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11-12
津村与紫光辰济合作未果,折射中外药企协作的“共识”议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中医药加速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中,跨国与本土企业的协作被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日本津村与中国紫光辰济曾进行过合作洽谈,虽最终未能达成协议,但这一事件仍引发了业界对外资参与中医药产业模式的再度思考,也为探讨中外企业合作的现实挑战与可行方向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案例。

从产业角度来看,外资企业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中医药产业带来制度化与标准化经验。以津村为例,其在中药材种植、生产质量管理及国际认证体系方面积累了成熟经验。自上世纪 70 年代进入中国,津村逐步推行津村药材 GACP 标准,形成覆盖从药材产地选择、种植、采收、加工到产品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这类做法对本土企业提升原料品质、规范生产管理具有实际参考意义,也能帮助本土企业更好对接产业需求,成为中外双方合作的潜在契合点。

然而,跨国合作的落地往往面临多重考验。理念层面,外资企业通常倾向于以标准化体系和科学验证为核心,而本土企业更强调中医药传统理论中的辨证施治;政策层面,不同国家在药品注册、原料使用、知识产权及资本准入方面存在差异;市场层面,各地区对中药制剂的接受度与法规要求不一,这些因素叠加使合作更为复杂。津村与紫光辰济的合作未能落地,或许就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正说明跨文化医药合作需要在理念、制度、资源等各方面之间找到平衡点。

要推动中医药领域更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企业、政府与行业组织需形成合力。企业可以从技术创新、品牌共建与国际渠道拓展等维度寻找合作切口,例如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产品,或借助跨国企业的海外渠道推动中医药品牌出海。政府与行业协会则可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准入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为双方提供制度层面的支持,减少沟通成本,降低合作风险。

总体而言,津村与紫光辰济的合作虽未实现,但这一过程揭示了跨国医药合作的复杂性与必要性。中外企业在理念、文化与制度差异中寻找共识,本身就是中医药国际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唯有在开放、理性的框架下持续探索,才能在未来实现更稳健、更具长远价值的中医药跨国协作模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紫光 中医药 外资企业 技术创新 外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