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1 月 14 日讯(记者 石雨)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迎来一波小热潮。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信息,近一周内,陆续有中再产险、英大泰和人寿、平安产险、紫金财险、招商局仁和人寿发行或拟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11 月 11 日,英大泰和人寿发行 25 亿元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 2.3%,两日后,中再产险成功发行 40 亿元资本补充债,票面利率为 2.2%。
同时,据记者梳理,平安产险、紫金财险、招商局仁和人寿分别将在 11 月 18 日、19 日,发行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 60 亿元、5 亿元和 8 亿元。
募资用途,各险企口径统一,用于补充资本,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为业务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2023 年、2024 年,在 " 偿二代 " 二期框架下,险企面临集体性偿付能力压力,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成为重要补充资本、提升偿付能力的路径,加之发债成本降低,保险业迎来发债热潮。
在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达标的硬性指标外,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执行总监李柯莹向记者分析指出,险企诉求一方面是优化资本结构,相较于增资扩股,债券发行具有不稀释股权、成本可控的优势,既能补充附属资本,又能为巨灾赔付、重大事故理赔等突发风险事件储备缓冲资金,提升极端情形下的抗冲击能力。
另一方面,则可以强化资本与业务的动态适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其表示,通过灵活把握发债时机与规模,机构可根据业务发展节奏、风险资本消耗特点精准补充资本,避免资金闲置或不足,实现资本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前两年发债规模、频次持续上涨不同,今年险企发债并未延续上行趋势,而是出现步调逐步放缓、规模同比下行的现象。
据蓝鲸新闻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共有 19 家险企发行 20 笔资本补充债(含永续债),合计发债规模约 737 亿元,与 2024 年全年约 1200 亿元的发债规模显然存在一定 " 距离 "。

(制表:蓝鲸新闻)
另一方面,从发债频次来说,尽管有 2 月至 3 月和近期的两度发债热潮,但 4 月至 9 月一度进入发债 " 空白期 ",今年下半年,共有 9 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合计约 240 亿元,环比、同比均有所下滑。
李柯莹向记者分析道,首先,经过前期大规模发债,多数公司偿付能力已达标或接近达标,融资紧迫性降低、发债需求减弱。此外部分公司已完成高息旧债置换,进入债务平稳期。与此同时,部分险企已达到监管要求的发债上限约束。" 央行对保险公司发行包括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内的资本补充债券实行余额管理。在核定余额有效期内任一时点,发行人存续资本补充债券余额不得超过核定额度。"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险企发债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财险公司正成为近期发债 " 主力 "。今年 9 月以来发债规模排在前三位的均为财险公司,分别是平安产险、国寿财险与中再产险,发行规模分别为 60 亿元、45 亿元和 40 亿元。
" 过去,较高的盈利波动性曾限制许多财险公司通过资本补充债强化资本充足率。过往历史显示财险公司更依赖增资扩股支持增长 ",惠誉评级亚太区保险机构评级高级董事王长泰向蓝鲸新闻记者分析指出," 低利率环境叠加承保表现改善,使部分财险公司能够通过债券市场筹资以支持扩张。承保盈利能力的增强提升了其承担资本补充债利息成本的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