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倒计时 9 天,阿里夸克首款 AI 眼镜「底牌」陆续揭晓!
文 /VR 陀螺 冉启行
未 " 发 " 先 " 售 ",阿里巴巴首款自研 AI 眼镜—夸克 AI 眼镜 S1 在预售超过 6000+ 后,一举成为 2025 年国内最受欢迎的 AI 眼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发布会前,夸克 AI 眼镜 S1 的相关核心技术专利也陆续曝光,并引发圈内外热议, " 夸克是怎么做到的?"。基于这一系列专利的正式公开,也让我们得以提前窥见其在近眼显示光学系统、核心应用场景和续航上的底层技术架构。

01
「合像距可调节」技术,从 " 能看见 " 到 " 看舒适 "
作为一款带显示的 AI 眼镜,基于 2xMicro-LED+2x 衍射光波导的光学方案设计,夸克在 " 让用户看得舒服 " 方面,进行了特别优化。
在 AR 近眼显示系统中,虚拟图像的焦距调节能力直接影响用户的舒适感和沉浸感。传统的 AR 眼镜、或基于一拖二光学方案的 AR 眼镜,其虚像距离通常是固定的,无法满足用户在近距阅读或远距导航等不同场景下的动态需求,这种固定设计可能导致用户视觉疲劳或其他观看不适感。
对此,夸克 AI 眼镜公布的专利显示,其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技术专利摘要如下图所示,核心技术逻辑即 " 通过移动左右两块屏的显示区域,来调节左右光机的合像距离 "。

这一设计,让其真正区别于 " 一拖二 " 的双目光学方案,进一步突出了采用双目双光机方案设计的优势。夸克 AI 眼镜的合像距可调节功能,能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让用户看得更舒服。譬如,在使用 " 近处提词器 " 功能时,将虚像距离设置为 1m,在使用 " 远处导航 " 时,将虚像距离调节为 3m,更符合肉眼观看真实物体时的视觉体验。
事实上,「合像距可调节」的类似功能也已在 Apple Vision Pro、PICO 4 Ultra 等专业级 MR 头显上应用,未来也必定会是 AI 眼镜的光学显示优化技术点。陀螺君在此前的一系列 MR 系统评测中也曾提及,在「轻度近视」的情况下,如 100-200 度,对于不戴眼镜的用户人群而言,正常的 3-5 米虚像距离可能较难清晰看到「虚像内容」,但将「虚像距离」调节为 1 米甚至更近时,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内容。

Apple Vision Pro 展示合像 / 窗口拉伸
此外,双目双光机的设计技术还能够模拟人眼的自然视差,让左右波导镜片显示出不同的画面,叠加 SLAM 算法与全彩显示后,构建出真正的空间画面感。在 VR 陀螺看来,这也是未来迈向真正 AR 的底层技术架构。无疑,夸克 AI 眼镜现有的技术专利和架构,已具备极强的实用性,且为更长期的 " 产品线 " 做足了技术储备。

人眼双目视差的原理展示
02
手机级影像技术移植
「SuperRaw 暗光算法」重定义眼镜 POV 夜景
光学决定了 " 看得舒适 ",影像则决定了 " 用得频繁 "。记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摄影摄像是 AI 眼镜最高频、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然而,AI 眼镜受限于极致的体积、功耗和算力等限制,往往只能采用单摄像头、小底 COMS、无闪光灯等最小化配置,暗光拍摄的 " 动态范围不足 "、" 噪点高 " 一直是行业痛点。而夸克在这一 " 兵家必争之地 ",直接打出了一张王牌— SuperRaw 暗光处理算法。
据介绍,夸克的 "SuperRaw 暗光处理算法 " 专利是一种联动眼镜端相机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的影像算法系统,其首次将手机行业鏖战多年的成熟技术—— Raw 域降噪成功应用到了 AI 眼镜上,这是一次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决策。

这个想法本身就已极具挑战性,而实施落地更是对夸克全栈自研能力的一次极限施压。据介绍,Raw 域处理对算力和内存的要求较为苛刻,夸克为此在算法自研、3G RAM 配置、以及基于高通 AR1 芯片的软硬协同上,做了系统性的优化设计。
在 RAW 域多帧融合和自适应降噪的基础上基础上,夸克还进一步引入陀螺仪运动补偿机制,通过实时修正拍摄过程中的微小位移来降低曝光抖动影响,最终让眼镜在移动拍摄场景下具备了更出色的防抖性能。

夜景拍摄效果展示
从目前官方所展示的拍摄样片来看,夸克 AI 眼镜可谓将夜景拍摄效果打磨到了极致,甚至接近部分旗舰手机的影像效果,可以称为这款 AI 眼镜最大的 " 杀手级 " 应用场景。过去,未经软硬系统性算法优化的 AI 眼镜,其夜景拍摄能力往往表现不佳,仅能达到五年前手机的水平,消费级产品一定不是单纯的「供应链堆砌」。
对比 Insta360、大疆等以影像产品为卖点的厂商,夸克 AI 眼镜有望凭借 " 第一视角 "、" 秒速拍摄 " 和 SuperRaw 的出色画质 " 出圈 ",有机会成为撬动「影像行业」的下一个 POV 爆品。
03
告别续航焦虑
「可拆卸换电」补齐全天候使用最后一块版图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 续航 " 始终是制约其全天候体验的枷锁,这一问题在 AI 眼镜上更显突出,因为它不能靠盲目叠加电池容量做优化,它要兼顾 " 轻量化 " 与 " 舒适佩戴 " 的基础需求。
在这一点上,夸克 AI 眼镜在延续眼镜充电仓的同时还带来了可拆卸换电的创新设计。据悉,夸克 AI 眼镜的可拆卸换电设计专利名为智能眼镜和用于智能眼镜的拓展块,通过热插拔的形式可快速进行换电。

这个看似简单的模块化设计,其实技术壁垒并不低。它要求在纤薄镜腿的有限空间内,将高可靠的物理插拔结构与一个能动态支持电池、算力等多模块的高速数据总线精密集成,其中一环出错都有可能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
夸克 AI 眼镜将这一可拆卸的镜腿电池命名为 MiniMag 备用电池,其还拥有一个配套的 MiniBag 换电仓。这一超小的 Mini 续航设计,相比于眼镜仓其实更适合轻便出行,支持全天候使用。

04
结语
夸克在发布会前夕陆续曝光的这三个 " 硬核 " 技术专利,也展示了其 AI 眼镜 " 看得舒服、拍得清晰、用得持久 " 的三大核心产品优势。
可以预见,夸克 AI 眼镜产品正式发布时,凭借其本身的品牌势能、阿里生态优势,以及目前看到的这一系列 " 全栈自研 " 的底层技术支撑,其市场销量或将创下国产 AI 眼镜单品的新高。
更重要的是,夸克成功将 " 手机级影像 " 等复杂技术 " 降维 " 应用到 AI 眼镜上,这不仅是自身产品的核心卖点,更是为整个 AI 眼镜行业 " 打了样 "。有助于 " 倒逼 " 行业进一步在影像、续航和显示等核心体验上进行升级。
" 百镜大战 " 是一场马拉松,谁能跑到最后,现在无人可以预判,但一路上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我们有目共睹。
第一时间了解 XR 资讯
关注 VR 陀螺官网(vrtuoluo.cn)
VR 陀螺的联系方式:
商务合作 | 投稿 :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寻求免费曝光:
六六(微信号 13138755620)
陀螺研究院热门报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