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15小时前
港股退市,回A闯关:振石股份IPO背后的关联交易隐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振石股份与 A 股上市公司中国巨石存在巨额的关联交易。

文 / 每日财报   南黎                                                             

              

11 月 18 日,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振石股份 ")将在上交所上会,拟冲击沪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振石股份前身恒石有限曾于 2015 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19 年私有化退市。公司主板 IPO 于今年 6 月获受理;7 月,振石股份被抽中 IPO 现场检查。 昔日港股退市,今朝回 A 闯关,此次回 A 之旅能否顺利完成?

业绩波动 上半年应收账款占收入 4 成

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纤维增强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公司 2024 年风电玻纤织物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35%,位列全球第一,产销规模全球领先。

在行业龙头光环之下,公司的业绩表现却呈现波动态势。业绩方面,2022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2.67 亿元、51.24 亿元、44.39 亿元及 32.7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74 亿元、7.9 亿元、6.08 亿元及 4.04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收入确认及资金回笼方面存在一定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 22.48 亿元、19.20 亿元、21.08 亿元和 26.53 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2.67%、37.47%、47.48% 及 40.51%,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振石股份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该现象主要源于其收入结构的季节性特征——下半年收入通常高于上半年,且其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风电叶片制造商,信用期限相对较长,因而导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高。

若未来下游客户经营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可能面临部分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报告期各期末,振石股份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为 1.23 亿元、1.03 亿元、1.26 亿元和 1.84 亿元。

IPO 前高额分红 11 亿、

行业红海下逆势扩张

振石股份此次 IPO 计划募集资金 39.81 亿元,主要投向包括玻璃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建设、西班牙生产建设项目以及研发中心与信息化建设。其中,超过 37 亿元将用于产能扩张,凸显公司对规模增长的野心。

然而,这一扩产计划正面临严峻的行业现实。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报告,2024 年中国风电玻纤织物总产能已达到 320 万吨,而市场需求仅为 240 万吨,产能过剩率高达 33.3%,行业平均开工率普遍低于 70%。

与此同时,振石股份自身的产能利用率也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从 2022 年的 91.52% 下降至 2024 年的 81.72%,反映出其现有产能尚未得到充分消化。

尽管公司在招股书中援引 " 双碳 " 政策与风电市场的长期潜力,强调扩产的必要性,但行业整体供给过剩的现状仍令市场对其产能消化能力产生疑虑。

发行前,张毓强、张健侃父子合计控制公司 96.51% 的股权,即便发行后仍将持有 72.39% 至 86.86% 的股份,形成绝对控制局面。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公司在 2022 年与 2023 年累计现金分红高达 11.4 亿元,张氏父子据此获得约 11 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债务规模攀升,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其资产负债率 69.27%。短期借款余额为 18.88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达 6.05 亿元,金融机构借款占负债比例接近七成,短期偿债面临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振石股份 " 高额分红+高负债+巨额融资 " 三者并行的资本操作,不仅令市场质疑其 IPO 的必要性,也对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持续推进大规模产能扩张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疑问。

每 10 元收入 6 元流向关联方  

独立性存疑  

根据招股书披露,振石股份与 A 股上市公司中国巨石同根同源,彼此间存在深厚的渊源与紧密的资本联结。

回溯历史,中国巨石的雏形可追溯至 1969 年石门东风布厂,1972 年,同为创始人的张毓强引进旧拉丝机,正式启动玻璃纤维生产。2008 年,中国巨石产能突破 90 万吨,首度登顶全球玻纤产能榜首。

振石股份的前身恒石有限成立于 2000 年,2023 年完成股改并更名,振石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同时持有中国巨石 16.88% 股权,形成 " 振石系 " 的紧密关联。

从管理层层面来看,张毓强作为振石集团实际控制人,现任中国巨石副董事长,其子张健侃则身兼振石股份董事长与中国巨石董事。此外,张健侃的表弟李幸男任振石股份的监事。

振石股份在招股书中自称具备 " 全球第一 " 的行业地位,离不开兄弟企业中国巨石的助力。

作为全球产能最大的玻璃纤维供应商,中国巨石不仅是振石股份的主要供应商,更是其第一大供应商。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揭示了关联交易的紧密程度:报告期内,振石股份关联采购占营业成本比例长期徘徊在 70% 左右,2022 年高达 70.49%,2025 年上半年仍达 69.31%。

其中,对中国巨石的采购额占比更是一度超过 60%,2024 年攀升至 62.43%,这意味着公司每创造 10 元收入,便有 6 元成本流向关联方。

这种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的模式,不仅凸显了供应链风险,更引发对交易定价公允性的质疑。招股书中强调相关交易遵循市场原则,但在实控人交叉任职、股权层层关联的背景下,难免让人担忧公司独立性是否受到影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闯关 ipo 关联交易 港股 元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