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昨天
华为首款Pro Max来了!磁吸后盖设计成亮点,要正面刚苹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它,来了!"

2025 年 11 月 17 日,余承东在个人社交平台公开华为新品发布会的海报,官宣 Mate80 系列、Mate X7 于 11 月 25 日正式登场。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余承东社交平台带的机型小尾巴居然是 " 华为 Mate 80 Pro Max",这是 Mate 系列史上首次出现 "Pro Max" 后缀的机型。

(图源:微博 / 余承东)

在后续公开的官方视频里,华为 Mate 80 Pro Max 的真机首度亮相,双圆环的设计,基本证实了此前爆料 Mate 80 系列增加磁吸设计的传闻。

对华为而言,Mate 系列从来都不是例行更新的产品线,每一代的到来都是为华为后续产品和发展路径打下基础。而 Mate 80 系列、Mate X7 又将带来哪些影响行业的设计呢?

官方宣传视频中出镜的大概率为金色款的华为 Mate 80 Pro Max,背部双圆环的设计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镜组部分,相比起前代,Mate 80 Pro Max 居中留白部分占比较高,应该是为潜望镜组预留的底部空间;而下方隐隐若现的圆环,则被认为是为磁吸设计。

(图源:华为)

手机磁吸设计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早在 2020 年 iPhone 12 系列上,苹果就将其带到手机领域。对于苹果而言,目前官方仅将手机的 MagSafe 定位为无线充电配件、装饰配件的接口,并未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安卓阵营其实早已认识到磁吸的好,但过去五年没能真正铺开。根本原因不是 " 不好用 ",而是没有愿意为此重构机身结构的品牌。在多数安卓磁吸配件中,磁铁只贴在手机壳上,而不是系统级嵌入机身。但不得不承认,OPPO、小米都为自家的磁吸生态开发了足够多有趣的配件,例如补光灯、散热背夹等。

Mate 80 系列首发磁吸设计,大概率也会与鸿蒙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预想到的是,手机贴上车载支架,导航、车机控制、音乐不再手动切换;磁吸拍摄握把带来专业相机般的握持与快门体验等。当然,在 Mate 系列上推广磁吸,也能帮助生态伙伴们尽早确立相关标准,不会像安卓阵营一样碎片化。

磁吸以外,Mate 80 RS 非凡大师将独占 20GB 内存。在移动设备上,常见的高内存级别为 12GB、16GB 或 24GB,这是因为手机内存通常由多颗 LPDDR 内存芯片组成,而 20GB 这个不太常见的组合方式,很可能是华为为这款机型单独定制的方案。

这个方案,极有可能是华为为其端侧 AI 常驻内存做的准备。比如,你在刷短视频,AI 记得你刚讨论的内容;你在导航,AI 保持语义搜索的准备状态;相册的识图索引可以持续优化,而非偶尔运行。而这样一来,内存的占用自然会比其他机型更多些。

(图源:华为商城)

回到 Mate80 系列硬件本身,全系四款机型:Mate 80、Mate 80 Pro、Mate 80 Pro Max 和 Mate 80 RS 非凡大师,均配备侧边指纹 +3D 人脸识别,以及回归直面屏 + 直角中框设计。其中,Mate80 Pro Max 和 Mate 80 RS 非凡大师均配备四摄影像方案,双潜望长焦。

至于 Mate X7 折叠屏手机,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泄露,但基本能确定的是延续轻薄设计路线,背部 Deco 采用全新设计,影像部分有进步,内外屏都采用了新的比例。无论如何,作为年度旗舰,Mate 80 系列和 Mate X7 都将会是今年末讨论度最高的一批新机,不仅仅是一些新技术亮相,还有伴随新命名带来的争议。

在华为 Mate 80 系列|Mate X7 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官宣后不久,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微博:越来越多 Pro Max 来了,不过 6K 档最强的还是小米 17 Pro Max,4K 档最强的还是 REDMI K90 Pro Max。

(图源:微博 / 卢伟冰)

2019 年,苹果推出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 两款机型,后者定位为更大尺寸的 iPhone 11 Pro,除续航和显示尺寸外,两者并无明显差异。自此,Pro Max 这个后缀可以说是苹果非常有标志性的命名方式。在今年,小米突然跳过数字 16,改名为小米 17,并将大屏版本命名为小米 17 Pro Max,引起了不少争议。

而随后发布的 REDMI K90 系列,也同步将大屏版本命名为 REDMI K90 Pro Max。

但争议归争议,小米两款 Pro Max 新机口碑销量双丰收。微博 RD 观测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W45 周期,小米 17 系列销量达 211.8 万,而其中销量最高的为小米 17 Pro Max。REDMI K90 Pro Max 的销量也达到 16.6 万台,系今年子系旗舰里表现非常不错的一台。

玄学一点解读,「Pro Max」这个后缀的确为小米带来了不俗的流量,也获得不错的销量。同时也得益于小米 17 Pro Max,让小米首次跻身京东双 11 6K+ 价位机型竞速榜,甚至做到了国产品牌第一。

(图源:微博)

对于华为而言,重新命名 Mate 系列超大杯,自然不是为了讨这波流量,也不是为了冲击销量。毕竟前代 Mate70 Pro+ 销量一直很好,且今年双 11 榜单上进入了前十名。在我看来,华为采用 Pro Max 命名,本质上并不意味着随大流,而是选择与用户长期形成的认知体系直接对齐。对于一款目标价位可能覆盖 6000 元至 8000 元以上的旗舰来说,让用户能快速理解定位,比增加一个新产品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此次 Mate 80 Pro Max 从性能、影像到外围配置上,几乎都与 Mate 80 RS 非凡大师对标看齐,和定位稍低的 Mate 80 Pro 拉开距离,的确是名副其实的「Pro Max」版本。

那么,iPhone 17 Pro Max、小米 17 Pro Max 已经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华为正面对标的 Mate 80 Pro Max 能否享受到「Pro Max」的红利,刷新自身的销售记录呢?答案可能要等到 Mate 80 系列正式开售后才能得知了。

今年的手机市场,显然已经不是「谁冲高端」这么简单了。

过去这一整年,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在争夺高端用户的注意力,苹果依旧稳坐榜单冠军宝座,小米靠小米 17 Pro Max 在 6000 元以上站住脚,vivo、OPPO 继续在影像旗舰上扩张,荣耀试图守住 Magic 系列的席位。换句话说,今年的高端市场呈现出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

也正因如此,华为 Mate 80 系列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上半年,华为 Pura 80 系列表现不能说好,但确实没有 Pura 70 系列的热度高。的确,Pura 80 Ultra 一目双镜技术含量相当高,可曲高和寡,消费者对这样极致的影像旗舰似乎不太感兴趣。这也导致华为在高端市场暂时性失去新品的支持。

在定价可能覆盖 6000 元到 8000 元以上的段位,Mate 系列一直是国产品牌最稳定的冲线选手之一。尤其是今年,小米用 Pro Max 机型拿下高端手机席位,年末的小米 17 Ultra 蓄势待发,而 Mate 80 系列发布之后的表现,很可能将直接影响国产高端市场的年末走势。说白了,其实也就是能否成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拦路虎」。

当然,至于 Mate 80 系列能否重现 Mate 60 系列的荣光,还需要销售数据说话。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国产高端竞争愈发激烈的 2025 年,Mate 80 系列是关系到华为高端盘面稳固程度的关键新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为 余承东 安卓 ai 社交平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