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导弹博物馆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格林瓦利,曾是冷战时期的 " 泰坦 II"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基地,1986 年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 泰坦 II"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瞬间。
LGM-25C" 泰坦 II" 洲际弹道导弹由格伦 · L · 马丁设计,1963 年服役,是美国所有同类型导弹中,核弹头当量最高的—— 900 万吨。冷战时期,处于警戒状态的导弹核弹头总当量高达 5.4 亿吨。据博物馆方面介绍," 泰坦 II" 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完全的战备状态。满载燃料储存在发射井内,从接到命令到发射升空仅需 58 秒。博物馆至今仍保留着一项沉浸式体验项目,完整模拟从控制中心下达命令到导弹发射的全过程,让您身临其境地感受惊心动魄的时刻。

运送核弹头的卡车。
" 泰坦 II" 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两级设计,核弹头位于弹体前端的整流罩内。博物馆展出一辆装载着核弹头复制品的运输车。

博物馆栅栏上的导弹和发射井的示意图,显示出卓尔不群的地位。

" 泰坦 II" 发射井剖面图。
网上可以找到一些 " 泰坦 II" 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示意图,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导弹发射井绝对不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它由三部分组成。

" 泰坦 II" 发射井结构示意图。
据称,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中期,美国本土有 54 处类似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

博物馆内的简略示意图。注意上面的编号,以下介绍均参照该图中的编号介绍位置。
博物馆是现存唯一完整保存泰坦导弹地下发射设施并向公众开放的场所,1994 年被列为国家历史地标。博物馆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作为冷战军事遗产的重要见证。

1 号区:主电梯。
游客可以通过主楼梯到达中央入口区域,即上图中的 1 号区和 2 号区入口。此外,这里还有一部电梯。导弹发射井的装卸是通过顶部滑动式防护罩进行的。在结构示意图中还显示了另外两个竖井,但它们是用于技术功能,例如输送空气和水,以及排放废物。

居住 / 指挥舱与发射井之间设有密封屏蔽门。
入口区域(3 号区),安装了密封屏蔽门,每扇屏蔽门重达 3 吨。这里还有待淋浴的消毒区,避免发生核战争时,外界的污染进入发射井内部。示意图的右侧是生活舱和发射系统的指挥控制部分、技术设备,而左侧是导弹发射井,所有部分通过 7 号区的通道相连。

7 号区:人员通道。
可以看到 7 号区的通道比较长,外部为圆形,内部有型钢制造的加固结构。通道周围设置各种管线。

4 号区:操作人员的居住区。
4 号区为操作人员生活区,这里配备简易厨房、卫生间和带有上下铺的卧室。此外,这里还设有暖气和供水设施。由于这里处于地下,常年温度为 5 ℃,因此一年四季都要供暖。

5 号区:发射指挥和控制中心。
5 号区为发射指挥和控制中心,6 号区为系统运行所需的技术设备、备用电源和应急口粮。6 号区不对游客开放,也不允许拍照。

注意桌上还有发射手册。
最底层还有前往通风井的通道,通风井内设有通往地面的应急梯,以便在主系统发生故障时使用。5 号区的两个工作区域至今仍保存着导弹发射手册。

8 号区:观察平台。
走过 7 号区的通道,就进入观察平台,几乎所有的工作平台都已经放下,以便更好地观察导弹。可以看到," 泰坦 II" 导弹在这里通过线缆与发射指挥和控制中心相连。

从发射井口拍摄的导弹。整流罩有切口,这是非武器化的措施之一。
可以看到折叠和放下状态的工作平台,以及连接导弹的线缆。导弹在发射井内直接点火,然后发射升空。

发动机喷管被拆除,这同样是非武器化的措施。
9 号区:下层。位于导弹支架的正下方,支架支撑着发射井内的导弹。支架具有减震功能,并为导弹提供稳定的发射平台。

发射井下方的导流体。
发射井底部是混凝土导流体,发动机喷出的高温气体通过导流体引导进入排气通道,然后向上排出。

从下层平台向上观察导弹。
从下层平台向上可以看到发射井内的各种辅助设备,这里也是观察 " 泰坦 II" 导弹全貌的好位置。

发射井内层的展示模型。
10 号区:发射井的内层。这些内层结构环绕着导弹发射通道,容纳维护发射井和导弹所需的所有设备。发射井的所有区域均可通过楼梯到达,除了第一次和最底层之外,其他区域均可通过电梯到达。在战斗值班期间,工作人员每天需要花费三四个小时进行设备检查。

泵站设在弹簧平台上,避免巨大的震动影响其工作状态。
发射井内层设有水箱、泵站、柴油发动机、燃油供应系统、供暖和通风系统,并有应急淋浴设施。

应急喷淋盆。

应急淋浴喷头。

应急淋浴喷头下方的地漏。

博物馆内的地图。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展品,标明了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这座博物馆所在地)周围的全部 18 个导弹发射井的位置。本文中的这座导弹发射井编号为 571-7。

导弹发射井建造时期的照片。

照片底部圆顶部分就是发射指挥和控制中心。
洋会玩:俄罗斯博主的奇特冒险经历 在废弃战略导弹发射井内潜水
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改变推送规则,建议设置星标或进行互动,避免无法接收更新内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