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0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COP30)在巴西召开。
作为东道主,巴西宣布启动 " 热带森林永久基金 "(TFFF),并率先注资 10 亿美元,目标融资 1250 亿美元。
这个巨额计划迅速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巴西向中国寻求资金支持的请求,遭到了中方的理性回应。

根据巴西媒体报道,中国对 TFFF 的理念表示支持,但在资金承诺上持保留态度。
中方强调,全球气候治理的资金问题应由发达国家主导,依据的是 "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CBDR)。
这一原则早在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时便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因工业化进程中长期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因此应优先承担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义务。

中国的立场并非无依据。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以来积累了巨大的经济优势,却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尚未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经济红利,却被要求承担高额气候治理成本,这显然不公平。
中国认为,巴西应该优先向发达国家寻求资金支持,而不是将压力转向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表现堪称典范。
11 月 8 日,中国国新办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系统展现了中国绿色转型的重大成就。
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头羊,风能、太阳能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并在碳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的贡献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然而,巴西设定的融资目标显得过于乐观。10 亿美元试图撬动 1250 亿美元资金承诺,这一目标不仅难以实现,还可能导致国际社会对巴西的质疑。
目前已有印度尼西亚、挪威、葡萄牙和法国等国承诺提供 55 亿美元资金,但这些承诺尚未完全落实,未来是否兑现仍存不确定性。
这也凸显了全球气候治理资金筹集的现实困难:发达国家在大会期间往往承诺积极,但实际行动却可能滞后。
与此同时,巴西热带雨林的现状也备受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亚马逊雨林在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近年来,非法砍伐和农业开发导致雨林面积持续减少,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巴西启动 TFFF 的初衷虽然合理,但如果资金问题无法解决,雨林保护的前景仍然堪忧。
中国拒绝为 TFFF 提供大规模资金支持并非 " 不负责任 ",而是基于公平原则与实际贡献的合理选择。
中国已经为全球气候治理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可以说是 " 优等生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行动却显得滞后。
巴西若想实现融资目标,需要更多推动发达国家履行责任,而不是将 COP30 变成一场道德绑架性质的募捐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