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GymSquare 3小时前
年轻人在越野跑赛道上,吃饱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第一场越野跑,选个好吃的。

「越野跑补给站,被年轻人吃成流水席」。

月初结束的柴古唐斯越野赛,被越野跑爱好者盛赞为「补给天花板」、「大型自助餐」,除了常规的面条、馒头、糕点等快速补充碳水的食物,赛后的临海特色美食区还出现了米其林三星「新荣记」,跑者不仅跑爽了,还能吃爽了。

图源:宁海越野挑战赛

在大众越野跑爱好者眼里,一场比赛的赛时体验是否够好,除了考虑赛道难度、沿途风景、安全措施,赛中和赛后的补给越发重要——「哪个比赛好吃?」「东北 100」有丰盛的烤全羊、铁锅炖和烤串,「广州 100」带上了广式早茶等,香格里拉越野跑准备了鲜花饼…… 香蕉和能量胶固然有效,但身体疲劳到极致时,冬天里热腾腾的鱼汤、夏天冰爽的西瓜和可乐,能瞬间治愈身体和心理的疲惫,对陌生的比赛场地也产生更浓烈的情感连接。

年轻一代对越野跑有了新的定义:它不再只是苦行僧式的极限挑战,更是一场融合了在地风味与社交乐趣的沉浸式体验。

在跑道上,「距离甜皮鸭还有 1km」的指示牌就像穿越暗夜的「灯塔」,寒冷赛道上喝上一口热汤让人立刻血条复原,年轻人有自己的越野跑哲学:吃饱了,才有力气追逐山野。

01越野跑?不,是美食跑

当传统的能量胶和香蕉已经无法满足年轻跑者日益挑剔的胃口,越野跑的赛道便悄然升级为一场「移动的户外美食节」,补给站不只是「加油站」,更是承载了地方风味与人间烟火的「能量驿站」。

在越野跑的「美食清单」里,补给品根据其功能和带给跑者的慰藉程度,有清晰的划分。

第一种是「硬菜」类,提供扎实饱腹感与温暖,是长距离、尤其是夜间或寒冷赛段的重中之重。

临海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被封为「跑圈春晚」,其 CP 点那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和盖浇饭功不可没,这不仅是糖原,更是「活着真好」的踏实感。而遍布各地赛事的饺子、馄饨、面条,也是快速补充的经典选择。

柴古唐斯赛后补给站,图源:@毅达跑掉 80 斤

跑野 3 年的 @Jting 提到今年 3 月的云丘山越野赛,「跑得两眼发黑时,看到热气腾腾的饺子,有一种被救赎感」,在补给站,一边是工作人员烧水下饺子,一边是风尘仆仆的选手们狼吞虎咽,围着围裙的当地大姐一边手里忙活,一边招呼大家拿碗排队,「孩子们累着了,多吃点」,「亲切的像自己家的婶婶姑姑,特别感动」,

美食不仅是美食,更是情绪价值和人情味。

在北方或高海拔赛事中,一碗滚烫的鸡汤、羊杂汤,或是一杯辛辣的红糖姜茶,是抵御失温的「续命神器」。它们从喉咙暖到胃里,再扩散至全身,其价值远超任何高科技装备。

更多当地特色的食物,堪称「灵魂补给」,是沙漠里快渴死时拿到的冰镇可乐,填不饱肚子但能让大脑疯狂放烟花。比如在东北 100 的赛道上,空气中弥漫的烤肉香气能勾出跑者最原始的渴望,一串烤羊肉串、一根烤肠,或是一个烤土豆,再不爱烧烤的人也很难抵抗住大火熏烤出的肉香,让人暂时忘记肌肉的酸痛。

「东北 100」鱼汤,图源 @橙飞一下

临近终点,赛事方常常会贴心地将小蛋糕、蛋挞摆上桌面。而最让跑者开心的,莫过于一罐冰镇可乐,甚至是一小杯啤酒——这不再是补给,而是胜利在望的庆祝与犒赏。

除了精心烹制的美食,许多赛事还注重挖掘本地物产,湖北恩施的赛事可能会提供软糯的小土豆,江南的赛事则在杨梅季让跑者实现杨梅自由,@橙飞一下 把 2025 北京 TNF100 评为最好吃的比赛,炒肝包子、卤煮、烤鸭、涮羊肉,让人一次性吃遍北京,「是从小吃到大的北京特色食物」。这些土特产不仅新鲜美味,更让跑者通过味觉,与脚下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刻的连接。

伴随着美食清单的升级,年轻跑者的参赛行为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美食跑」哲学。

「距离翘脚牛肉只差 6.5KM」——这可能是赛道上最有效的通讯信息。严肃的跑者会为此计算停留时间,调整通过速度;而吃货跑者则可能将知名补给点设为中途目标,为了牛肉,心甘情愿地浪费十分钟。

图源:橙飞一下

「越野跑的魅力在于自由」,@毅达跑掉 80 斤告诉 @精练 GymSquare ,不同的人可以在越野跑里有不同的收获,比竞技、娱乐、挑战,自我实现,对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享受意义,「无论是逃离城市的压力,还是挑战不可能,超越过去的自己,实现一个目标,甚至只是去放松一下,吃自助餐,拍美美的照片发朋友圈」,在他看来,「这和去游乐园其实也没有本质区别。每个人心中越野跑都有他的独特意义。」

02为何美食,成为越野跑的「新标配」?

