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进化论 5小时前
这个国家级都市圈,开启新一轮“组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核心是 " 同城化 "

" 同城化 " 正在成为武汉都市圈的新风向。

11 月 16 日,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盛阅春前往仙桃、天门、潜江调研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工作。他强调,加快提升武汉都市圈发展能级,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其履新武汉市委书记一个月以来,第三次就这一主题展开调研。

在此之前,盛阅春已先后前往黄冈、黄石、鄂州,以及咸宁、孝感调研,算上这次的仙桃、天门、潜江,足迹覆盖武汉都市圈全部 8 个兄弟城市,可见其重视程度。

今年 8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列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 " 中心 " 的武汉都市圈地位更加凸显。

2024 年,武汉都市圈经济总量超 3.6 万亿元,占湖北经济总量 60% 以上,占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重达 29%,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规划,2025 年武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 4 万亿元,意味着今年要实现 4000 亿元左右的增量。这显然离不开 "1+8" 成员的合力支撑。频频点题 " 同城化 ",又将给这一国家级都市圈带来什么?

01新的信号

作为单核驱动的国家级都市圈," 群主 " 的一举一动向来备受关注。随着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临近收官,武汉正在开启新一轮 " 组局 "。

图片来源:《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 — 2035 年)》

10 月 26 日至 11 月 16 日,盛阅春先后前往武汉周边 8 座城市,调研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工作。

调研期间," 加快提升武汉都市圈发展能级 "" 携手推进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 努力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 " 等被频繁提及。

这也意味着,武汉都市圈正将同城化提升至新的高度。

" 所谓同城化,就是要把周边城市发展成一个城市一样,这预示着武汉和周边城市的同城化水平和协作程度会有新的提升。"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对城市进化论分析。

在他看来,武汉和周边城市将有更多通道连接,形成便捷高效的通勤圈。同时,武汉将有更多产业向外扩散。

" 就像武汉的汽车、光电子、生物医药等先进产业都跟周边城市有紧密合作和转移,也有很多高校向周边扩散,有力带动咸宁、鄂州、黄石等区域发展。" 秦尊文说。

从本次调研轨迹看,交通、创新、产业的协同也是关注重点——

从黄石新港快速通道项目、沿江高铁天门站到汉江兴隆枢纽 2000 吨级二线船闸工程项目,从黄石未来科技城、长飞光纤葛店科技园、咸宁中试谷赤壁基地到孝感国家高新区,从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首衡城 · 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到仙桃国家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武汉远大医药产业园,几乎每个项目背后都有武汉元素的参与,也都代表着都市圈协同破圈的努力。

而眼下,武汉也正号召都市圈成员城市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协同,推动武汉都市圈进一步升级——

" ‘十五五’开局在即,希望都市圈城市加强共同研究,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高质量编制好武汉都市圈发展‘十五五’规划,谋划好主要目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

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罗静看来,过去三年,武汉都市圈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联合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果, " 这轮都市圈协同发展调研,一定程度上是为新的都市圈发展规划进行初步磋商 ",进入 " 十五五 " 时期也将有新的动作。

图片来源:新华社

02圈层格局

时间回到三年前,2022 年 12 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为全国第 7 个国家级都市圈。随后,武汉新城规划、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和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相继发布,将都市圈建设引入高潮。

此前,湖北提出,加快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武汉都市圈涵盖 "1+8" 城市体系,核心区则是武汉、鄂州、黄冈、黄石 4 个城市——经济体量和人口总量占湖北四成以上。

" 其实同城化就是要把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捆绑起来,把‘核’有所放大。前两年湖北提出的’以武鄂黄黄’为核心,实际上是把都市圈内最紧密的核心圈范围做大。"

秦尊文观察,武汉和鄂州就像一个城市一样," 它有一条高新大道,延伸到鄂州(葛店片区)还叫高新大道,完全连成一片 "。鄂州再往东,花湖机场又把周边的黄冈、黄石连成一体,即便跟武汉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其看来,未来也有望形成一个像苏州到上海这样的连片走廊。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进一步聚焦来看,驱动力来自 " 引擎 " 放大——武汉新城规划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以光谷为支点拉动武鄂黄黄区域同城化发展。

鄂州也得以最先获得武汉的产业外溢,短短数年聚集起近 90 家半导体企业,为武汉这一千亿级 " 显示面板之都 " 配 " 芯 "。而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则借力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合力构建起辐射全国的跨境物流网络。

图片来源:新华社

类似的联动也在武汉与黄石未来科技城、黄冈市光谷第九园等地上演,支撑武汉都市圈经济体量不断跃升。2022 年,武汉都市圈 GDP 总量为 3.2 万亿元,占湖北 59.93%;到 2024 年,武汉都市圈 GDP 总量增加至 3.6 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上升到 60.05%。

" 武汉都市圈在 2020 年之前始终是单核主导的‘核心 - 边缘’扩张形式,(黄石 - 鄂州 - 黄冈)发展中心至 2020 年后逐渐形成,但是发展相对乏力,未能改变武汉‘一家独大’的局面。"

不久前,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政发文分析,自 1990 年起,武汉的城市建成区、城镇人口、二三产业增加值就已占整个都市圈 50% 以上,总量与增量均远高于周边 8 市。2020 年至 2023 年,武汉指标占都市圈的比例下降至 45% 左右,但由于其总量大、辐射广,仍然保持了显著优势。

不过,武汉近年来全力推动都市圈城市临界与毗邻地区优先发展,逐步扭转这一态势。

2022 年至 2024 年,武鄂黄黄区域 GDP 对湖北全省的贡献率从 46.38% 提升至 46.61%,提升 0.23 个百分点;鄂黄黄三市 GDP 贡献率则从 11.27% 提升至 11.44%,提升 0.17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过去三年,鄂黄黄的贡献率提升快于武汉,发展模式也正逐步从 " 核心 " 向 " 发展中心 " 过渡。

03壮 " 圈 " 带 " 群 "

武汉都市圈能级提升,也事关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在 "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 部分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发展,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跨区域联结型地区支撑带动作用。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十四五 " 时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先后跨越 10 万亿元、11 万亿元、12 万亿元台阶,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跃升至 9.2%。

图片来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 十四五 " 实施方案》

不过相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仍存在一体化发展水平偏低、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不足、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偏少等问题,要带动 " 长江经济带发展 " 还需要更大的支撑力。

这正是国家层面赋予湖北的使命," 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

" 武汉在推进同城化方面可圈可点,但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还需要发力。" 在秦尊文看来,武汉都市圈首先要实现同城化,起到示范作用,进而加强与湖南、江西的合作,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新的动向也正密集出现。今年 9 月,武汉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西省南昌市学习考察,共议探索构建跨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和文旅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

武汉明确提出,下一步做好 " 壮圈 " 文章外,还将做好 " 带群 " 文章,探索构建跨区域联动发展新机制,深化交通、科技、产业、民生等领域务实合作,努力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要加快提升武汉都市圈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级,以及产业链‘链主’的能级,这样才能跟长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 罗静认为。

在此过程中,城市群、都市圈内的城市分工尤为重要。

正如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所言,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本质是协同联动,城市间最大的伤害来自于同质竞争,而同质竞争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上,要努力做到体现特色、有机衔接、合作共建这三点。

比如,秦尊文建议,武汉和长沙要相向发展,制造业领域两个中心城市实力都很强,光电子信息产业长株潭都市圈可以配合武汉,工程机械产业武汉都市圈可以配合长沙,要像长三角一样,打造出足够有支撑力的产业集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武汉 高质量发展 黄石 天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