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顿顿 4小时前
饿了么死了,但死神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你有没有发现,你手机上的饿了么被 " 夺舍 " 了?

是的,饿了么最近正式宣布改名淘宝闪购,已经开始灰度测试了。

有人觉得 " 饿了么 " 不就是换个马甲嘛,这有啥稀罕的?

朋友们,吃瓜要有敏感性,在互联网这个修罗场里,改名从来都不是小事,不只是换个马甲那么简单。

这意味着,一个价值千亿的行业在向我们释放重要信号:

阿里不只是要玩真的,是要玩命的。

你以为邻居小王只是改了个名字,实际上他是突然继承了几个小目标的家产——而且是现金。

饿了么变身淘宝闪购,最恐怖的不是换了个称呼,而是它从此接入了淘宝的 " 无限现金流 " 和 " 无底洞预算 "。

这就好比你原本只是个普通玩家,突然拿到了无限金币的外挂。

如果你熟悉大厂内部的管理组织逻辑,名字的更换意味着组织架构和财务体系已经彻底理顺,接下来一定是一场无休无止的大战。

以前饿了么在阿里体系里,充其量是个 " 养子 ",预算要层层审批,花钱要精打细算。

现在?

它是 " 淘宝之子 ",阿里全村的希望,冠以 " 淘宝 " 之名的嫡系,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要多少流量给多少流量。

帝国战争的机器最怕的是内耗,但是一旦完成战争动员,炮口对准敌人,那么战争潜力将会达到吓人。

那会是修罗场。

1

在商战中,什么最可怕?

不是创意,不是技术,甚至不是用户规模,而是源源不断的预算。

预算,才是最恐怖的武器。

想象一下,原本两个小朋友打架,突然其中一个召唤来了泰森当后援。

这还怎么玩?

我管你什么巴西柔术,什么裸绞断头台。

大家如果不是一个重量级,什么战术技巧都将灰飞烟灭,这就是一力降十会。

以前饿了么和美团的竞争,就像是两个帮派在街头火拼,拼的是谁更狠、谁更准。

现在?

改了名的饿了么,可以从阿里直接调来航空母舰。

以前你叫我小啊 giao,现在,请你称呼我为展亚鹏先生。

淘宝闪购接入了淘宝的支付体系,意味着什么?

从此都是淘字辈的一家人,共享名字这就意味着共享荣辱,共战进退。

你们俩打架,没关系,只要爹地我的子弹打不完,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这已经不是降维打击了,这是用星际战舰打海战。

这里我贴一个数据:

阿里面对本地生活这个市场,一个利润二十倍于你,甚至上百倍体量的老大哥,这样一个竞争对手,不计一些代价的杀进来,负利润补贴就框框猛干,那么我问你,小老弟,这场仗应该怎么打?

打仗这种事情,就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我用我的增长业务来掏你核心业务的裆,我顶多是不赚钱,但是你的核心业务会断血。

如果一家公司,用一家完全可以不赚钱的业务,来掏你的腰包,日子恐怕太难过了。

2

那么问题来了:阿里为什么要下这么大血本?

因为这根本不是外卖之战,而是 " 即时零售 " 的生死局。

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想过,我们现在依赖的网购模式,其实是一个很畸形的消费方式。

1.0 版本的电商,我称之为 " 囤货电商 "。

首先,我们要囤货,日用品甚至要在所谓的购物节把一年的都买好,之后,就是囤积在家里。

这对吗?

下单之后要等三四天才能收到快递。

没有人觉得这种购物方式很反人类吗?

