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存储产业再度出现剧烈波动,闪迪在合约端率先将 NAND 闪存价格大幅上调约 50%,引发整个行业连锁反应。随着涨价信号快速传导至上游晶圆厂及下游模块厂商,三星电子、SK 海力士、铠侠等全球主要 NAND 生产商纷纷开始酝酿新一轮提价,业内人士透露,三星内部讨论的涨幅目标甚至达到 20% 至 30% 以上。在需求旺盛、库存偏低、产能控制持续的背景下,此轮涨价不仅反映了供需格局的深度变化,也成为影响消费电子、服务器、企业级存储价格体系的重要变量。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本轮涨价虽由个别厂商率先推动,但背后是全球存储产业进入新一轮周期的结构性因素。

推动涨价的直接原因在于供给端持续收缩,而需求端在 AI 和数据中心扩容的带动下保持高景气。去年以来,多家存储厂商陆续执行减产策略,以应对前期价格长期低迷导致的毛利下滑。进入 2025 年,随着行业库存逐步去化至合理区间,供给端收缩的效果开始显现。与此同时,AI 训练与推理需求爆发式增长,推动全球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扩张,高容量固态硬盘与企业级存储需求明显提升。在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之下,NAND 价格自然具备上行基础。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存储厂商普遍认为当前价格并未恢复至合理利润区间,因此具备进一步提价的动力。
闪迪此次高幅度的合约价调整,在业界引发了明显的示范效应。由于涨幅高达 50%,部分模块厂商为等待更明确的价格信号,已暂停新一轮对外报价,并开始调整库存和采购节奏,以应对价格快速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和众汇富认为,闪迪主动提价的举措具有强烈的市场信号性,意味着龙头企业已开始尝试通过价格手段引导行业重回盈利通道。随着其他厂商陆续跟进,NAND 行业有望从此前长达两年的价格低迷中逐步恢复。
在一线制造商中,三星电子的定价策略备受关注。作为全球最大 NAND 供应商,三星拥有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定价能力,因此其每一次内部会议的价格讨论都能够对市场预期造成冲击。据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三星正在与主要客户沟通下一轮合约框架,涨幅区间被设定在 20% 至 30% 以上。尽管最终涨幅仍需根据季度需求变化调整,但三星释放的价格信号使得市场对供给紧缩状态形成了更强预期。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龙头厂商开始同步加强价格纪律时,行业整体通常处于涨价周期的前半段。
与三星同步,SK 海力士、铠侠、美光等厂商也已启动新一轮产能管理措施,包括减少成熟节点产出、延后部分新产线启动、提高高层堆叠 3D NAND 的比例等。由于高层数工艺成本更高,亦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边际成本水平,价格上涨成为必然选择。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当前多家厂商仍维持低库存运营模式,这使涨价具备持续性,而非短期的策略性动作。
涨价对产业链的传导效应已在多个环节显现。对于中游模块厂商而言,原材料成本的急速上升将直接压缩利润空间,若无法迅速调整产品定价,将面临明显盈利压力。因此部分厂商选择延迟报价或优先供应高毛利产品,以保障经营质量。对于终端厂商而言,无论是消费级 SSD、笔电、智能手机,还是企业级服务器和 AI 训练设备,存储成本的变化都会触及产品定价策略,对研发规划和生产节奏产生影响。和众汇富认为,若涨价在未来两个季度持续,预计下游部分整机厂商将采取降配、延后新品上市等方式缓释压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涨价不仅是周期性反弹的结果,也反映了行业结构性变化。NAND 行业在经历了多年扩产竞争后,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全球产能高度集中于三星、SK 海力士、铠侠、美光等少数巨头。在资本开支大幅下降、先进工艺投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存储器厂商更倾向通过产能控制实现价格稳定,而非简单依靠规模驱动市场竞争。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行业结构将使未来 NAND 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受到上游厂商的协同影响。
综合而言,闪迪大幅上调 NAND 合约价格已触发行业整体性的涨价周期,主要存储厂商纷纷酝酿跟进,AI 需求的持续高景气与产能管理的加强共同推动行业价格体系重建。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涨价行列,全球 NAND 市场正迎来新一轮上行阶段,供需紧平衡格局将进一步强化。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如何在涨价周期中制定更前瞻性的库存策略和产能规划,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