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19 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 " 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 "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专场,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全面介绍了 " 十四五 " 以来我省自然资源家底、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矿业经济发展情况。
严守红线 耕地保护量质齐升
总量稳固是耕地保护的核心底线。《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 — 2035 年)》明确我省耕地保有量 7703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6378 万亩。我省立足各地人口数量、水资源分布、自然条件差异等实际,将保护任务逐级分解,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落实到具体地块并上图入库,实现全程可溯可管。2024 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省耕地面积达 7875 万亩,较 2020 年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基年净增加约 75 万亩,耕地保护红线持续稳固。
布局优化让耕地质量稳步提升。我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需求,通过实施补充耕地、国土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推动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契合自然地理格局与农业生产规律。针对不合理流出的优质耕地,我省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作物生长状况及群众意愿,留足过渡期分类有序处置,杜绝 " 简单化 "" 一刀切 "。同时建立永久基本农田 " 优进劣出 " 管理机制,划定 103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促进优质耕地集中连片,持续提高优质耕地比例。结合干旱少雨的省情,我省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 " 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 " 改造,配套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让 " 三跑田 " 变身 " 三保田 ",亩均节水 21% 以上、增产 9% 左右。
摸清家底 资源禀赋优势凸显
据介绍,截至 2024 年底,全省耕地保有量达 7875.46 万亩,林地 1.25 亿亩,草地 2.05 亿亩,湿地 1772.29 万亩,各类土地资源配置合理、保障有力;已发现各类矿产 151 种,查明资源储量 105 种,新发现庆城亿吨级油田、玉门前红泉金矿等大中型矿产地 35 处,水资源总量达 261.44 亿立方米,资源禀赋优势持续凸显。" 十四五 " 时期全省实现土地出让价款 1294.93 亿元,矿业权出让成交总价 601.87 亿元;累计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130.52 亿元,省级非税收入入库 127.4 亿元,较 " 十三五 " 增长 101.23%;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交易获得资金 44.58 亿元,为 27 个脱贫县巩固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不动产登记服务高效便民,累计办理各类业务 1005 万笔,贡献相关税收超 190 亿元;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 122.56 万笔,助力企业群众融资贷款 1.38 万亿元,有效激活市场活力。
据了解,在空间规划方面,全省扎实推进 " 多规合一 " 改革,已批复实施省级、20 个市级、64 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乡镇规划 1131 个、发展类村庄规划 7790 个及多项专项规划。
践行 " 两山 " 理念,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争取中央补助资金 20 亿元实施总投资 50.56 亿元的甘南 " 山水工程 ",累计修复治理面积 252.8 万亩;实施 5 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总投资 25.74 亿元,预计修复面积 10.31 万亩;投入省级资金 12.38 亿元,完成 144 个修复治理项目,修复面积 87.35 万亩。
规划引领 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甘肃矿业经济对全省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显著," 十四五 " 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聚焦国家所需、甘肃所能、发展所盼、市场所求,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有效拉动矿业经济提质增效。
在统筹部署方面,省委、省政府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纳入高质量发展大局,成立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导小组,印发《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构建起 "1+2+2+2" 政策体系。投入机制上,形成财政资金引领、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模式,累计投入超 47 亿元,较 " 十三五 " 增长 37.32%,为找矿突破提供了坚实资金保障。
在发展中坚守生态底线,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勘查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推动自然保护地内矿业权应退尽退,明确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及祁连山国家公园边界外延 1 公里范围、黄河干流及一级支流流经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审批新设露天矿山。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印发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已建成绿色矿山 189 座,实现矿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记者 赵万山 实习生 陈嘉睿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