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印度宣布与美国签署协议,每年进口 220 万吨液化石油气(LPG)。
这一消息虽然突然,但并不令人意外。
作为全球第四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印度选择与美国达成能源合作,是在美俄之间艰难 " 平衡战略 " 的体现。
然而,这种 " 左右逢源 " 的策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印度的战略机遇期或许正在走向终结。

长期以来,印度在美俄之间采取 " 平衡游戏 ",试图在两大国之间获取最大利益。
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成为俄罗斯石油的重要买家,以低价石油支撑国内工业发展和民生。
然而,美国对此十分不满。
今年 8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印度产品加征 50% 的关税,理由是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的收入被用于资助莫斯科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此举给印度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印度与美国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谈判,但双方始终未能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
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但印度以小农经济为主,数亿农民依赖农业维持生计,一旦引入美国廉价农产品,势必对印度农业造成冲击。
此外,印度教对牛奶的宗教崇拜也让美国乳制品难以进入印度市场。
这些结构性矛盾使得美印全面贸易协议遥遥无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选择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是一种战略妥协。
通过能源贸易,印度试图缓解美方压力,同时避免在更敏感的农业领域做出让步。
这一举措既是对美国的回应,也显示了印度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现实考量。
然而,与美国的妥协并不意味着印度放弃了与俄罗斯的合作。
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占印度进口总量的 36% 以上,低廉的价格让印度工业和民众受益匪浅。
此外,印度超过 50% 的军事装备来自俄罗斯,双方在 S-400 防空系统、" 布拉莫斯 " 超音速巡航导弹等项目上保持紧密合作。
近期,印度还与俄罗斯签署了新协议,将 " 布拉莫斯 " 导弹出口至东盟国家。
这些合作不仅巩固了印度在全球防务市场的地位,也表明俄印关系依旧紧密。
但印度的外交平衡之路正变得愈发艰难。
印度经济表现虽然亮眼,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 7.8% 的同比增长,但美国作为印度最大出口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近 20%。
高额关税的压力,迫使印度不得不在美俄之间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此次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既是短期内的权宜之计,也可能是印度外交平衡策略走向极限的信号。
从能源到防务,印度的 " 平衡游戏 " 还能玩多久?
随着国际局势的复杂化,印度是否还能在美俄之间维持战略模糊?
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
莫迪政府的每一步决策,不仅关乎印度的经济与民生,更将深刻影响其未来的国际地位与发展方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