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人物 16小时前
私密录音,创飞顶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文艺片神坛快被掀翻了。

10 月底起,青年编剧古二(本名程骏年)不断曝光多段私密录音,主角是著名导演王家卫。录音中,王家卫与《繁花》署名编剧秦雯随口闲聊:唐嫣 " 很装 ",游本昌 " 不是省油的灯 ",陈道明 " 阴阳同体 ",女性观众实际上很 low……

录音真伪有待验证,但言语之粗俗,令人错愕。王家卫那副遮住一切的墨镜,在这几段录音里碎成尘埃。

舆论迅速沸腾。王家卫遭到前所未有的道德审判,演员被卷入风暴,也不乏有批评声指出古二以曝光为报复,利用自己的弱势处境,用舆论私刑换取正义。

但更多人对古二表示理解。早在几个月前,古二便在社交平台发声,只不过比起当下激起的巨浪,当时反响微弱。

他发布长文和录音,证明自己曾深度参与《繁花》剧本创作,设计多场重头戏,但最终编剧署名仅为秦雯一人,他的署名为 " 前期责任编辑 "。他还称曾兼任王家卫 " 生活助理 ",月薪仅几千元,长期过劳致其 " 肯尼迪病 " 病情加重。

引发关注后,《繁花》剧组发布声明进行谴责,古二的账号很快被封。在很多人看来,古二如今选择玉石俱焚,是维权无望后的无奈之举。

从表面上看,王家卫 " 神格 " 破裂,古二复仇成功。

但实际上,这场纷争没有赢家。《繁花》剧组再次发布声明谴责古二,王家卫仍旧保持诡异的沉默,而那些真正为《繁花》付出心血的演员却被舆论中伤。

神坛崩塌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这一次,人们看见了影视行业的弊病,创作者与权力之间的裂缝,它们早已存在,只是终于被录音放大。

在片场,很少有人敢说自己听懂了王家卫的话。

拍戏第一天,辛芷蕾在王家卫的要求下,和胡歌在黄河路上来来回回走了一整夜。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走,也不知道要走去哪儿。最后这场戏只留下了短短几秒的镜头。

唐嫣进组后,连续三天不敢说话。因为她发现自己听不懂王家卫的意见。当她无助地张望演对手戏的胡歌时,她发现彼此都同样茫然。

她不敢追问,只能点头附和,努力调动全身感官去揣摩导演的意图,试图寻找墨镜背后的那双眼睛。可惜,她始终看不清。

唐嫣与胡歌《繁花》幕后花絮

《繁花》原著中," 不响 " 出现 1000 多处,代表着暧昧与留白—— " 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的、没规划的,自我为难的、为难别人的,都不响。"

三十年来坚持以墨镜示人的王家卫,确实 " 不响 "。

他的戏从来没有固定剧本,编剧随时被召来修改,演员每天到片场才能拿到新的台词。没有人知道别人的戏份、布局或人物走向,被迫依赖王家卫去理解角色。

这种 " 不响 ",是一种不确定性。由不确定性生出的压抑、焦虑和恐惧,平等地蔓延在每个人身上。

胡歌也不例外。刚进组时,王家卫每天一对一辅导他和陈龙,但声音极轻,难以听清。直到有一天,胡歌忍不住问陈龙:" 他的话,侬到底听懂了伐?" 陈龙摇头。那一刻,他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原来大家都听不懂。

