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6小时前
积极反馈业绩基准新规,基金公司关注哪些细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近段时间公募行业迎来监管政策密集落地期,包括《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在内的一系列文件相继下发,围绕业绩比较基准规范、投资风格管控展开,旨在纠治 " 风格漂移 " 问题,推动行业回归 " 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 初心,构建更规范透明的行业生态。

面对改革的深入推进,基金公司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全面投身新规学习研讨、意见反馈与落地筹备工作。记者了解到,各家机构纷纷组织产品、投研、风险合规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系统梳理新规对业务实操的影响,一方面积极认同新规对行业长期发展的正向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结合自身业务实际,聚焦基准调整、投研适配、考核机制等关键环节,审慎梳理实操痛点与优化建议,全力确保反馈意见贴合监管导向与业务实际,为新规平稳落地与行业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据了解,《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的征求意见需在 11 月 15 日之前提交反馈,而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及操作细则的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 11 月 29 日。

有基金管理人对记者表示,在新规推动下,基金公司将强化投研团队建设,搭建梯队化人才培养机制,降低对单一基金经理的依赖;投资策略上紧扣基准核心特征,更加强调精细化运作,资产配置更强调与基准的匹配性;同时,加强平台的投研支持、风控体系与长期考核机制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其成为基金经理坚守风格、稳健运作的重要支持,为 " 基准锚定 + 超额收益 " 提供支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政策密集落地,公募基金迎规范发展新周期

2025 年 10 月 31 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基金业协会同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作为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关键举措,此次新规旨在提升投资风格清晰度,纠治 " 风格漂移 " 问题,引导行业回归 " 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 初心,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回报。新规突出业绩比较基准的表征、约束、评价作用,健全多道防线,明确基准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要求管理人建立全流程内控机制,将业绩表现与基金经理薪酬考核紧密挂钩。

紧接着,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名单及运作说明下发,基准库分为一类库(69 只指数)和二类库(72 只指数),采取动态管理机制,为基金管理人选择业绩基准提供清晰参考框架。同时,基金业协会起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要求主题投资基金建立 " 风格库 ",严禁名实不符,进一步强化投资风格管控。

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不仅填补了公募基金监管规则的空白,也是推动境内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规范化,强化投资管理的纪律性的 " 关键一步 ",将引导行业机构回归 " 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 的初心,构建更加稳定的投资风格,更好发挥公募基金价值投资工具属性,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回报,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

实操层面审慎反馈,聚焦优化调整细节

在积极认同新规核心导向的同时,基金公司结合业务实操,正在就具体执行层面的问题提出审慎反馈。记者了解到,反馈重点集中在基准调整、投研适配、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

举个例子,华北某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主动基金可能会面临基准约束与投资运作的适配问题," 基金经理的持仓都是经过专业判断的最优选择,另外如果所有产品都过度贴近基准运作,是否也会影响到主动基金的价值发现 "。

另一家大型公募人士也表示,公司梳理了多项实操层面的技术细节问题,已纳入反馈材料。例如,基准 " 宽转窄 " 等操作细节尚不明确," 产品在具体操作细节上存在一些疑问,主要是要问问监管具体操作标准。"

他还透露,也有基金经理反馈了贴合基准和超额收益相关的考量:" 公司内部也在讨论,感觉新规也允许赚取超额收益基础上的偏离,但是公司要有管理,这里不知道怎么弄,可能这个点也会反馈下。" 还有人认为薪酬等考核影响主要针对权益基金,债基和指数基金受影响较小," 公司已通过内部会议开展沟通讨论,后续将持续梳理完善反馈意见 "。

对此,沪上某公募产品部人士有不同意见。在他看来,业绩基准新规强化了投资风格的表征意义,同时为管理人保留了合理运作空间。" 新规并没有完全禁止偏离基准,只是要求建立明确的偏离管理机制,完全不能偏离运作就等同于指数基金了。实际上是在风格不偏离的前提下允许选股操作,比如科技主题基金不会偏离到消费领域,整体类似指数增强产品的运作逻辑。"

他同时提到,目前新规尚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不确定性较多,涉及基金数量广泛,且针对不同基金设置了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差异化调整时间,还有两年的过渡期可供缓冲。

" 对于未来新设的主动权益产品,在新规要求下要严格贴合基准,若想要提高跑赢基准的概率,基金管理人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更加严格地精选个股,捕捉个股阿尔法。同时也可以借助模型筛选出具备上涨潜力的标的,弥补主观选股的盲区,避免因个人判断偏差导致的风格漂移。" 华南某公募人士告诉记者。

机构积极响应,构建适应新规的运作体系

面对监管改革的深入推进,多家基金公司第一时间组织研究学习、反馈意见建议,同时积极布局,从投研体系、产品布局、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调整,主动适应监管要求。

上述沪上公募产品部人士表示,该公司已组织多部门开展新规研讨,目前仍在梳理细节反馈。" 监管意图是通过明确基准约束提升行业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内部正在系统梳理新规对各类产品的影响,确保反馈意见既符合监管导向,又贴合业务实际。"

他还指出,虽然新规落地执行会带来一定工作量,例如对业绩基准的更换、对基金合同的修改等等,但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调整肯定是有个过程的,但规范基准管理能减少行业乱象,让主动基金的价值更好地体现,最终受益的还是投资者和整个行业。"

上述华南公募人士则对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有着清晰判断,认为新规将推动行业竞争格局深度调整。

在他看来,首先,新规倒逼行业更加精细化运营,投研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基金公司会加大投研投入,推动投研从 " 个体驱动 " 转向 " 体系驱动 ",通过团队协作和行业深耕挖掘优质标的。同时,投资者服务也成为竞争关键,通过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投资者粘性,这种 " 投研 + 服务 " 的双轮驱动模式或将成为行业竞争常态。

其次,产品体系向多元化、差异化转型。行业将从 " 供给驱动 " 转向 " 需求引领 ",产品布局更贴合不同投资者需求,更加细分、更具差异化,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竞争格局。

另外,机构间的竞争将从规模比拼转向质量较量。过去靠爆款基金冲规模的模式失效,转而聚焦长期业绩稳定性、投资者实际盈亏等核心指标,比如通过提升基准匹配度、控制风格漂移来增强产品竞争力。

放眼未来,随着新规通过多重机制对业绩形成硬约束,缺乏持续超额收益能力的产品或管理人会加速被市场淘汰。上述大型公募人士直接指出,监管明确了基准的设定、修改及纠偏机制,长期偏离基准且无超额收益的产品会被要求整改,整改无效则可能被终止运作。另外,随着浮动管理费机制的推行,若产品业绩明显低于业绩比较基准,将适用低档费率,进而对管理人的收入和经营产生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基金 基金公司 考核 基金经理 公募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