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 " 无加速、无遥控 " 的机器人视频,竟然让硅谷大佬坐不住了
最近,一段来自中国初创公司的机器人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更有意思的是,这段视频不仅展示了令人惊艳的技术实力,还意外引发了一场跨越太平洋的 " 真假之辩 "。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 " 论战 "
就在最近,一个视频在国内外科技圈引爆了。
视频的主角,是一个来自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它能浇花、扔垃圾、整理玩具、和孩子们玩飞盘,动作流畅得令人惊叹。
更关键的是,发布方——一家名为 " 灵启万物(MindOn Tech)" 的深圳初创公司强调,整个过程 " 无加速、无遥控 ",完全由机器人自主完成。
这家成立不久的公司背景也不简单,创始人来自腾讯。他们使用的硬件,是另一家中国公司宇树科技(Unitree)的 G1 人形机器人。
" 这是假的!" 美国 CEO 下场质疑
这个视频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迅速激起千层浪。视频的火爆,很快引来了大洋彼岸的关注。
有美国网友直接在社交平台 X 上 @了 " 美国宇树 "Figure 的创始人兼 CEO ——布雷特 · 爱德考克(Brett Adcock),问他:" 这是真的吗?"

这位 CEO 的回应,给火热的讨论浇上了一盆冷水:
看起来像是一个开环回放的 RL 控制器(也就是说,它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盲目移动,并且运行的是一个开环回放)。
然后在最后,当他们抓住物体时(表明循环中出现了感知),他们移除了视频右下角的 " 禁止遥控 " 字样,并进行了人工遥控。

Brett Adcock 对中国机器人公司的成果似乎抱有普遍的怀疑态度。此前他公开质疑中国另一家机器人公司——优必选(UBTECH)的帖子,并直言不讳地指出:
优必选展示的量产交付视频是 " 假的机器人(fake robots)",很可能是电脑特效(CGI)。

有了优必选的 " 前车之鉴 ",当 MindOn 的视频再次引发热议时,外界的怀疑情绪似乎被再次点燃。
一场围绕 " 中国机器人视频是真是假 " 的论战,就此展开。
一场 " 真与假 " 的论战
面对质疑,支持者们也拿出了证据。
有网友迅速放出了一段备份录像,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视频的真实性。

一位名叫 Mike Kalil 的美国科技博主更是发表长文,详细论证了为什么他认为灵启万物的视频" 没有造假 "。
Kalil 表示,视频中机器人展示的端水、爬上床、与孩子互动等行为,虽然看起来惊艳,但在学术界早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如 ResMimic、HDMI、OmniRetarget 等论文)。MindOn 所做的,是出色地将这些前沿研究整合并工程化落地。
Kalil 总结,灵启万物的技术很可能整合了近年来机器人研究的多项前沿成果,例如通过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让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数百万次训练,再将学习到的能力迁移到物理机器人身上。

" 论战 " 背后:路线之争的浮现
这场跨国 " 论战 " 的精彩程度,不亚于机器人本身。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这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有分析师一针见血的指出:
如果像灵启万物这样的软件系统,能够在已经量产的、相对经济实惠的硬件(如宇树 G1)上实现真正的通用功能,那么它们可能会对 Figure AI、1X Technologies 和特斯拉等公司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以 Figure、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头部玩家,大多走的是 " 软硬一体 " 的垂直整合路线。它们不仅要研发驱动机器人的 " 大脑 "(AI 软件),还要自己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 " 身体 "(硬件本体)。
这就像苹果公司,自己设计 iOS 系统,也自己生产 iPhone。这种模式的优势是集成度高、体验好,但研发成本和产品价格也居高不下。
而灵启万物的视频则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 安卓模式 "。
在这个模式中,AI 软件(大脑)和机器人硬件(身体)可以解耦。像灵启万物这样的公司专注于开发最强的 " 大脑 ",而硬件则可以交给像宇树科技这样已经实现规模化量生产、且成本更低的公司。
一旦这种模式跑通,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格局将被彻底改写。
竞争的关键将从 " 谁能造出更好的机器人身体 ",转移到 " 谁能开发出更聪明的机器人大脑 "。
与此同时,美国公司目前所依赖的硬件集成战略将会受到冲击。当便宜的硬件平台也能实现高级的自主智能时,昂贵的定制化硬件壁垒就不再那么牢固。
市场可能会向一个更加开放、灵活的生态倾斜,软件可以在任何硬件上运行。这就像智能手机市场,如果安卓系统在第一代 iPhone 发布之前就已成熟,今天的市场格局可能会完全不同。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关于视频真假的 " 论战 ",本质上是两种技术路线、两种商业模式的提前碰撞。
美国 CEO 的焦虑,或许并非空穴来风。他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 " 安卓时刻 " 正在中国悄然酝酿。
无论如何,人形机器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中国公司,正以一种出人意料的速度,从硬件制造到软件智能,全方位地加入了这场全球角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