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0 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评选结果公示 ",全国有 15 个城市入选公示名单。除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 5 个城市: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天津,还有 10 座城市: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长沙、深圳、成都、昆明、西安。
一个总体判断是,这 10 个城市将是我国继续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后备力量,或者说,如果有第二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计划,很有可能从这些城市中挑选。
而为期两年的 " 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 " 所取得的最终成效,也可能是 10 座城市有哪些能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考核。
对于这份名单,21 世纪经济研究院有如下观点:

继 5 城率先培育后,商务部再选 10 城
2021 年,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座城市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
一方面,这 5 座城市已经在 2024 年完成了商务部对其的 " 中期考核 ",而最终有哪几座城市会真正获批成为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目前并未有定论。
另一方面,包括成都、杭州、深圳、西安等众多城市,不仅将创建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写进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台了相关方案,进一步细化未来的创建路径。但在首批 5 座城市名单公布后,商务部却一直未有第二批培育建设名单发布计划。
因此,这是商务部继 2021 年公布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名单后,第二次围绕 " 国际消费 " 这个主题,筛选一批城市进行试点。
有一种说法是,纵观全球公认的消费中心城市,其不仅总量稀缺,且基本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因此我国可能不会出现大量的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而是通过此种方法,进一步推动国内城市优化其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引领能力与示范作用,并最终实现对城市能级的提升。

深圳 图 / 摄图网

第一批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是否已经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 9 月 28 日发布的《财政部 商务部关于开展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对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的提法是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而非 " 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城市 "。这是否意味着,在经过了 2024 年的中期考核后,这 5 座城市已经 " 毕业 "?
比如,从上述 " 通知 " 提及的 " 补助资金 " 上,也出现了不同——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给予资金补助。实施期内,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 2 亿元,其他城市每个城市合计补助 1 亿元。

到底开展什么工作?
相关方案明确:支持试点城市培育建设国际化消费环境,强化 " 购在中国 " 品牌打造,进一步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国际化、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吸引境外旅客入境消费,更好满足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10 座入围城市有什么特点?
如果以 GDP 排名来比较,GDP 排名前 15 位的城市中,苏州、宁波、无锡未上榜,而是被西安、昆明、厦门取代。
另外包含了两个万亿级消费城市:深圳和成都。
成都和深圳的社零在 2023 年突破了一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苏州社零也突破了万亿级,但因为试点规定为一省一市,所以苏州并未进入这份名单。
此外,包含了三个特色型的消费城市:青岛、厦门和昆明。
青岛市入选其中并不意外。青岛的一大特色,是长期以来为韩国游客入境中国的第一目的地(2024 年后被上海取代),且青岛的海洋经济亦是特色,未来有望培育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海洋文化和海洋消费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昆明在 15 座城市中的经济总量排名较低,但昆明入选最大的优势来自两方面,第一是国际交通环境的改善,昆明长水机场的吞吐量一直在全国机场中名列前茅,也是南亚东南亚游客前往中国其他城市的重要中转地,近几年跨境高铁的开通,也吸引了大量的沿线国家游客跟着高铁来昆明旅游。第二是地方政府对于昆明消费形象的精确定位,尤其是今年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成为 " 南亚东南亚入境消费第一城 ",并持续在优化昆明的国际消费环境。因此昆明入选这个名单,也代表了部委对昆明相关工作的肯定。
而其余的南京、杭州、武汉、长沙、西安则各有特色。比如杭州的西湖,西安的兵马俑等,都具备了全球影响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