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星人 13小时前
“微信最终将搭载一款 AI 智能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伴随腾讯发布新一期财报,它的 AI 蓝图有了更清晰的呈现。

11 月 13 日,腾讯发布第三季度业绩。公司实现营收 1928.7 亿元,同比增长 15%;实现净利润为 631 亿元,同比增长 19%。

考虑到之前轰轰烈烈的 " 外卖大战 ",腾讯这番财务表现很可能是各大巨头中最亮眼的一个。之前高盛刚刚发布预测,腾讯预计将是三季度中国互联网巨头中唯一实现利润同比正增长的一家。而腾讯拿出的数据比高盛所想的更好。

但对巨头的期许不仅是当下能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怎么做好 AI。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们更希望看到巨头投注 AI 的决心,以及它们对 AI 事业的具体构想。

此次财报透露的两个信息引人注意。

其一,腾讯 2025 年资本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将低于此前指引区间。这让人担心腾讯的投入不够激进,导致 AI 市场被对手抢走。

其二,腾讯对微信上的 AI 规划做了更清晰的阐述。在理想的情况下,微信最终将搭载一款 AI 智能体,借 AI 帮助用户在微信生态内完成各类事务。考虑到微信生态的庞大与黏性,这又给投资者加了几分信心。

不过微信 AI 尚在早期,眼下还是先看元宝和混元。

整合资源力推元宝,混元开启多维度迭代

作为腾讯 AI 的核心产品,腾讯对元宝的扶持从产品层面上升到生态协同。

先是 7 月完成与 QQ 音乐的功能整合,让用户可在元宝 App 内直接搜索并播放 QQ 音乐曲库中的歌曲。

接着是与腾讯视频达成战略合作,让用户通过元宝平台搜索影视内容时,可直接跳转至腾讯视频观看。

到了 9 月,腾讯会议联合元宝的 AI 托管功能上线,元宝可以代替用户接入会议,记录会议的完整内容和关键要点。同时,元宝也全面上线公众号与视频号评论区,让用户可以与之互动。

很明显,腾讯是要借整个生态体系来扶持元宝。与其他产品的联通让元宝更有用了,也多了拉拢新用户的渠道。

据 QuestMobile 报告,在今年 9 月,科技企业原生 AI 应用中,元宝月活跃用户位居第三。虽然距离豆包和 DeepSeek 差距很大,但也大幅甩开了其他对手。

最近,腾讯对元宝的推广力度更进一步。打开电脑端微信,无论是打开某篇公众号文章,还是打开聊天对话中的某个文档,都会出现由元宝提供总结的功能。

而在点击总结后,会看到腾讯建议你下载元宝的电脑版应用。

腾讯视频 VIP 给元宝引流

在这次财报的电话会议中,腾讯总裁刘炽平明确,会继续向微信中添加更多元宝的功能。" 这些功能一方面能更好地服务微信用户,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元宝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可以预见,元宝的用户规模会有较大幅度增长。不过要想留住用户,关键还得看应用自身的能力。这跟产品设计有关,更涉及底层的模型能力。

从大模型市场的声量来看,腾讯比对手们要低不少。而刘炽平指出," 目前在中国市场,我们并不认为存在一款绝对领先的模型,行业内各方处于激烈的紧追态势,不同模型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各有优势。"

他还表示,后续推出的新版本模型中,将看到元宝能力的显著提升,且随着各项改进举措的落地,元宝的能力提升速度还会加快。

腾讯在模型层面的确有自己强势的地方。9 月,腾讯开源混元图像 3.0 模型,该模型在 LMArena 的文生图评测中获盲测第一。混元图像、视频衍生模型总数达到 3500 个,3D 系列模型社区下载量超过 300 万。

但这还不够。在电话会议中,腾讯管理层透露了明确的混元升级计划。

一来,腾讯要招募更多顶尖人才,尤其是研究领域的人才,以补充现有的强大工程团队。同时,腾讯也在多维度优化 " 混元 " 的整体架构。" 例如升级软硬件基础设施,从而更好地支持数据准备、模型预训练,以及跨多个知识领域的大规模强化学习。"

不过腾讯 AI 依然有让人不放心的地方。第三季度,腾讯资本开支为 129.83 亿元,相比上季度的 191 亿元明显下降。训练大模型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如果资本开支下滑,GPU 储备不够,会从根本上削弱 AI 时代的竞争力。

而腾讯指出,最新调整后,2025 年资本支出占营收的比例将低于此前指引区间,但支出金额会高于 2024 年。同时他们表示,目前公司 GPU 供应并无短缺,现有 GPU 完全能满足内部使用需求。

这对应了腾讯 " 明智花钱 " 的 AI 策略。

释放 " 抢人 " 信号,微信 AI 有了清晰图景

在讨论混元架构时,管理层强调 " 招聘更多顶尖人才 " 的细节值得琢磨。

大厂对人才的渴求从没像 AI 时代这般强烈。虽然招募人才本身不是新鲜事,但腾讯还是头一回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明确释放招人信号。

这背后是 AI 竞赛背后的一项关键挑战。技术突破依赖于研究人才的创新能力,而非单纯堆砌算力。就像梁文峰所说,我们创新缺的肯定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就算有充足的 GPU,缺乏顶尖人才,也难以拿出亮眼成绩。

据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在 10 月的采访透露,腾讯在 AI 人才吸引上,尤其在大模型研究领域,加大了招聘力度。腾讯总办们会亲自下场吸引最顶尖的 AI 人才,同时腾讯推动更扁平化的管理,给有想法的年轻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这次财报发布,腾讯总裁刘炽平直接释放招募信号,或许可以帮它快一点补足短板。毕竟时间和对手,都不会放慢脚步。

最后回到微信上。这是腾讯 AI 最大看点所在。

元宝在视频号评论区互动

上个季度,腾讯透露正在为微信打造 Agent,使它成为每位微信用户的个性化私人助理。现在,这个 Agent 的畅想更加清晰。

刘炽平表示,理想情况下,微信最终将搭载一款 AI 智能体,借助 AI 技术帮助用户在微信生态内完成各类事务。

微信与众不同。用腾讯的话来说,微信拥有强大的通信与社交生态,积累的大量数据能让 AI 智能体精准理解用户需求、意图和兴趣。同时,它还具备以公众号、视频号为核心的内容生态,涵盖互联网多数使用场景的小程序生态,支持商品购买的电商生态,以及可即时支付的支付生态。

而以上种种," 让微信成为近乎理想的用户助手,既能读懂用户需求,又能在生态内完成全流程事务 "。

其实从 AI 应用落地的视角,更容易判断微信的潜能。AI 的使用方式从传统的搜索、点击、查看变成了 " 说话 + 执行 ",而微信正是国内最大的 " 对话入口 ",天然与 AI 适配。

换句话说,微信不仅给腾讯抢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也给腾讯预订了 AI 时代的船票。并且这张船票不断升值。财报显示,微信和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还在增加。截至第三季度,已达到 14.14 亿。

可以想见,如果微信可以跟 AI 充分结合,那么它很可能在下个时代依然是人们最离不开的一款产品。这是腾讯在当下 AI 竞争中的一份底气所在,也是巨头 AI 竞赛中一大变数所在。

只是腾讯的相关技术研发仍在非常早期的阶段。它可以从容制定 AI 蓝图的花钱节奏,但人才的招揽、技术的推进,都还要加快一点速度。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腾讯 微信 腾讯视频 高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