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1 月 21 日消息,北交所上市委员会 2025 年第 33 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通领科技(834081)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
通领科技主要从事汽车内饰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一家集产品研发设计、模具自主开发、产品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门板饰条、主仪表饰板、中控饰板等,主要应用于乘用车领域。
公司获得了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上海市创新型中小企业 "" 上海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 及 " 上海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 等称号。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取专利 127 项,其中发明专利 44 项。
公司部分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一、公司情况
1. 业绩逐年增长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由 8.92 亿元增长至 10.66 亿元,CAGR 为 9.32%;归母净利润从 2020 年的 6456.36 万元提升至 13085.54 万元,CAGR 达 42.36%。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 7.14 亿元,同比减少 5.47%;归母净利润为 11897.82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20.87%。


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营收主要来自汽车内饰件产品,相关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2.72%、95.22%、95.30% 和 97.02%,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2. 公司地位
公司通常为整车厂的二级供应商,少数项目作为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直接供货。虽然公司主要作为二级供应商,但由于为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因而大多数项目的商务条款及价格与主机厂直接商定。公司作为二级供应商供货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生产零件的品类以小总成为主,需要装配到大总成零件上后直接向主机厂进行供货。
公司主要内饰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022 年至 2025 年 H1,公司内饰件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 15.44%、10.95%、9.02% 及 9.40%,最近三年国外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2.09%、2.45%、2.43%,在行业内饰企业从业者众多且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拥有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整车厂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在稳定现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深耕海外客户资源,2023 年度海外销售金额及收入占比大幅增长,海外市场占有率有所增长,2024 年度公司海外市场占有率与 2023 年度基本持平。
3. 技术优势
公司 2009 年成立了研发中心,在模具设计与开发,IMD/INS 等工艺的设计、开发及检测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自主创新研发成功了精定位双色 IMD/INS 工艺,在保证原有 IML 工艺优点的情况下,较大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得到了一汽大众、北美大众及北美通用等主流车企的认可;研发创新的真木、真铝、包覆工艺也持续发力,加上在原有工艺基础上主动持续创新,保证了公司在有序竞争的环境下订单数量稳步上升。同时,公司开始研发 IML 薄膜的印刷加工,已有项目实现 IML 薄膜的自主供应并得到了相应客户的认可。截至目前,公司已经获得 127 项专利,其中 44 项发明专利。
4. 客户资源
通过近 20 年的深耕积累,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诸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比亚迪、福建奔驰等多家国内汽车领先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重视开拓境外业务,力争发展成为国际主流整车厂商的全球供应商,目前已与国际知名整车厂商如北美大众、北美通用、德国大众、墨西哥大众等建立了业务合作,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德国、捷克、英国等全球市场。截至目前,公司已进入 30 余家国内外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
二、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浪潮驱动
1.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增量需求
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汽车普及率逐渐提升。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量从 2015 年的 2450.33 万辆增长至 2024 年的 3128.2 万辆,CAGR 为 2.75%。
我国自 2011 年起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税减免、碳积分政策等系统性扶持措施,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从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型。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量从 2015 年 34.05 万辆跃升至 2024 年 1288.8 万辆,CAGR 达 49.74%,销量同步实现 50.18% 的复合增长。2025 年一季度产销量分别达到 318.2 万辆和 307.5 万辆,同比增幅超 45%,远超传统汽车市场增速。这种指数级增长直接带动了汽车内饰配套需求的规模化扩张。
伴随新能源汽车基盘持续扩大,内饰件需求已从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存量替换,转向新能源市场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双轮驱动模式。同时,市场对环保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行业内对汽车内饰件的材料和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了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带来了许多新的功能需求,如电池管理系统、充电设备、智能驾驶等,智能座舱的设计、人机交互的实现等都需要汽车内饰件的配合和支持,这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汽车内饰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2. 市场规模
在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的前提下,新车生产与消费端的刚性需求持续释放。更为关键的是,在消费升级浪潮下,座椅系统、仪表板、中控台等核心内饰件的单车价值量呈现显著提升趋势。对常见内饰件的价格进行统计估算,包括座椅总成、仪表板总成、顶柜总成、门板总成、立柱总成、车顶内饰等,2023 年汽车内饰件(含座椅)的平均价值量水平在 8500 元左右。消费者对车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促使主机厂在护板总成、门板内饰等细节设计上投入更多资源,形成 " 量价齐升 " 的市场扩张模式。

智能汽车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了内饰系统的功能定位与价值构成。汽车正加速演变为 " 第三空间 ",用户对人机交互体验、品牌文化认同的需求日益凸显。内饰设计不再仅仅是造型美学的表达,更成为智能化体验的载体和品牌差异化的战略工具。车企通过创新座舱布局、集成智能表面、应用环保材料等手段,重新定义内饰系统的技术内涵。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单件产品的附加值,更催生了模块化供应、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新商业模式,推动市场边界向外拓展。内饰供应商需要同步开发声学组件、触控反馈装置等新型部件,形成技术溢价空间。2023 年我国汽车内饰市场规模破两千亿元,来到了 2219 亿元,消费升级助力行业稳定增长。

三、同行业对比
同行业上市公司方面,选取岱美股份(603730)、常熟汽饰(603035)、新泉股份(603179)及福赛科技(301529)作为可比公司。

本次 IPO 拟募集资金 4.11 亿元用于武汉通领沃德汽车内饰件生产项目、上海通领智能化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欢迎加入犀友会社群 - 最活跃的北交所投资交流群(添加客服微信:xiniukf 免费入群),一起交流学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