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atom 2小时前
“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市值翻倍却两度折价补血,生态未成、盈利无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系深潜 atom 第 978 篇原创作品

"

生态布局尚未闭环,

资金饥渴难止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 atom 工作室丨编辑

2024 年 12 月 23 日,越疆科技以 " 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 的身份在港交所敲钟,IPO 募资约 7.52 亿港元,市值定格在 75.76 亿港元,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新征程。

然而,这份热闹并未持续太久。2025 年 11 月 13 日,越疆发布公告,已经完成了第二轮配售,完成了 7.71 亿港元的融资。从 2025 年 7 月至 11 月,短短四个月内,越疆接连抛出两次折价配售募资计划,累计筹资达 17.93 亿港元,远超 IPO 募资规模。

截至 11 月 21 日,越疆市值较上市首日已增长 107.43%,而光鲜背后是企业对外部资金的迫切渴求。越疆的 " 缺钱 " 困境,折射出协作机器人赛道龙头在成长路上的典型烦恼,问题在于,其何时能摆脱资金依赖。

造血能力缺失:持续亏损成资金黑洞,IPO 融资未解燃眉之急

2025 年 9 月,优必选获得 2.5 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刷新全球单笔最大纪录‌;10 月,越疆斩获超 8050 万元订单。但整体看来,机器人企业依然处于高研发投入阶段,很多企业的资金需求巨大。

越疆的资金紧张,根源在于自身造血功能的长期缺失。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其业务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营收规模尚未形成支撑盈利能力的体量,持续亏损已成为常态,直接导致资金链始终处于紧绷状态。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 IPO 之前,越疆已经完成了 8 轮融资,几乎能够每年完成一轮融资。尽管如此,2023 年底,越疆的期末现金下滑到了 1.11 亿元,同比减少了 62.73%,现金流堪忧。好在 2024 年,越疆凭借港交所 18C 章,成功登陆港交所。

从财务数据来看,尽管营收保持增长势头,2022 年至 2024 年营收从 2.41 亿元增长至 3.74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到 1.53 亿元;同期的营运支出分别为 1.43 亿元、1.62 亿元和 2.00 亿元,几乎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 年上半年,越疆销售费用 8221 万元、行政费用 2713.7 万元、研发费用 4089.4 万元,合计 1.50 亿元,几乎赶上 1.53 亿元的总营收。相较于持续扩大的支出规模,营收增长的 " 输血 " 能力显得杯水车薪,核心支出叠加,形成了巨大的资金消耗黑洞。

越疆的亏损轨迹清晰且持续。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分别达 5247.7 万元、1.03 亿元、9536.3 万元,亏损幅度虽在 2024 年略有收窄,但并未扭转亏损局面。进入 2025 年,这一状况仍未改善,上半年再度亏损 4087 万元,延续了 " 增收不增利 " 的尴尬。

在 IPO 后,收获大轮融资后越疆在 2025 年 6 月底的经营现金流净额 -0.65 亿元、投资现金流净额 -6.01 亿元、筹资现金流净额 -0.51 亿元,所有现金流净额都为负数。期末现金也从 24 年底的 8.84 亿元,下滑到了 1.64 亿元,减少了 81.45%。

所有现金流都为负数,意味着主营业务不仅无法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反而需要消耗存量资金。这种 " 收入增长、现金流失 " 的反差,源于成本与支出的刚性增长。

同期,越疆总负债 3.65 亿元,较年初减少了 30.87%;负债率 26.51%,较年初减少了 8.8 个百分点;但其总资产 13.77 亿元,较年初下滑了 24.84%。在负债上,越疆的流动负债 1.92 亿元,同比增长 24.86%。其中,银行贷款及透支 9171 万元,同比增长 32.47%;应付账款 4603 万元,同比增长 54.95%。

可见,IPO 融资并未解决越疆的资金压力。

红海竞争加剧现金压力:上市不足 1 年两度折价募资补血求生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 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5 万亿美元。中国预计到 2030 年将拥有 25.2 万台人形机器人,2050 年达到 3.02 亿台,占全球存量的 30%。协作机器人赛道的爆发式增长,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入局,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进一步放大了越疆的资金压力。

越疆作为全球龙头企业,需投入更多资金争夺市场,以巩固其全球市场份额。这种竞争压力直接体现在销售费用率上,2022-2024 年越疆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37.04%、44.43%、36.94%,远高于同行业的节卡机器人同期 27.72%、27.96% 和 24.16% 的销售费率。

