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周生如故》中一场剔骨劫赚足眼泪、" 不负天下唯负十一 " 的周生辰(任嘉伦 饰),一个是《东宫》中贡献多个虐心名场面、最终为两国止戈选择自刎的曲小枫(彭小苒 饰),如今,两位扮演者共同出演《凤凰台上》,虐点再续的情节引得网友将之戏称为《东宫如故》。
剧集开篇,《凤凰台上》以四句台词快速铺垫背景,随即便开始了恨海情天的戏码,女主凌苍苍(彭小苒 饰)一剑刺向了大齐皇帝萧焕(任嘉伦 饰)的胸膛,后者也是她的未婚夫。除了开局即高潮的虐点,《凤凰台上》的节奏之快更是出人意料,短短四集便讲完了男女主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并多次抛出反转。

从叙事逻辑看,无论是霸道总裁强制爱的情节设定,还是高频反转带起的强节奏叙事,都让《凤凰台上》呈现出鲜明的短剧特点。不过,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近两年,不少长剧都开始在创作中引入短剧思路,从早一些的《墨雨云间》,到后来的《临江仙》《书卷一梦》《许我耀眼》等,长剧短剧化的发展走势愈发明显。
尤记得于正曾说过:" 可笑的是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短剧,其实这是时代的趋势——短剧精致化和长剧快节奏、浓缩叙事刻不容缓,真不知道那些吐槽的人在高贵些什么。" 而今,市场的选择不断给出答案,短剧持续产出爆款内容之下,这一趋势也开始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到长剧的创作。
重塑叙事逻辑
" 吸睛点 " 更突出、更紧凑
谈起长剧短剧化,《墨雨云间》是一个绕不开的案例。虽然在短剧市场,复仇爽剧并不是什么新题材,但墨雨云间不需要太多铺垫,就能快速打出爽点。
比如薛芳菲借姜梨的身份重生,开始为两人复仇之路,《墨雨云间》只用了一集,就讲清楚了薛芳菲如何被害、被活埋,以及如何与姜梨相识,并换身份重生。而借助高浓缩下的高潮情节抓人眼球,是短剧化的一大特点。

作为对比,在传统的长剧叙事逻辑中,由于长剧本身的容量足够大,长剧叙事整体更倾向于完整地呈现主角成长的整个过程。当然,不少长剧也会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但整体的叙事脉络是跟着主角的成长线走的。
经典如《甄嬛传》,在这一点上就非常典型,尽管该剧并不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爽剧,但剧中也有爽点。很多人爱看《甄嬛传》,也是更爱 " 熹妃回宫 " 后的情节,但在一部 76 集的长剧中," 熹妃回宫 " 已经到了第 55 集,爽点相对滞后。不过,如果没有前面大几十集的铺垫,钮祜禄 · 甄嬛归来的爽感也不会那么高。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甄嬛传》虽然很长,但几乎没有水剧情,这并不是所有长剧都能做到的。而若剧情注水,爽点又不够密集,观众弃剧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这也是很多长剧被吐槽的共同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短剧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也有很多无脑情节,但为了抓人眼球,短剧的叙事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抛爽点这方面,短剧的叙事逻辑更倾向于,在开篇就放出像 " 熹妃回宫 " 这样高强情节。《墨雨云间》尝试的思路与此相似,此前,该剧的编剧、导演马诗歌接受采访时曾说:在长剧的创作中加入短剧思维,要在短时间内给出足够精彩有效的情节。
事实上,这样的叙事逻辑在近两年的长剧中已经非常常见。一个典型的表现是,很多剧集都尝试在前 1-4 集,以密集的情节呈现主角的悲惨经历。比如《藏海传》开篇,小藏海亲眼目睹全家被灭门;《凤凰台上》除了上文所说的情人反目之外,萧焕虽身为帝王却无实权,还身患寒疾,被亲人算计;前不久播出的《山河枕》中,丁禹兮饰演的卫韫则有着父兄、一众将士惨死沙场的过往,甚至,丁禹兮在参演的多部古装剧中都有类似特点,引得网友调侃:" 几部剧凑不出一个活着的亲人 "。

