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高昂的能源成本持续侵蚀其工业基础,德国正采取一项重大政策干预,计划为能源密集型企业设置电价上限。
据能源媒体 OilPrice 报道,德国联合政府的合作伙伴已就一项电价补贴计划达成协议。该计划旨在为德国的重工业提供支持,将从 2026 年起至 2028 年,把钢铁、化工和汽车制造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电价上限定在每千瓦时约 0.05 欧元。
德国总理默茨上周四表示,该协议是经过数月辩论后达成的,并且与欧盟委员会就批准事宜进行的讨论已 " 基本完成 "。这一表态意味着,这项备受市场关注的产业支持政策正朝着最终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能源成本高企,工业竞争力承压
对于作为欧洲工业心脏的德国而言,电价已成为决定其竞争力的生命线。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力市场,年消耗量约 500 太瓦时。自 2022 年能源危机以来,其电力价格持续波动,给工业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
受冲击最严重的是钢铁、化工和汽车制造等能源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的代表反复强调,高昂的电力成本正在严重削弱其全球竞争力,并增加了生产线向海外转移的风险。此次政府设置电价上限的举措,正是为了直接回应这些行业的生存困境,防止德国工业基础出现空心化。
可再生能源不稳,化石燃料依赖加剧
近期能源市场的动态进一步加剧了德国政府的紧迫感。今年秋季,由于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加上电网瓶颈问题,德国电力价格再度飙升。为稳定供应,德国被迫增加了天然气和煤炭的燃烧量,其中天然气发电量飙升至 2021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一局面凸显了德国在能源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尽管制定了宏伟的气候目标,但可再生能源供应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使得德国在现实中仍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来保障电网稳定。能源安全问题也因此成为一个核心的政治议题。
临时补贴或难解结构性难题
对于这项为期三年的补贴计划,各方看法不一。工业团体认为,这是防止制造业大规模外流的必要措施。然而,批评者警告称,这项补贴仅仅是 " 粉饰 " 了问题的表面,并未触及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这些批评者指出,德国能源系统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项目审批缓慢以及可再生能源输出不稳定等多重挑战。除非这些根本性问题得到解决,否则临时性的补贴无异于扬汤止沸。柏林方面希望,这三年的缓冲期能为扩大电 grid 容量和增加灵活性发电来源争取时间。但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些配套项目未能迅速落地,到本十年末,德国工业可能将面临新一轮的萎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