这其实是早些年,线下购物坑爹死贵,整个零售业效率低,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商铺房东不当人,物流成本畸高,这些因素综合叠加催化出的一种购物模式。

我们通过线上购物,一次性买的多,接受零担物流的低时效,换来了一个相对更好的购物体验,和比较低的物流费。

那么现在到了电商 2.0,也就是 " 闪购电商 ",即时零售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

用多少买多少,现在用现在买。

你掏空六个钱包,几万块一平买来的房子不必再堆满卫生纸和洗衣液,你的时间不必浪费在等待快递上,用到的时候再买,买多少用多少。

目前前置仓整个的货物周转,库存周期,配送费用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阶段,卷了这么多年,闪购零售的效率已经很高了。

即便如此,即时零售其实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很多人在闪购的时候,下意识觉得这是不能退货的,或者退货很麻烦。

为什么不能退货呢?

闪购,即时电商也应该有运费险,也会有 7 天无理由退货。

很多人觉得即时零售,东西就是要贵一些,选择就是要少很多。

其实不一定。

当前的前置仓模式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但是就好比当年电商初期也存在那些问题一样,会随着发展快速被解决,有问题也说明这个市场是流淌着奶和蜜的处女地,可以提升体验地方太多了,每一处体验的提升,都意味着一块市场份额的新增。

如果体验很好了,所有问题的都解决完了,那么电商 1.0 的份额将会被蚕食的很惨。

同样,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将会是这个市场的赢家。

即时零售这门生意,本质上是一场 " 流量供给侧改革 "。

以往阿里这样的流量吞噬巨兽每年花在买量上的钱动辄数百亿,这些钱流向了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内容渠道,本质是在为别人的流量生态买单。而现在,阿里做了一件更聪明的事:把原本要付给渠道的广告费,直接变成了用户手中的优惠券和骑手账户里的配送费。

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2025 年 Q2,阿里销售和市场费用同比激增约 205 亿元,这笔巨资没有流向抖音、快手,而是通过淘宝闪购直接补贴给了用户。结果是什么?

淘宝 App 月活同比增长 25%,日活增长 20%,双 11 期间月活直接冲破 10 亿大关。

更精妙的是,这不是简单的 " 烧钱换流量 ",而是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

高频打低频,是互联网永恒的真理。

当用户为了 "30 分钟送达的咖啡和晚餐 " 频繁打开淘宝时,他们就进入了淘宝的流量池。

数据显示,闪购拉动手淘 8 月 DAU 增长 20%,而这些被高频需求吸引来的用户,自然而然地沉淀在了淘宝生态里。

他们本来就是在其他平台购物的成熟电商用户,现在只是把消费场景迁移到了淘宝——因为这里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即时需求,还能提供完整的购物体验。

从流量成本角度看,这是一次完美的 " 降维打击 "。

传统买量是单次交易——你付钱,渠道给你流量,用户来了可能就走。

而闪购构建的是持续关系——用户为了外卖优惠留下来,顺便买了衣服、看了电影票、预订了酒店。

当季淘宝天猫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 10%,这 80 多亿元的增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闪购带来的流量红利。

原本要付给外部的广告费,现在变成了平台内部的收入增长。

更深层次的是,闪购重构了平台的获客逻辑。

中国电商已无增量用户,争夺的是用户的时间和习惯。闪购通过极致的时间承诺—— "30 分钟送达 ",重塑了用户的消费预期。当用户习惯了这种确定性服务,他们就再也回不去了。

从商业本质看,闪购把阿里的竞争维度从 " 货架电商 " 提升到了 " 体验电商 "。它不再只是卖商品,而是在售卖确定性和即时满足感——这在当今时代,是比价格更珍贵的消费体验。

当我们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回望,可能会发现这一刻正在改写整个零售行业的历史。

从 " 囤货电商 " 到 " 即时零售 ",不只是购物方式的变化,更是生活方式的革命。

即时零售这场仗,就是电商大战 2.0,且注定是一场烧钱大战。阿里、美团、京东 …… 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而只要他们继续打下去,优惠券、补贴、红包就会像雪花一样飘来。

所以,下次当我们打开闪购京东、和美团的 App,看着那些诱人的优惠时,不妨会心一笑。因为这不仅是我们在薅羊毛,更是在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

我们的伟大,无需多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饿了么 淘宝 阿里 核心业务 巴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