胡歌与陈龙分享《繁花》幕后故事

王家卫的 " 不响 ",既是一种创作方法论,也是一种构建权力秩序的方式。

拍戏时,他习惯沉默,那副黑如深渊的墨镜忠实地遮住他的双眼,他能洞察众人,众人却始终看不透他,难以摸清他的真实想法。

唐嫣曾问王家卫,为什么这么坚定地选择自己?王家卫回答,在她身上看到一股 " 傻气 ",她是个 " 老实人 "。

但在曝光的录音中,唐嫣的真诚却成了他口中的 " 很装 "。

因为她习惯早到片场,王家卫特意设计 " 让老师先到,学生后到 " 的戏码,打破她原本的节奏,从而重新掌握主导权。

有网友指出,年轻女性被中年男人评价 " 装 ",要么是说她有点娇气,要么是说她一本正经、不会讨好、不会来事儿。唐嫣更接近于后者。

唐嫣《繁花》幕后花絮

接到《繁花》时,她手上还有两部戏可选。工作人员都劝唐嫣考虑接再新一部戏,因为《繁花》除了一部小说和一个王家卫,一切都是未知,更重要的是,王家卫 " 一剪没 " 传闻太盛。

但王家卫一句 " 你就是汪小姐 ",唐嫣便扎进剧组三年。

彼时,她刚过不惑之年,正值转型关口。同为 "85 花 " 的赵丽颖在影视圈稳扎稳打,话题女王杨幂持续发力,刘诗诗复出动作频繁,唐嫣却销声匿迹,被嘲 " 最废 85 花 ",还因为 " 不上进 " 上了热搜。

唐嫣的执着也让剧中饰演范总的董勇心生敬意,他在采访中称," 三年时间里我都抽空去拍了两部戏。但她没有,她一直守着角色,守着剧组。"

但那三年,也让唐嫣吃足了 " 不响 " 的苦头。

汪小姐半夜开车营救宝总的名场面,她拍了整整一夜。因为哭戏太多,她的眼睛肿得像金鱼眼。NG 最多的一场戏,唐嫣更是拍了 86 遍,一度心态崩溃。

唐嫣分享与王家卫合照,眼睛哭得红肿

不只是唐嫣,一旦落到王家卫手里,无论多老的老戏骨都得脱胎换骨,一场戏拍上几十遍,磨到他们怀疑自己不会演戏为止。

录音中被称为 " 不是省油的灯 " 的游本昌,接演《繁花》时已年近九旬。他习惯即兴表演,不适应王家卫一场戏重复拍摄多次的方式,但为了不耽误剧组进度,他每天利用闲暇时间把台词和走位重复几十遍乃至上百遍。

剧播出后,游本昌火出圈,为了给年轻演员机会,他还主动放弃白玉兰奖提名。

《三联 . 生活周 . 刊》记者问他,作为高龄演员,如何承受这种以夜戏为主的高强度工作?游本昌没有多言,只是捏了捏自己的手腕,示意比以前细了不少。

如果曝光的录音属实,人们不得不怀疑:王家卫不计成本地延长拍摄周期,损耗演员的精力和自尊,这种奢侈的拍摄方式究竟有几分源于完美主义,又有几分出于 " 拿捏 " 演员的算计?

董勇也是 " 王家卫受害者联盟 " 成员之一。有一场戏他拍了整整 30 条,拍到怀疑人生,拍完最后一条,王家卫告诉他,第一条最好。

《繁花》路演时,他特意讲起这段经历,意味深长地向王家卫致谢。

他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大结局时他给范总设计了一场戴着墨镜的戏。王家卫不解问道:" 戴墨镜干什么?我看不见你的眼睛了。" 董勇答道:" 我在致敬侬。"

幽默、体面,又带着一丝反讽。

董勇谈《繁花》幕后故事

拍戏几十年鲜少恶评的马伊琍,也在王家卫手下吃尽苦头。一场穿高跟鞋爬上凳子换灯泡的戏,王家卫为了捕捉她 " 像看空气一样 " 的眼神,从深夜 11 点一直拍到凌晨 2 点。

为了拍出他想要的感觉,马伊琍穿着高跟鞋反复上上下下,但连续拍了几十条,王家卫都不满意,他称:" 你这个条数,NG 前十名都没进去,他们不都活得好好的吗?"

