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G 应用还未全面普及,下一代通信技术已悄然而至。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 6G 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 6G 技术试验,形成超过 300 项关键技术储备。
6G 已经从实验室构想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期。
与上一代通信技术相比,6G 有哪些提升?速率之外,可见的应用场景是否已经出现?
我国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 6G 技术试验
每一轮新技术换代初期," 是什么、为什么、有必要吗 " 的疑问总会随之而来。在通信技术这个与千家万户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叠加上 5G 时代用户体感变化不明显的 "Buff"(增益),业内对 6G 技术实用性的追问与探讨更为深刻。
11 月 13 日至 14 日,2025 年 6G 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在开幕式及主论坛环节,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指出,6G 已经从实验室构想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期,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座,通过 " 通感算智 " 多要素融合,全面赋能千行百业与大众消费市场,成为 " 十五五 " 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过,黄宇红也强调,6G 并非 5G 的简单演进,需在架构变革、内生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最终形成 "5G-A 与 6G 协同发展、互为支撑 " 的产业增长极。
从我国 6G 发展的进展来看,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消息,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 6G 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 6G 技术试验,形成超过 300 项关键技术储备。另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5》,截至 2025 年 6 月,中国 6G 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约占 40.3%,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 60%。根据 IMT-2030 推进组规划,中国计划在 2025 年完成 6G 愿景需求研究,2030 年实现商用部署。
企业布局方面,作为通信设施搭建者,运营商无疑是第一梯队。据黄宇红透露,围绕 6G" 通感算智融合 " 的特征,中国移动在 " 通感一体、通智一体、天地一体 " 三大方向做了不少探索。其中,通感一体作为 6G 的核心特征,其应用场景覆盖低空经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是构建数字孪生世界的关键能力。
通智一体主要包含两大核心方向:一是 "AI for Network",通过 AI(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网络性能与优化效率;二是 "Network for AI",为智能时代提供无处不在的 AI 接入、泛在算力支撑及智能体互通能力。在天地一体方面,据黄宇红介绍,当前仍处于终端融合、网络分离的阶段,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 5G-A 到 6G 的 " 内生一体 " 演进。
6G 技术 + 人工智能移动终端或将率先 " 起飞 "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代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升级都面临着千亿元级别的投入。这样的投入是否能带来相应产出,成为运营商及产业对 6G 技术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参考前几代通信技术的迭代规律,6G 技术想要 " 大获全胜 ",商业闭环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谈及商业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AI 终端有望成为 6G 在 C 端收入的新亮点。他进一步指出,从 1G 模拟终端、2G 数字终端、3G 智能终端、4G 宽带终端到 5G 互联网终端、6G AI 终端,移动终端发展始终与网络能力相互促进。尽管 5G 终端计算与业务生成能力滞后于网络带宽,导致消费场景中用户难感 5G 优势,但手机仍是移动互联网核心接入设备与移动经济支柱。
根据 GSMA 预测数据,2030 年智能手机将占移动连接的 91%。不过,用户换机意愿不足,换机周期越来越长也是事实。
在邬贺铨看来,AI 手机或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换代产品,尤其是 AI 手机之后还有功能更强的智能体手机。" 以 AI 手机、智能体手机为核心,多种智能外设协同工作的模式正重新定义人机关系,有望成为 AI 时代移动通信的主流范式。" 邬贺铨还进一步强调,智能外设包括眼镜、耳机、手表、XR、车机、智能家居、工业模组等。其中 AI 眼镜可以作为人机接口解放双手,更易在 C 端渗透,"AI+XR" 也有望成为 6G 重要驱动力。
除了消费端,工业领域也十分重要。在邬贺铨看来,智能体工业模组将成为 6G 时代关键应用之一。据他介绍,相较 5G 工业模组,智能体工业模组具备亚毫秒级端到端时延、空天地多制式、隐私保护、智能编排动态调度等显著优势,其类型包括机床智能体、机器人智能体、AGV 智能体、设备监控智能体以及研发智能体、供应链智能体、产线智能体等。
更为关键的是,其在 5G 工业模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AI 推理参数规模可覆盖十亿级(如设备故障诊断)至千亿级(如全厂调度),支持云端训练与边缘推理协同。其中,云端负责全局训练与资源调度,需兼容异构算力池化与跨平台管理,算力可达数千 TOPS。
此外,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是业内讨论度较高的方向。据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介绍,卫星互联网是 6G 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则是推动卫星互联网从构想到现实的关键变量。未来,有卫星互联网加入的 6G 星地融合网络会有三大系统性变革:" 星地融合 " 带来的用户体验的变化、" 通遥融合 " 带来的应急监测等响应速度的变革、" 算传融合 " 带来的卫星数据处理的变革。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