随着越野跑赛事逐渐走向大众,特色美食已经从赛道的惊喜彩蛋变为参赛者心中的重要部分,这背后关乎生理、心理与社交文化,美食不只是补充能量的手段,也丰富了越野跑的体验内核。

对食物的期待,主要是基于生理需求。在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山野跋涉中,身体经历着糖原耗尽、肌肉微损和电解质流失的多重挑战。此时,标准化、高效率的能量胶和盐丸固然能维持生命体征,但它们单一甜腻的口感极易引发「胃口疲劳」,让疲惫的身体产生本能的抗拒。

图源:毅达跑掉 80 斤

一碗热气腾腾的柴古唐斯羊肉面,或是一串东北 100 的烤羊肉串,便成为救赎。丰富的味道——咸、鲜、香,扎实的质地,把跑者从疲劳中拉回现实。它们不仅补充了糖原,更提供了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更为全面的营养,其带来的巨大心理满足感本身,就能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快乐能量」。

另一方面,严酷生理挑战下,更需要心理上的抚慰。

越野跑的挑战,一半在身体,一半在精神。在独自面对漫漫长夜、陡峭爬升与身心俱疲时,心理防线的坚守往往比体能储备更为关键,而美食就是无可替代的角色。

图源:@Jting

美食就像灯塔,当跑者在漆黑的丛林中艰难爬升时,「前方 CP 点有鸡汤」就像黑暗里唯一的光,指引跑者再坚持一下。对温暖食物的渴望,能暂时覆盖对疼痛和疲惫的感知。

美食更是直接而高效的「多巴胺」 ,当身体的多巴胺水平因极度疲劳而降至低谷时,一口滚烫的羊汤、一勺冰凉的西瓜,或是一口冒着气的冰可乐,能瞬间激活大脑的奖赏机制,带来爆炸性的幸福感。这种强烈的正向反馈,能让人在几分钟内重拾勇气,再次投入接下来的挑战。

年轻一代跑者的涌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越野跑的参与文化。他们不再将自己视为纯粹的「苦行僧」,而是追求综合体验的「体验派」。对于他们而言,完赛成绩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比赛过程的独特性、趣味性和可分享性同样重要。

@Jting 会和一起跑同一个赛事但不同组别的同伴分享自己组别的美食,在她看来,美食也是体验的一部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美食和分享风景的意义是一样的,「记录自己的特别经历,同时带给别人临场感,传递一下快乐吧。」

03如何科学地「吃垮」赛事组委会?

当「为吃而跑」成为新风尚,一个现实问题随之浮现:如何在不跑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享受这场流动的盛宴?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核心原则:赛道美食是「佳肴」,而非「主粮」。它们与能量胶、盐丸等专业补给品是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

专业补给品是「基础电」,负责在运动过程中稳定、高效地维持血糖和电解质平衡,易吸收、不占肠胃。而赛道上的热汤、烤串,则是点缀。它们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心理慰藉、补充真实食物中的复合营养,并在极度疲劳时通过味觉刺激重新激活身体与意志。

饺子不能替代能量胶,烤全羊也无法成为干大坡的主要能量供给,关键还在于平衡:以能量胶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转,用特色美食点缀赛程体验。

图片来源:Jting

而在赛场的前中后段,「聪明吃」才能在保证安全完赛的基础上大快朵颐。

比如赛程前半程 / 平缓路段,此时身体状态尚佳,消化系统功能完整,可以少量尝试一些温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一碗清粥、几口汤面或一杯电解质饮料。目的是让肠胃逐渐适应真实食物,并为后续的「硬菜」做好铺垫。

后半程或夜间寒冷时段,适合享用「硬菜」,体能下降,体温降低,一碗热汤、一份炒米粉的价值便凸显出来。此热食不仅能补充能量,更能显著提升核心体温,带来无与伦比的心理慰藉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临近终点则是奖励时间。 在确认胜利在望,且后续赛段强度不大时,可以放心地享受冰可乐、啤酒或一小块蛋糕。当作这一路艰辛的犒劳。

即便喊着「为吃而跑」,真实的赛场上,依然要谨慎不过量。

一方面,尝一口即可,漫长赛程上,美食只是点缀,而不是对消化功能的大考。暴饮暴食会急剧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血液集中用于消化而非运动肌肉,轻则配速下降,重则引发呕吐、腹痛,直接退赛。

除此外,也需要选择自己日常肠胃习惯的、成分简单的食物。对于陌生的地方特色、过于油腻或辛辣的菜品,更需要谨慎尝试,避免挑战剧烈运动下脆弱的肠胃。

归根结底,「吃垮」组委会是一种戏谑的说法,不便宜的报名费、陌生而未知的赛道环境、数小时的专注、高强度的自我挑战,赛道艰苦,但也是一次探索和冒险,美食是穿梭在山野间不可或缺的体验。毕竟,吃好了,才能更好地完成比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唐斯 香蕉 面条 广州 山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