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财经 严明会 此前,据港交所官网披露,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摩根大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悉,格林美于 2010 年 1 月 22 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又于 2022 年 7 月 28 日在瑞士交易所发行 GDR(全球存托凭证)。截至 9 月 23 日午间休盘,其 A 股总市值约 372 亿元。
招股书显示,格林美成立于 2001 年,是关键金属资源回收生产以及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的引领者,亦是全球新能源材料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
格林美成立于 2001 年,由许开华基于绿色生态制造的理想在深圳设立,围绕循环经济,打造有三大核心业务:关键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处理、新能源材料产销。

业绩方面,于 2022 年度、2023 年度、2024 年度及 2025 年截至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 293.92 亿元、305.29 亿元、332 亿元、175.61 亿元;同期,年 / 期内利润分别约为 13.32 亿元、11.62 亿元、13.28 亿元、8.43 亿元。
新能源材料是格林美收入的支柱,但业绩贡献占比从 2022 年的 74.2% 下降至 2024 年的 60.06%;与此同时,得益于印尼 Morowali 生产基地的产能释放,其来自关键金属资源业务的收入同期从 16.9% 提升至 30.4%;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业务则稳中有升,各期分别为 4.1%、4.9%、5.4%。
2025 年上半年,格林美收入构成中,新能源材料业务占比 58.2%,关键金属资源业务占比 30.5%,另外还有 11.3% 的收入来自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以及其他业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格林美在多个细分领域位居全球前列。在资源回收领域,按 2024 年回收量计,镍、钴、钨资源回收量居中国第一,退役锂离子电池第三方回收量国内第一,MHP 权益产量全球前三。按 2024 年出货量计,为全球第二大三元前驱体供应商,市场份额 19.7%;全球最大高镍三元前驱体供应商,市场份额 37.4%;全球第二大四氧化三钴供应商,市场份额 20.2%。
在今年 6 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格林美方面表示,2024 年其三元前驱体材料全年出货量达到 18.90 万吨,同比增长 5%,稳居全球市场前二;四氧化三钴全年实现销量 20,664 吨,同比增长 88%,占全球四氧化三钴供应量的 25% 以上,步入全球前二的市场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比如新能源材料中的四氧化三钴,平均售价自 2022 年的 27.02 万元 / 吨跌至 2024 年的 9.83 万元 / 吨,跌幅 63.62%,2025 上半年反弹至 14.78 万元 / 吨。
2022 年 -2025 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平均售价从 10.75 万元 / 吨降至 8.28 万元 / 吨,降幅 22.98%;三元前驱体平均售价从 19.49 万元 / 吨降至 10.28 万元 / 吨,降幅 47.26%。

同样下跌的还有关键金属资源产品,自 2022 年以来其钴产品平均售价由 44.22 万元 / 吨跌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6.85 万元 / 吨,跌幅 61.90%;镍产品价从 2023 年的 11.38 万元 / 吨下滑至 9.85 万元 / 吨。尽管格林美表示采用 " 金属价格加工费 " 模式,但原材料跌价导致 2023 年存货减值损失 7.65 亿元,直接吞噬净利。

海外市场方面,2022 年 -2024 年以及 2025 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间),格林美海外收入分别为 99.36 亿元、90.55 亿元、78.48 亿元、55.32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 33.8%、29.7%、23.6%、31.5%。格林美表示,海外收入贡献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此次赴港 IPO,格林美瞄准的也是全球市场。意图通过港股平台融资,加速其印尼生产基地等国际化布局,整合全球资源。
相关公司:格林美 sz00234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