那晚,马伊琍焦虑到失眠,反复复盘。第二天,她按照王家卫要求的方式表演,没想到五六条就过了。

那一夜,更像一场关于 " 懂不懂导演 " 的考试。面对这位掌控全局的 " 大家长 ",演员除了顺从,别无选择。

马伊琍《繁花》剧照

辛芷蕾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场戏,她和王家卫发生分歧,僵持之后,她遭到 " 冷处理 ",剧组的人不敢和她多说话。她隔了一个月,才再次见到王家卫。

那段时间,辛芷蕾陷入内耗。那个总把野心写在脸上的她,开始学会收起锋芒。她反省自己不该质疑王家卫,应该要信任王家卫才能把戏拍得更好。

王家卫的不响,最终让所有人学会沉默。

辛芷蕾与胡歌餐桌谈话的戏

导演让她走去阳台,二人发生分歧

马伊琍后来在一次采访中说:" 很难用语言去形容这三年的工作。三年前的眼神是很懵懂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三年后杀青的时候,其实眼神里是有疲惫的。"

三年来,被磨得疲惫不堪的演员们,也确实有收获。

唐嫣凭借汪小姐一角,摘去 " 傻白甜 " 的标签,口碑与奖项双丰收;辛芷蕾把风情万种的李李演活了,也演火了;胡歌饰演的宝总深入人心,在转型的路上越走越稳。

但他们最该感谢的,不是王家卫选择了他们,而是那个被逼到极限、仍然撑下来的自己。

在王家卫的镜头里,演员、编剧、甚至他自己,都成了被凝视的对象。只不过,当镜头太久对准他人,墨镜后的那个人,也终究会被看见。

在银幕前,很少有人敢说自己看懂了王家卫的电影。

录音曝光前,王家卫被文艺青年奉为 " 文艺之神 "。他的电影和他的墨镜一样,带着神秘而新奇的滤镜,让人看不透。

在中国香港电影走向滑坡的九十年代末,商业片神话难以续写。王家卫用浓郁的色彩,抽帧卡顿、畸变的镜头,欲说还休的故事,开创了独树一帜的意识流美学风格,为港片注入更多艺术性,也赢得了电影节奖项与赞誉。

随之而来的,是神化。王家卫成为一种符号,一种风格,也是一种信仰。

著名导演昆汀 · 达伦蒂诺也是王家卫的忠粉

在光环之下,他一场戏重复拍摄上百条的偏执,被解读为天才的任性,他对演员的反复要求,被视为对艺术的执着,当年的片场故事一度被奉为美谈。

拍摄《一代宗师》时,张震在他的要求下苦练八极拳三年,练到能参加比赛的专业级水准,但最终出场不到 10 分钟。

宋慧乔被王家卫留在剧组三年,几度萌生想要逃离的念头,却被扣留护照,阻止回韩国。最终,她的戏份被剪得只剩 6 分钟。

张智霖也曾参与过《一代宗师》的拍摄,结果被无情地 " 一剪没 ",仅留下一个正面。另一个背影,是张震补拍的。

天才的神话,总是从别人的疲惫开始。

宋慧乔在节目中回顾拍摄《一代宗师》的往事

回望这一切,在以导演为中心的权威的体系里,所谓艺术,往往以牺牲为代价,奉献被误认为是敬业,顺从被包装成热爱。

许多曾与王家卫惺惺相惜的演员,后来也不再重返他的片场。

张曼玉婚后一个月,被王家卫叫去拍《花样年华》。她以为拍摄周期不过 3 个月,却被困在剧组一年,没有时间与丈夫相聚。

王家卫凭此片留名影史,张曼玉获奖无数,但婚姻破裂。张曼玉虽然对外声称 " 不怪王家卫 ",但 2004 年拍《2046》时,她中途辞演,从此不再合作。

张曼玉谈王家卫

张国荣拍完《春光乍泄》后,也与王家卫不欢而散。

在南美拍摄期间,张国荣感染阿米巴细菌,想要回中国香港,却被扣下护照。在一期访谈节目上,张国荣坦言:" 我跟王家卫八字不合,拍他的电影一次比一次危险。"

比起身体上的伤害,更难以承受的,是对隐私的利用。

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专业影评人舒琪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春光乍泄》对张国荣是一种剥削,甚至是一种伤害。