当然,只在开篇集中呈现吸睛点是远远不够的,在短剧快节奏的深入影响下,长剧的整体叙事都在发生变化。比如,长剧也开始加入更多反转情节,就像《凤凰台上》每集都有反转,萧焕和凌苍苍从仇人到爱人,太傅从助皇上上位的忠臣到谋夺权位的奸佞等;《临江仙》中 " 纯恨夫妇 " 的极致拉扯,也是通过不同时空的交叉剪辑来完成;现代剧中同样可以找到参照,《许我耀眼》以一个骗局开场,女主许妍何时 " 掉马甲 " 成为抓人的钩子,再加上男主身世变化、两人感情转向等,剧集也在一个个反转中堆起强情节叙事 ……
可见类似的高密度反转同样在长剧中越来越常见,反映出长剧不再一味遵循线性叙事,而尝试借助更多蒙太奇方式,将重要情节先抛出,再穿插相应背景、人物关系等,呈现出快节奏和高密度的吸睛点。
解构严肃
一部更比一部 " 癫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一部更比一部 " 癫 " 的长剧走向市场,长剧创作进一步解构严肃,在设定上的尝试越来越大胆。
一方面,短剧持续渗透到同时,也在提升观众对剧集设定及相关背景的接受度。比如短剧中爆火的重生题材,现在已经不需要做太多铺垫,甚至只用一句 " 我重生了 ",观众就可以直接接受,相对应的,长剧也可以更大程度地压缩铺垫剧情,让观众更快地进入主线设定。
比如《凤凰台上》只在开篇以黑屏的形式放了两句话:" 太傅,打算何时让朕亲政。"" 苍苍嫁你之日,便是你亲政之时。" 短暂铺垫快速拉开重要剧情,也让观众看得更轻松,这与观众此前对一些剧集的评价 " 熬过前两集就好看了 " 形成鲜明对照。

另一方面,脱胎于免费网文与短视频生态的短剧,在设定上相对更前卫、跳脱。同时,短剧创作受限更小且完全 TO C,相对更了解市场喜好,受此影响,短剧热门题材也开始为长剧提供灵感。直观的表现是,长剧市场除了如《墨雨云间》《花间令》等重生复仇类的内容增多之外,像《赴山海》《书卷一梦》等系统 + 穿书的作品也开始出现,长剧在设定上呈现出越来越 " 放飞 " 的走势。
此前,《书卷一梦》开播时,就凭借女主捅男二、男主捅女主、男二捅男主的 " 转圈捅 " 名场面癫出新高度,而这一情景建立在女主宋一梦的穿书设定上,在摸索书中规则的过程中,宋一梦甚至在第一集就死了七回,男主南珩也在强大的剧本机制下,频频上演 " 我刀我自己 " 的爆笑场景。

相似的,《滤镜》也是短剧化的 " 癫剧 " 代表之一,剧中女主苏橙橙因为得到滤镜手镯,可以变换不同容貌与身份,基于这一设定,苏橙橙在与唐奇吃饭时突然翻窗跳河、不合时宜地变成一只羊驼、孙悟空等名场面,几乎都是 " 癫 " 到让人喷饭的程度。而这类内容的巧妙之处在于,相关狗血桥段在剧中设定下不仅能够合理化,也能借助短剧叙事逻辑成为出节奏的爆点,短剧思路的介入放大了剧集刺激感和爽感,也让长剧中 " 放飞 " 的设定更好落地。
短剧化是手段
让长剧更好看才是目的
当然,短剧对长剧创作的影响,并不表现为在创作上向短剧一味借鉴,而是两者的优势互补。客观地讲,短剧快节奏的叙事思路确实更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而长剧的优势则在于长期打磨的质感与内容厚度。
《墨雨云间》之所以成为现象级作品,节奏、叙事、爽点等都是剧集结构优化下的亮点,让人上头的核心还在为自己而活的内核,以及饱满的群像。比如剧中的长公主一角同样出圈,其疯批美人的形象一度让人生恨,但当剧集揭开她的质子经历,又让观众生出理解与同情之感。

而在《书卷一梦》中,剧集在各种狗血桥段连接的疯癫剧情下,呈现出 " 纸片人 " 的觉醒,这群只存在于编剧笔下的人,开始逐渐尝试对抗剧本机制,在剧本世界活出自我的主体性 …… 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剧被短剧所影响,并不是以牺牲内容品质和思考深度为前提,盲目为爽点让路。归根结底,短剧化只是手段,让长剧更好看、更吸引人才是目的。
尽管直到目前,市场对短剧的评价褒贬不一,粗制滥造的帽子也还没有完全摘下,但短剧对长剧创作的影响整体上呈现出好的走向,长剧短剧化也成为行业探索多元表达空间的一种积极尝试。
其实回看影视内容的发展,几乎每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出现,都会被打上 "low" 的标签,之前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现在的短剧,莫不如此,甚至更早一些,在电视剧出现时,影视行业在一段时间内,电影主创与电视剧主创之间也有着明显的隔阂,两者之间同样存在 " 鄙视链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判断非常主观,且具有时间的局限性,随着内容的发展,市场判断会随之发生变化,所谓的 "low" 也会逐渐不攻自破。
更重要的是,敏锐捕捉市场变化从来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从目前来看,长剧短剧化是市场的选择,且反过来依然成立,长剧的很多思路也在影响着短剧的创作,两者并不冲突。一如于正所言:" 新时代要有新的方式引观众入场,并且第一秒开始就让他们走不掉才是王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