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总结 2025 年的一个关键词,我头脑中想到的第一个词汇,一定是 "AI"。从各家先后迭代大模型产品,到各类 AI 工具的爆发式增长,"AI" 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前,将脑海中绝妙的 " 创意 " 转变为可感的 " 现实 ",往往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技术资源与时间,但现如今的 AI,正化身为 " 神笔马良 ",将普通人脑海中那些 " 混沌 " 的灵感,迅速绘制成真切可感的作品。
AI 正在让更多人的想法落地
最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 " 喜茶 DIY 定制喜贴 ",就是观察 AI 赋能个体创意的一个窗口。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简单的 " 定制喜贴 " 就经历了数次迭代:从最开始用户自发手绘,迭代到使用 iPad 和 Apple Pencil 进行更精细的创作。随后技术爱好者们入场,通过抓包分析找到了上传接口,实现了 " 预绘制 " 作品的上传,最终有人更进一步,制作了自动化的 GUI 页面,让普通人也能一键上传自己的设计。

而在 " 技术宅改变世界 " 的呼喊中,我们也观察到一个更为亮眼的现象,那就是 AI 正在帮助更多没有编程经历的人,去创造自己需要的工具。

用户使用自然语言的 prompt 完成网页制作
有用户在定制喜茶喜贴的时候发现,喜茶仅支持上传小尺寸、PNG 格式的黑白图片。为此这位用户没有任何计算机背景,借助 Claude 等 AI 工具,仅通过自然语言描述,便快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用于制作和处理 PNG 图片的网页工具。

我也实测了一下,这个小工具并不是简单的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而是将图片转换成对应分辨率,并且能够变为点阵黑白图片。你甚至可以通过这项工具去调整包括对比度、Gamma 值、网格大小等等数值,最终输出为一张能够打印的图片。
这件事的意义在于,AI 彻底缩短了将想法落地的时间。过去,这个看似小小的工具,可能需要前端程序员花费数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现在,一个有创意的 " 想法 " 加上 AI 的辅助,只需很短一段时间就能生成可用的原型,而且使用 AI 工具还能通过自然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快速迭代,让工具变得更加易用。
在这里面,AI 扮演了 " 加速器 " 和 " 赋能者 " 的角色,它让创意不再是停留在一个脑海中的想法,而是将每个人都能行动起来,将门槛降到了最低。
AI 让 " 非专业 " 成为新常态
事实上,得益于 AI 的进步,越来越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也能够借助代码的力量获得成长。在前不久苹果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届移动应用创新赛上,大赛主办方就表示今年有高达 80% 的参赛学生来自非编程专业,这在十年前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

第十届移动应用创新赛现场
这 80% 的 " 非专业 " 学生,绕过了传统编程中复杂繁琐的语法和工程难题,将全部精力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 " 创意 " 领域。他们借助 AI 工具来生成代码、调试 Bug、优化逻辑,最终将自己的想法成功落地。而支持自然语言编程的 AI 工具,如同一个 7x24 小时的技术合伙人一般,总能快速地将他们脑中的想法 " 翻译 " 为计算机语言,并直接将结果展示出来,通过更直观的方式给大家反馈。

这个现象也让我们看到,在 AI 时代," 创意 " 在当今正在变得宝贵且重要。在人人可以实现自己创意的今天,谁能想得更好、更巧、更能解决问题,就成为了竞争的关键。
用 AI 将 " 混沌 " 的灵感变为现实
今年,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那就是 AI 正在成为人类大脑的延伸,形成一种全新的共生关系。事实上,当前我们远未触及 AI 的上限,或者可以说 AI 本身就没有上限,它可以高效处理逻辑、执行和生成,而人类则负责提出问题、定义价值和注入灵魂。
我更愿意将 AI 比喻为 " 神笔马良 "。它能将我们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混沌的、难以言状的灵感具象化,变为可触可感可观察的东西。而这种具象化,也会帮助我们产生更多且更深层次的思考,形成正向循环。在这个过程中,AI 不是在取代人类,而是让人们能够从繁重的执行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创造的本源。
AI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改变,也让创意的价值得到了回归。当动手实现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真正拉开我们之间差距的,就是那些独特的想法,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无论是喜茶事件里那些 " 技术宅 " 的狂欢,还是应用大赛上 " 非科班 " 学生的惊艳亮相,都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这是一个属于 " 创想家 " 的黄金时代。
现在最重要的,已经不是 " 我有没有能力做 ",而是 " 我到底想做什么 "。所以,让我们放开手脚,把 AI 当成那支笔,去把脑海中那些伟大的思考和绝妙的创意,一个一个画出来,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一部分,甚至去改变这个世界。大胆去尝试吧,去探索,去突破我们和 AI 的想象边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