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11-14
高校App泛滥与广告横行 别让“智慧校园”变了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开学第一周,我下了 19 个软件。" 这句来自网络的吐槽,加上 " 上大学 128G 手机都不够用 " 的调侃,戳中了不少大学生的真实处境。点开手机,满屏的校园应用:跑步、洗澡、签到……连喝开水都得先下载专用 App。这并非段子,而是不少大学生的日常。

问题出在 " 各管各的 " 管理方式上。高校内部部门众多,教务、后勤、学工各自为政,引进 App 时缺乏统筹," 一个部门一个 App",导致学生被迫安装一堆功能单一、互不相通的软件,简单的生活流程被强行拆得七零八落。这哪里是 " 智慧 "?分明是折腾。

更让人心烦的是无处不在的广告。不少由企业运营的校园 App,表面服务,实则 " 收割 "。学生常遇到这类场景:在澡堂里满手是水,却得费力关掉烦人的弹窗广告;想接杯水,App 却 " 丝滑 " 跳转到电商页面。这些企业把校园当成精准流量池,捆绑刚需做变现,吃相实在不太好看。

说到底,这是一种 "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有些高校把 App 数量等同于信息化成绩,却忽略了服务师生的本质。只做 " 加法 "、不顾体验,让智慧校园沦为外表光鲜、内里糟心的 " 花架子 "。校园不该是商业流量的跑马场,也不该成为形式主义的试验田。

治理这种乱象,高校必须主动担责。关键一步是做好 " 减法 " 与 " 整合 "。与其推出十几个割裂的 App,不如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多功能、一站式的平台。像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已有成功先例,集成近百项服务的统一入口,真正实现 " 一个 App 办所有事 ",也收获了学生好评。

同时,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学校作为引进方,绝不能 " 一引了之 ",而要严审合作方资质、控制广告数量、守住体验底线。对于广告泛滥、体验糟糕的 App,要敢于亮红牌、坚决清退,学生的评价和投诉应成为评估这些 App 最重要的标尺。

技术本该让生活更简单,而不是更复杂。回想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一张校园卡就能吃饭、打水、借书,虽不 " 智能 ",却高效又安静。技术进步,理应带来比 " 一卡通 " 更便捷的体验,而不是反向操作。智慧校园的建设,技术是工具,服务于人是目的。是时候让这些跑偏的 App 回归服务本质了——别让所谓的 " 智慧 " 成为压在学生肩头的 " 数字负担 "。(评论员 宋学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智慧校园 形式主义 统筹 智能手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