在他看来,王家卫聪明地利用观众对张国荣私生活的好奇,将他与角色划上等号。他还用《霸王别姬》进行对比,称陈凯歌导演保护了张国荣,王家卫却没有做到。

张国荣认为自己和王家卫八字不合

片场,看似是制造艺术的地方,却有着森严的等级秩序。不只是王家卫,很多 " 作者型导演 " 的神话,都建立在类似的权力结构之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斯坦利 · 库布里克导演的《闪灵》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恐怖片之一。但比电影更可怖的,是导演对女主角谢莉 · 杜瓦尔的折磨。

在折磨演员的偏执程度上,库布里克与王家卫如出一辙。为了拍出完美的画面,他一场戏经常重复拍摄数十遍,但从不解释原因。

拍摄的九个月期间,谢莉几乎每天要哭喊 12 个小时。有一场她在楼梯上挥舞棒球棍的戏,被要求拍了 127 遍,双手磨出血泡。

不只是身体上的折磨,谢莉遭受的精神折磨也超出常理。为了激发谢莉在幽闭环境中的紧张和无助,库布里克带头孤立她,即使谢莉病倒,也告诫剧组所有人不要关心她。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谢莉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出现严重脱发。

在后来的采访中,谢莉称:" 我第一次觉得我可能需要一个律师,因为在《闪灵》中我丢失了纯真。" 那些夺去纯真的镜头却被后世奉为经典,被众多电影争相致敬。

电影《闪灵》经典镜头

导演冯小刚则在电影《芳华》中致敬了库布里克调教演员的 " 方法论 "。

在《芳华》中,苗苗饰演的何小萍是一个被集体孤立的角色。为了让苗苗更好地入戏,冯小刚要求演员们在生活中也排挤她,做到人戏合一,以至于杀青后很长一段时间,苗苗无法和角色彻底抽离,一度陷入抑郁。

苗苗谈《芳华》幕后

很多演员都曾在新人时期遭受过不公对待。

杨幂曾在《鲁豫有约》中透露,她十五六岁时拍戏,因为哭不出来,被导演当众扇过耳光。

张小斐在爆红之前,曾被剧组烟花炸伤,却挨了一顿骂,贾玲气得直接在微博炮轰剧组:" 小演员命真贱,快变成大腕吧!"

因《狂飙》爆火的高叶,新人时期拍摄《边境风云》为真实呈现窒息戏,被保鲜膜缠脸休克两分钟,医护人员紧急给她做心肺复苏。高叶作为这部电影女二号,最终宣传海报却查无此人。

主演孙红雷在发布会上为她发声:" 这个女孩差点憋死,她叫高叶。为什么没有她的名字?"

张颂文也在高叶的微博评论区为她鸣不平:" 可以受冷落,被欺负,被抛弃,被拒绝 …… 但一定都是在有尊严的情况中进行。"

孙红雷为高叶发声

这些压榨尚能假借艺术的名义。更直接的剥削,则以潜规则之名公然存在。

日本著名导演园子温被多名女演员控诉,其利用导演职权强迫发生关系,向面试演员收钱;韩国知名导演金基德也曾被指控殴打女演员,并强迫女演员拍剧本中没有的大尺度戏份。

而在国内,戚薇曾自曝,出道初期,一位投资方希望她陪同到澳门度假七天七夜,只要她答应,就能换来 500 万投资,剧组威胁她,若不同意便删掉她的戏份。

戚薇当场拒绝,称 " 我宁愿不要这个角色,也不能出卖自己的的灵魂 "。结果,她的戏份被剪得支离破碎。

她守住了底线,却失去了角色。这就是现实中选择题的答案。

戚薇谈潜规则

电影史上太多的 " 大师 ",都曾借艺术之名行剥削之事。只不过,在如今社会批判的尺度下,道德往往让步于才华,让他们得以豁免。

当 " 大师 " 成为结构的一部分," 祛魅 " 就不只是对某一个人的揭露,更是对整个结构的反思。

王家卫承受的光环,从来不只属于他自己。

手持镜头摇晃的暧昧,霓虹灯下冷暖光线交错的迷幻,抽帧和升格制造的疏离感 …… 很多人喜欢王家卫的电影风格,也许只是喜欢杜可风的摄影风格。

作为王家卫曾经的御用摄影师,1990 年,他替刚起步的王家卫拍摄了《阿飞正传》后,又掌镜了《重庆森林》和《花样年华》。虽然合作关系稳固,但他还是难以忍受王家卫的拍摄方式。

