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 14小时前
爱奇艺,瞄准内容「新基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丨阑夕

就在月初,由爱奇艺举办的「与 AI 共生」AI 短片创作大赛于上海举行了展映会,从报名到颁奖不到 4 个月的时间,一批优质且具备叙事性的 AI 短片出现在了公众视野里。

坦白说,随着视频大模型能力的日益精进,人们已经很少会为「AI 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而惊讶了,不过爱奇艺仍然给行业提供了一幅足够新奇的画面:

大赛二等奖作品《一棵 " 树 " 的幻想》的作者文野,本职是一名平面设计师,他本人坦言在这次获奖名单里自己可能是「最不专业的」,而这种「不专业」,实则时刻提醒着人们 AI 视频创作门槛的消失,正让市场变得空前繁荣。

文野并非个例,实际上这次的获奖者有相当一部分比例都出身于非编导专业,比如设计师、魔术师或是自媒体博主,如若非要在他们身上找出什么共性的话,可能只剩「敢于尝鲜的年轻人」这个标签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内容供给迎来井喷的时代,以至于在各大主流视频模型产品的广场页面,仍存在着大量难以被发现的优质 AI 作品,这也意味着产能过剩的判断已经不再新鲜,如何在消费市场创造出新的消费习惯,才是内容平台最迫在眉睫的难题。

于是爱奇艺的动作空前密集,从面向专业领域的「AI 剧场」,到为了公众开放的「与 AI 共生」短片创作大赛,一切都是要让平台拥有承接创意的能力,为作者和作品解决「被看见」这个最朴实的诉求。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背后,是爱奇艺走出的那条极具代表性的实用主义路线。

· · ·

在展映会现场,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的发言十分坦诚,他认为 AI 是爱奇艺成立 15 年来「难得的机遇」,看到内容创作和创意能够如此高效、紧密地集中在一起,有着难掩的兴奋。

兴奋的原因,当然还是在「万物皆可用 AI 重做一遍」的共识里,内容产业改头换面的程度可能是最彻底的。

作为布局 AI 早于绝大多数同行的公司,爱奇艺早年间对 AI 的使用其实更多体现在平台的工具性上。

比如最初的深度学习,把平台既有内容投喂给 AI 后,衍生出了「跳看」「AI 弹幕」等改变内容消费逻辑的功能,亦或是以「桃豆」为代表的智能助手类产品,很大程度上革新了流媒体平台的内容分发方式。

但要是问在今年之前,AI 原生内容究竟会对行业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不止爱奇艺,多数流媒体平台可能都是迷茫的。

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是视频模型能力不足,导致 AI 视频的一致性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改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技公司要把 AI 短视频当做一个高度确定的方向。

无论是十几秒的视频时长,还是猎奇向的视觉观感,这些都被反复验证过属于有利于传播的最佳元素,而用规模化、高频次的生成作为训练数据,AI 短视频势必会成为迭代最快的形态之一。

另一方面,哪怕早期市面上不乏有像 Runway 这样针对专业工作流的模型产品,高居不下的消耗成本也绝非普通创作者可以承受的。

以至于现在去翻阅海外的 AI 社区,用户们对于 Runway 最高频的评价无一例外都是「太贵了」,好莱坞工作室固然会买单,但这不代表专业性强的视频模型可以下探到人人都用得起的程度。

直到像 Veo 3 和 Seedance 为代表的模型产品入场,才真正意义上打破传统内容产业受制于资金和制作周期的困境,填补了市场空白,让文野这样的斜杠青年,也有了独立制作拥有完整剧情结构 AI 短片的能力,以及站上领奖台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次爱奇艺「与 AI 共生」短片创作大赛获奖名单里,包括《一棵 " 树 " 的幻想》在内很多作品题材都极具实验性,而这恰巧是传统内容产业唯恐避之不及的,在极尽追求确定性回报的市场里,路径依赖只会愈发严重。

