要客户减少采购量、延迟付款或终止与公司的业务关系,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将受到负面影响。
此外,Choice 数据显示,领益智造近年来应收账款攀升,报告期各期分别为 91.14 亿元、87.66 亿元、114.4 亿元、127.4 亿元。
02 蹊跷的收购调整
就在领益智造递表港交所前几天,公司刚刚公布,调整对江苏科达斯特恩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江苏科达 ")的收购计划,收购方式由发行可转债 + 现金方式改为以现金方式收购。
因为调整收购方案,此前向深交所提交的收购申请文件也被主动撤回。看似仅仅是调整方案,却让市场重新审视了江苏科达,相比于最初的收购方案,这家公司的最终收购价格是否会有所调整?
2025 年 4 月,领益智造公布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 + 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科达 66.46% 股权,作价 3.32 亿元,外加拟募资不超过 2.07 亿元配套资金,其审核过程比较顺利。
但从宣布收购到最终撤回,历时半年,这桩被视为 " 领益汽车业务突破口 " 的项目,最终被管理层用一句 " 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及资本规划 " 收尾。
但只要把江苏科达的财务摊开,就会发现这场重组背后还透着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
最令人关注的是,江苏科达营收增速不高,但净利却异常亮眼
数据显示,2024 年江苏科达营收增速仅 10.18%,同期可比公司营收均值增速 15.72%,江苏科达明显落后;而同期,江苏科达净利润增速高达 61.84%,也因此被监管重点问询。
此外,江苏科达毛利率有所下滑,2023 年约 16.42%,2024 年约 15.39%,公司解释是 " 年降政策导致毛利下降 ",且未来 2025 — 2029 年江苏科达预测毛利率持续下滑至 14.72%
最后则是江苏科达的客户极度依赖奇瑞:不仅贡献收入,还两次入股
2023 – 2024 年江苏科达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约 97.81%、98.19%,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营收占比 分别为 63.46%、76.83%。
同时,2023 年,奇瑞通过万里扬管理间接入股江苏科达 4.3%;2024 年再次通过芜湖华安间接入股 3.86%。江苏科达不仅是奇瑞的供应商,还在资本层面被绑定。
有意思的是,江苏科达还出现了客户 " 罗生门 ":领益智造在回复问询时称:江苏科达是 2024 年才开拓比亚迪成为新客户;但另一边,常州市委机关工委早在 2022 年 8 月公告:江苏科达已被纳入比亚迪、理想供应链体系
这两条时间线对不上,信披矛盾本身就会影响监管判断。
如果说 2025 年的资本市场有哪桩并购让人感到诡异,那领益智造与江苏科达这场 " 从宣布到终止,仅七个月 " 的收购案,一定榜上有名。
这场被市场高度关注的收购事件,是否会影响领益智造的港股 IPO,还有待观察。
领益智造实控人曾芳勤财富达到 695 亿元,位列女富豪前列。公司 A 股市值波动中,其身家随股价同步变化
领益智造最初只做简单的结构件、精密加工业务,依靠成本效率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打入消费电子供应链。
早期产品线较为单一,但通过贴近终端品牌、快速响应工艺需求,公司逐步在智能手机链条上积累起份额。
随着智能手机替代浪潮,领益智造快速跟随几大品牌商扩产,陆续切入:金属加工、光电模组、精密结构件和组装服务,并最终形成了如今的 " 多工序、多环节 " 供应链整合能力。
然而,扩张并不意味着风险消失,终端需求的周期波动反而随规模放大被直接放大。
此次港股 IPO,既是一场新的融资尝试,也是一场对领益智造长期商业模式的再验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