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本眼
一周行情
11 月 10 日至 11 月 14 日,医药生物指数上涨 2.19%,跑赢上证指数 2.65 个百分点,结束近 2 个月的低迷行情。创新药(BK1106)周内上涨 4.93%;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HSCICH)周内上涨 7.18%;港股创新药 ETF(513120)周内上涨 5.90%。
一周点评
上周医药板块结束调整强势反弹,创新药及港股医疗表现尤为亮眼,显示市场对政策担忧有所缓解,风险偏好显著回升。当前医药投资需把握两大主线:一是紧跟创新药械及产业链的估值修复机会,医保谈判等政策落地有望成为持续催化剂;二是警惕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概念炒作,回归企业核心技术与商业化能力。港股医药流动性敏感度高,反弹弹性更大,但波动性也需警惕。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具备全球创新实力及出海进展的龙头企业,利用市场情绪波动进行布局。
富祥药业主要从事抗感染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技术同源的基础上,拓展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的应用领域,大力发展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和拓展合成生物学微生物蛋白业务。富祥药业上周领跑板块,但其股价走势与医药概念没太大关系,而与核心锂电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短期快速上涨紧密相关。这类产品价格具有周期性,如果未来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回落,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预期。
上周跌幅最大的必贝特 -U,是今年 10 月底登陆科创板的创新药公司。今年 6 月底,必贝特首款产品伊吡诺司他(用于 r/r DLBCL)获批上市,是国内唯一自主研发获批用于 r/r DLBCL 的创新药,针对 CAR-T 和双抗治疗失败患者 ORR(总缓解率)达 67% 以上,填补高难治人群治疗空白。其余核心管线(BEBT-209、BEBT-109)需至 2027 年才有望上市,且 BEBT-209 III 期临床入组进度较为缓慢(目标 330 人仅入组 63 人),缺乏短期可落地的后续产品支撑。
一周 IPO 动向
港股 18A 首例反向收购案新进展:嘉和生物披露私有化计划
11 月 14 日,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嘉和生物 ")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有关建议合并的上市申请。今年 4 月 15 日,嘉和生物向港交所提交有关建议合并的上市申请,该招股书目前已失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文件内容涉及一项需独立股东批准的私有化建议或重大重组计划。公告显示,该文件包含董事会函件、上市规则独立董事委员会函件、收购守则独立董事委员会函件及独立财务顾问函件等多项材料,涵盖对本次交易的意见及评估。
嘉和生物于 2020 年登陆港股市场。2024 年 9 月 13 日,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亿腾医药 ")订立合并协议。亿腾医药拟通过换股方式反向收购嘉和生物,这是港股 18A(依据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第 18A 章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首例反向收购案例。
嘉和生物主要从事肿瘤及自体免疫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今年上半年,嘉和生物实现营业收入 3224.5 万元,同比增长 122.84%;期内亏损 5437.3 万元。亿腾医药曾四次递交 H 股发行上市申请。
" 该建议合并将带来多维度的优势互补,形成显著的协同效应,包括研发能力与商业化平台的互补、产品管线与市场拓展的协同、财务资源的优化整合。该建议合并将有望实现‘研发驱动’与‘产品商业化’的双向赋能,在研发、销售、生产、财务等环节的深度整合,预期将提升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嘉和生物 2025 年半年报中称。
创新眼
一周临床试验动向
根据医药魔方提供的数据,11 月 10 日至 11 月 14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共披露 94 条临床试验登记信息,其中 37 条为处于临床试验 II 期及以上的创新药新登记临床试验信息。

""
当周,有 3 款创新药获批。

""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提供
前沿洞察
派格生物首个产品获批上市,GLP-1 赛道已有 16 个玩家
11 月 14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派格生物的维培那肽注射液(派达康)上市许可申请已获批准,适应证为用于改善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今年 5 月,派格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在此之前,其也曾尝试登陆资本市场,不过以失败告终。2021 年 8 月,派格生物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计划募资约 25.38 亿元,但经历两轮问询后,公司于 2022 年撤回 IPO 申请。
从业绩层面看,派格生物此前连续亏损。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派格生物分别亏损 2.79 亿元、2.83 亿元、9362 万元。
