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Boden 4小时前
在AI的狂欢中,谁是铲子,谁是真正的金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分析师 Boden,作者:分析师 Boden,题图来自:AI 生成

从 2023 年开始,AI 革命就已经成为科技圈最主要的话题,当所有人都身处这场席卷全球的 AI 革命狂热之时,一个残酷而经典的规律似乎又在重现。

每一次生产力革命的初期,人们总是对铲子抱有无限狂热,却对真正的矿藏视而不见。只有当潮水退去,人们才发现铲子终究只是一个工具,而如何用它挖到矿,才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 AI 时代的铲子与矿?

一、蒸汽时代的铲子

回望过去两百年,每一次技术革命总是遵循着相似的铲子与矿的周期律,铲子陷阱也总在浪潮退去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事后智慧。然而在市场的狂热席卷之时,又有几人能看清泡沫之下的真相?

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发起的一系列生产与科技革命,随着 1765 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以及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制普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生产力的超级跃升。

彼时蒸汽机与纺织机,便是那个时代的英伟达与 OpenAI。自 1790 年起,蒸汽动力逐渐取代水力,纺织业效率飞跃。社会猛然发现,只要加大这些机器投入,产能几乎可以无限扩容。

于是,资本如潮水般涌向这些看似能点石成金的行业,狂热地投资于蒸汽机与纺织。在股票市场只要与纺织机和蒸汽机有关的股票都在狂飙,人们笃信只要无限投入新式的蒸汽设备,就能无限产出财富。

然而,在科技革命的光芒之下涌动的暗流是什么?

由于当时缺乏广泛的工业应用,蒸汽动力在很长时期内,其主要应用场景依然被牢牢束缚在纺织与采矿这两个领域。17 世纪末期至 18 世纪末期这 100 年,英国纺织品出口额总计增长了 436 倍,即便只计算蒸汽机出现后的 15 年,其出口额也增长了 5 倍左右。

到 19 世纪头 20 年,英国的纺织与矿业产能已经超过全世界的一半,重复建设的产能超出了市场的需求,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能过剩发生了。

1825 年在英国引爆巨大的经济危机,12 个月内英国共发生 3549 起破产事件,70 多家银行破产,出口的棉布数量下降 23%,其中倒闭的绝大部分是狂热时期投资的纺织与矿业企业。而这就是被教科书里记录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的 "1825 英国纺织品经济危机 "。

由于经济的剧烈震荡,英格兰的黄金储备从 1070 万英镑,降到了 120 万英镑,当时报纸高呼,工业革命的成果将在过剩中窒息。

这正是铲子陷阱最经典的一次演绎,当社会将过量的资本与期望,投入到了生产工具本身,却忽视了工具所能服务的最终需求与价值应用。

二、蒸汽时代的矿

事实上,今天的我们都知道蒸汽革命并没有在过剩中窒息。危机往往也是新生的土壤,随着铲子的普及与价格暴跌,反而为真正的挖掘矿产的冒险家们铺平了道路。

在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同年,交通运输业却发生了另一件事。1825 年,G. 斯蒂芬载着 550 名乘客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长距离载客运输。它向世界证明,蒸汽的力量不仅仅在纺织与矿产,而是能缩短人类世界的空间与距离。

禁锢的思维一旦打破,发展的洪流便势不可挡。5 年后,美国建成了第一条商业铁路,长达 21 公里的巴尔的摩 - 俄亥俄线。而又过了 12 年,英国下水了大西方号蒸汽轮船,这艘只有 3000 吨重的蒸汽轮船,成为第一艘常态化跨越大西洋的班轮。从此之后,大陆之间的航行从冒险变成了可预期的商业活动。

自此,蒸汽机挣脱了纺织与采矿的牢笼,第一次在交通运输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人类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蒸汽时代。

随着技术的应用场景被打开,其发展速度便呈指数级飞跃。

仅仅在 30 年后,美国就建立起了太平洋铁路。这条 3069 公里的超长铁路是美国第一铁路长度的 100 倍。大西方号蒸汽轮船的母公司,布鲁奈尔公司也在 1860 年下水了公司的超级班轮,208 米长与 1.9 万吨重的大东方号。