与此同时,传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跨界渗透、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技术加持,进一步压缩了市场空间,迫使越疆必须保持高强度资金投入,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为巩固市场地位、推进战略布局,越疆在上市不到 1 年的时间内密集启动两次募资,成为其应对竞争与支撑发展的必然选择。两次募资均以 " 折价配售 " 形式展开,凸显了资金需求的迫切性。

第一次募资始于 2025 年 7 月 15 日,越疆与瑞银集团香港分行及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合作,配售 1910 万股新 H 股,配售价每股 54.3 港元,较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 60 港元折让约 9.5%,最终净筹资 10.22 亿港元。

时隔四个月,11 月 6 日越疆再度公告配售计划,此次由瑞银集团独家代理,配售 1666 万股新 H 股,配售价每股 46.8 港元,较前一日收盘价 52.2 港元折让 10.3%,净筹资约 7.71 亿港元,且配售事项于 11 月 13 日迅速完成。

从募资用途来看,两次筹资方向相似,均围绕 " 技术研发、投资并购、渠道强化、补充运营资金 " 展开,且第二次募资明确了资金分配比例:40% 用于協作机器人前沿技术研发,27% 用于生产线及制造能力开发,16% 用于国内外协作机器人与下游的战略联盟、投资及收购机会、7% 用于强化国内外销售渠道,剩余 10% 作为营运资金。这一分配逻辑,直接指向越疆在竞争中的核心诉求——既要通过研发投入巩固技术优势,又要通过渠道扩张和产业链布局抢占市场份额。

连续两次折价配售,不仅导致 7 月参与配售的机构截至 11 月中旬浮亏达 28.1%,也反映出越疆在资金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生态布局尚未闭环:资金饥渴难止,盈利闭环成破局关键

协作机器人赛道的竞争已从单一产品比拼升级为生态资源的争夺,头部企业纷纷通过 " 烧钱 " 抢占生态卡位。越疆的生态布局围绕 " 协作机器人核心技术 + 多行业场景渗透 + 产业链资源整合 " 展开,但目前在技术闭环、场景覆盖、生态协同三个维度均存在明显缺口,而填补这些缺口的核心支撑便是持续的资金投入。

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凭借资金优势纷纷切入协作机器人领域,百度智能云推出 " 机器人即服务 " 模式,通过低价租赁方式抢占市场;华为则以鸿蒙系统为核心,构建 " 机器人 + 工业互联网 " 生态,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这使得越疆在场景拓展中不仅要比拼技术,还要比拼价格与服务。

2024 年,越疆有 37.3% 的采购额来自五大供应商。为构建产业链生态,越疆在第二次募资中明确将一部分资金用于机器人价值链及相邻领域的投资并购,通过参股或收购核心零部件企业、渠道服务商整合资源。这种产业链整合模式虽能提升生态协同性,但并购溢价、整合成本等都会形成新的资金消耗,短期内难以反哺现金流。

越疆在 2024 年底上市后,加速推进 " 技术 + 场景 + 生态 " 战略,不仅发布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产品,还与蓝思科技、瑞德丰、浪潮云等企业展开合作,拓展汽车制造、新能源等新场景。如今,越疆产品已经覆盖医疗、汽车、金属制品、半导体和商业领域,在垂直赛道,正在构建 " 技术 - 价值 - 生态 " 的循环。

2025 年 7 月,越疆发布了六足仿生机器人,该产品具备了认知、动作、机动三大核心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其智能机器人的生态闭环。

2025 年 6 月,越疆与腾讯云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算力、技术生态及工业化与家庭场景深度合作,并针对制造业、零售、教育等领域打造 " 云端大模型 + 边缘设备 + 人形机器人终端 " 的一体化方案。不过,合作协议如何落地,何时落地依然需要长期观察。

盈利周期与资金需求周期的错配更为突出。生态构建的回报往往是长期的,例如技术研发形成的专利壁垒、场景深耕积累的客户资源。但越疆的资金需求却是即时的,2025 年上半年越疆的流动负债 1.92 亿元,同比增长 24.86%。盈利状况未改善,越疆或需再次启动融资。

对于越疆而言,两次募资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但要彻底摆脱 " 缺钱 " 困境,关键仍在于实现盈利闭环。未来,随着研发投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新场景拓展带来营收规模突破、成本管控提升盈利水平,越疆才有可能逐步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ipo 融资 越疆科技 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