维培那肽是派格生物获批的第一款产品。派格生物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未来数年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产品的成功获批及销售。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尽管 GLP-1 药物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异常激烈。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提到,诺和诺德和礼来在 GLP-1 类 " 减肥神药 " 市场上仍保持着双巨头的竞争态势,二者合计市场份额高达 84%。
据派格生物招股书,在中国及美国,基于 GLP-1 的 2 型糖尿病及 / 或肥胖症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缓释剂、阿必鲁肽、杜拉鲁肽、利西那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德谷胰岛素 / 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 / 利西那肽。截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中国已获批 16 种 GLP-1 受体激动剂,超过 20 种 GLP-1 受体激动剂候选药物正在进行 2 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试验。
复宏汉霖 HLX43 启动 II 期临床,适应证为胰腺导管腺癌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数据,复宏汉霖一项评估 HLX43(抗 PD-L1 的 ADC)在晚期胰腺癌受试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II 期临床研究已启动。临床试验登记号为 CTR20254319,首次公示信息日期为 2025 年 11 月 14 日。
HLX43 是一款靶向 PD-L1 的 ADC(抗体偶联药物),也被称为 " 潜在同类最优(BIC)的广谱抗肿瘤 ADC"。本次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估 HLX43 在晚期胰腺癌中的临床疗效,目标入组 100 人。
11 月 2 日,复宏汉霖公布了其 PD-L1 ADC HLX43 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键更新数据,展现出同类最优(Best-in-Class)和疾病领域最优(Best-in-Disease)的双重潜力,有望为肺癌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选择。与此同时,治疗胸腺癌获美国 FDA 孤儿药资格认定,在宫颈癌、食管癌等更多实体瘤领域的概念验证数据即将读出。
胰腺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胰腺癌症,占所有胰腺癌病理类型的 90%,5 年总生存率较低(约 9%)。目前,手术是唯一能够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胰腺癌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确诊时仅有 15% 至 20% 的患者适合进行手术治疗。化疗仍是所有阶段胰腺癌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因此,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毒性是当前胰腺癌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的重要目标。
近年来,临床专家和科研人员都在不断寻找战胜 " 癌王 " 的办法。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共同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发现,通过激活 NeuroD1 或药物诱导,可使胰腺癌细胞发生转分化,这揭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即通过将肿瘤细胞重新编程为侵袭性较低的状态来减轻其恶性程度。
破局者故事
段睿:我与蔡磊是 " 找钥匙的人 ",纵使生前寻不到,也要为其他渐冻症患者铺就近路
北京又一年的冬天开始了。2025 年立冬第二天,段睿去了天坛医院附近,院门口两侧的树叶子还有秋天的感觉,红黄绿夹杂在一起,在风声呼啸中轻轻摇曳,像丈夫蔡磊现在的样子。
6 年前,蔡磊确诊渐冻症,次年决定倾尽所有资源投入攻克该病,将此视为 " 最后一场创业 "。于是," 中国电子发票第一人 "、京东集团前副总裁蔡磊,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渐冻症抗争者,有人称他为让中国渐冻症药物研发提速的 " 孙悟空 " ——与其等死,不如战斗,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
为了给科研团队提供巨额经费,2022 年,段睿做出一个决定,她离开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破冰驿站的老板兼主播。过去三年,她几乎每晚都站在镜头前,两个巨大的柔光灯一亮,肩负起很多人的希望。
在蔡磊还没丧失语言能力时,他总是宽慰妻子," 不会失败 "" 你太累了 "。现在他病情恶化,不得不搬到医院附近被专人照护。渐冻症是世界五大绝症之首,没有医生能提供蔡磊病情进展的时间表,包括直播间里的观众在内,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情况只会更坏。
对于段睿," 救命 " 的念想早已渗进心里," 你们被困住了,但这个屋子里有一把钥匙,把它找到了就可以不死了,你会怎么样?你一定得去找钥匙啊!你即使在死前找不到,也会让后面的人,快些找到 "。
""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