而爱奇艺押注的理由很简单,这波 AI 创作的浪潮,势必会改造和颠覆传统内容供给的每一个环节,由此激活内容消费难以估量的新市场、新生态。

更直白的说,未来绝不会再是中心化的时代,内容创作的话语权,正在无声之中完成新旧交替。

无论是影视还是其他内容产业,更普遍的现象,是很多青年导演缺少了一个 " 被看见 " 的机会。

比如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邵艺辉描述了当初作为编剧入行后,也经历过一段低谷期后来还差点以 10 万元的价格把《爱情神话》的剧本卖掉。

直到在 FIRST 青年电影展的创投会上崭露头角,才不至于让邵艺辉和她的剧本走向石沉大海的命运。

从后视镜的视角来看,邵艺辉无疑是幸运的,然而我们都清楚,所谓幸运是一个相对的结果,一个人偶然被看见,意味着背后仍有无数值得被看见的人就此埋没。

跟文野不同,获得「与 AI 共生」大赛一等奖的作者陈友学是传统影视行业出身,在将风格鲜明的反战作品《烟花底下有我家》送选前,陈友学已经写了 10 年的故事,这些创意有的在闲暇之余被拍成了短片,但很多不曾有过面世的机会。

同为拿到了二等奖的创作者潘宇,在获奖作品《ALAYA》里用一副扑克牌拆解了 AI 的思考逻辑,按照潘宇本人的说法,这起灵感是他在与 AI 交互的过程中「共创而成」的,「AI 不只是一个降本工具,它的‘不可控性’及难以捉摸的特质赋予了作品灵性。」

AI 视频创作的最终目标,不是炫技,而是它究竟能让多少人拥有自由创作的能力。

随着模型能力的迭代,想让 AI 视频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只是时间问题,而从这届短片创作大赛丰富多元的题材上可以看出,爱奇艺真正在意的地方,是让无数创意和想象力,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载体。

或者说,赋予更多年轻创作者一个能实现进步的阶梯。

创作自由的背后,爱奇艺正尝试着搭建起一套完整的「试错 - 验证 - 反哺」闭环。

根据官方数据,本次「与 AI 共生」短片创作大赛的参与选手超 2300 位,遍布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作品竞相角逐,本身就是一种在内容市场十分稀缺且奢侈的真实反馈。

年轻创作者渴望被看见,来自市场的检验,意味着自己可以把作品打磨到更完善,而爱奇艺精耕细作已久的发行能力,正为他们提供着行业里独一无二的跳板。

在经历了验证后,创作者的热情又会催生出更多 AI 原生作品,由此进入到爱奇艺平台的生态体系里,成为滋润土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AI 剧场」的正式上线,爱奇艺 AI 短片创作大赛的 7 部获奖作品悉数出现在了频道里,不仅如此,在即将举办的爱奇艺年度「尖叫之夜」盛典上,也会出现它们的身影。

而紧锣密鼓的后续,是爱奇艺与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联合发起的 " 鲍德熹 · AI 剧场 " 创作营,即将进入为期两个月的创作阶段,这些更优质的 AI 原生影片,将于明年一季度正式上线。

11 月 18 日,爱奇艺发布了 2025 年 Q3 财报。「AI  」不出意外成为了关键词。在当天的财报发布会上,爱奇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AI 未来会给爱奇艺非常好的机会,甚至就像 20 年前互联网技术给在线视频带来的机会一样。

他提到爱奇艺未来有三点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将内部用到的智能系统,开放给紧密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共同利用 AI 提高制作能力、提高效率;通过一些市场行为,比如 AI 短片创作大赛,鲍德熹 AI 剧场这样的活动,挖掘和培养用 AI 创作的新一代创作者,新一代力量,构成健康的内容生态系统;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从现在开始,要和合作伙伴探索动漫、漫剧、知识内容、网络电影、网络片等简单内容上先做 AI 。

可以预见的是,爱奇艺正在讲一个建设 AI 内容基础生态的新故事,而爱奇艺这两场关于 AI 内容的比赛,或许只是 AI 原生内容寒武纪大爆发的开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爱奇艺 ai 流媒体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