2004 年,拍完《2046》后,二人便不再合作。杜可风曾在采访中直言,王家卫一部电影拍五年,而他一年要拍五部电影。

拍了五年的《2046》最终票房仅六百多万港元,成本都收不回来。向太直言王家卫不受控,绝不录用。

古二曝光录音后,作为曾经的 " 受害者 ",向太火力全开,称 " 王家卫没有张叔平是个屁 ",直言导演光环背后,全靠美术大师张叔平撑场。

张叔平作为王家卫的另一位黄金搭档,很多经典镜头,比如《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摇曳生姿的旗袍形象,都是靠他的服装撑起来的。

王家卫很幸运,那个创作的黄金时代源源不断地为他输送灵感缪斯。

除了各路天王巨星、杜可风和张叔平,王家卫电影中那些恰到好处的配乐则来自梅林茂。

2000 年后,王家卫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离不开梅林茂,影像中流淌的潮湿情绪被配乐无限放大。

但被赋予的光环有多重,王家卫坠落得就有多痛。

在如今以导演为中心的体系里,编剧、演员、摄影、美术,都是可被替代的零件。

电影的画面、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尚且能被影评人分析,被观众看见,电影的原创剧本却鲜少被讨论,不看被看见的编剧,始终是弱势的一方。

与张艺谋、陈凯歌等名导有过成功合作,创作出《活着》《霸王别姬》等剧本的编剧芦苇曾坦言:" 编剧这个职业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甚至是一个被忽略的职业。"

芦苇与张艺谋、吕乐、赵季平合影 ( 从左至右 )

四人作为电影编剧、导演、摄像、音乐堪称行业顶配

芦苇这番肺腑之言与导演王全安的 " 剧本之争 " 有关。

当年,芦苇受邀成为《白鹿原》编剧。为创作剧本,他在陕西农村闭关三年半,七易其稿。剧本上交后,剧组再未联系他。

然而,在国家电影局研讨电影剧本时,他发现王全安最终确定的剧本,并未采用他的创作," 当时编剧那里也让我署名了,署在第二个,我拒绝了。" 芦苇后来回应道。

在王全安最终呈现的《白鹿原》中,他的新婚妻子张雨绮饰演田小娥——她本是原著配角,却成为电影的主线,剧情围绕她的男女关系展开。

芦苇直呼不及格,称人物关系间的史诗格局太小,网友也毫不留情给出差评," 白鹿原 " 变 " 田小娥传 ",指责他任人唯妻。

张雨绮与王全安

这件事成为芦苇难解的心结。

2014 年,他将被王全安 " 枪毙 " 的《白鹿原》剧本,首次发表在自己的新书,并写道:" 我给后代留一个遗言,我死了以后,这个电影剧本要能投拍并公映,请把海报在我的骨灰盒前面烧一张。"

不同于古二鱼死网破的反击,尽管遭遇不公对待,芦苇依旧客观看待编剧的处境。

在他看来,编剧和导演是永恒的矛盾," 我倒是希望,我们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寻找自己的缺点,这大概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

但矛盾依旧无解。

近些年,编剧无署名、被盗用创意大纲或核心情节等情况时有发生,就连大热网剧《隐秘的角落》都深陷署名权的纷争,编剧花费 4 年时间才维权成功。

古二的录音像一颗石子,投入沉默已久的水面。溅起的不只是愤怒,也是一种久违的清醒。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王家卫 唐嫣 胡歌 导演 维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