当铲子的价值真正广泛应用于实际之时,也就是矿藏被大规模发现的开始。换句话说。 真正的财富并非源于制造蒸汽机,而是源于利用蒸汽动力所创造的新世界。

从商业角度来看,范德比尔特作为美国的铁路大王,他的航运与铁路帝国,最终挖掘出了全美物流的矿。利物浦和芝加哥的谷物贸易商,利用蒸汽轮船和铁路,挖掘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矿,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雏形。随着新的业态产生,贸易为人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而从更宏观的国家角度来看,整个大英帝国通过蒸汽动力实现的工业化优势,挖掘了日不落帝国这座 19 世纪最大的矿藏。

历史的借鉴如此清晰。1825 年并非危机,它只是淘汰了那些盲目制造铲子的投机者,但却奖励了那些能将铲子应用于更广阔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商业模式的挖矿者。

三、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铲子与矿

如今什么是 AI 时代的铲子与矿,当下的我们依然难以回答,但我却可以通过最近一次的铲子与矿的周期律寻找答案。

90 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资本市场对 " 网络铲子 " 的崇拜达到顶峰,思科作为网络设备供应商,其股价在十年间上涨超过 1000 倍,市值在 2000 年达到 5500 亿美元(市盈率超 200 倍),成为全球第一。

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互联网时代的连接器)等硬件设备生产制造商,这些设备在当时被视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核心。

每多一个网民,每多一家 .com 公司,都需要购买它的设备。投资者坚信,只要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就要买更多的网络设备,那么思科就会永远增长。

然而,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却让这一切成了笑话。

互联网泡沫时期,仅仅注册一个网站或者依靠一个域名,公司就能对外融资,当时 china.com 这个域名竟然高达 50 亿美金。

但他们真的有产生价值吗?

泡沫破裂后,当数以万计的 .com 公司宣布破产之时,思科的需求瞬间枯竭,其股价从高点暴跌超过 80%。泡沫破裂后,投资者这才警觉,修路(互联网基础建设)固然重要,但路的繁荣最终取决于路上跑什么车,路边开什么店。

并且随着技术的平权,其他公司如 Juniper Networks 和华为也开始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曾经垄断全球 7 成网络设备市场的思科,优势地位不再。

时至今日,思科都再也没有回到历史的巅峰。

而亚马逊,这个曾经的落魄矿工,却在互联网泡沫的废墟中显露出了成色。这家在泡沫时期便饱受质疑的线上商城,以其长期无法盈利所闻名。在泡沫破裂后,它成为被市场迅速抛弃的对象,股价从 113 美元下跌至 6 美元,股价蒸发 94%,让所有投资者陷入绝望。

但它却没有被泡沫摧毁,反而利用危机后的低成本环境,持续做一件看似笨重的事,那就是挖掘电商体验与用户信任这座巨大的线上矿藏。无论与各大快递公司建立高效的电商配送体系(一小时上门服务),还是进行仓储建设投入亦或者进入云计算领域,这些在当时看起来离经叛道的投资,在后来都给了亚马逊丰厚的回报。

2003 年亚马逊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营收达 52.64 亿美元,净利润为 3530 万美元。而此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

今天,亚马逊的市值是思科的十倍。这不是因为亚马逊更会卖硬件了,而是因为它重新定义了网络服务的未来,而这何尝不是互联网时代下的真正富矿。

四、尾记

财富的源头从不是那把人人争抢的铲子,而是那个能用铲子挖出全新商业文明的挖矿者。十年之后,当 AI 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什么才是真正稀缺的,我想绝不是今天被热捧的铲子。而是能用铲子创造出那个时代最不可或缺的产品与服务的企业。

在 AI 的喧嚣中,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谁的铲子更大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什么才是 AI 时代下的长期价值。

毕竟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英伟达 英国 破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