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byron 11-12
搞清楚这三件事,中国SaaS的拐点才真的来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题图来自:AI 生成

我写完北森的财报带来的正面意义以后,正好又迎来了 SaaS 大会,在随后的一周里,拐点论立刻扶摇而上。

" 看吧,中国 SaaS 要迎来拐点了。几家上市公司都打平了!"

我不是来泼冷水,毕竟我是第一个通过北森财报的深度商业分析,讲这个是给中国 SaaS 和 HRtech 带来的正面意义的媒体。

但,我想提醒朋友们,如果只看数字,就断言拐点,那其实是 " 财报的幻觉 "。

从我的角度,真正的拐点,不是靠几家上市企业的盈亏线体现,而是整个 SaaS 行业的能量流动。

要回答 " 拐点来了没 ",得先想清楚三个问题。

现金流打平,到底是增长的胜利,还是节流的幻觉?否则何来拐点?

今年很多公司都在宣称 " 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

听上去很励志,但问题是:这个 " 打平 ",是靠业务增长?还是靠裁员、缩投放、又或者是做账财技?

毕竟几家中国 SaaS 上市公司,都躲不开这个疑问。

如果是后者,那只能叫 " 肌肉收缩 ",不是 " 血液循环 "。

我不是不赞成节流,但,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最关心的应该还是 " 整体增长 "。

很多 SaaS 公司用 Rule 40(增长率 + 利润率 ≥ 40)来证明健康。

但 Rule 40 不是救赎,它只是 SaaS 公司在财务方面的呼吸频率。

真正的健康,是增长背后的质量:客户是否续费、ARPU 是否提升、AI 化是否降低交付成本、毛利率能不能不靠裁员上升。

这几年中国 SaaS 很衰,但,我想请求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别被 " 打平 " 迷惑。

现金流打平是一种状态,不是趋势。

趋势的标志,是当你恢复增长,加强投入,现金流依旧稳。

那一天,可能才是真的中国 SaaS 拐点。

上市公司打平了,那没上市的公司呢?

行业的健康,不取决于龙头,而取决于能否复制。

在 SaaS 这个行业,尤其如此。

如果一家公司靠品牌、资源、生态关系打平,这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因为它有它的特殊性。

龙头公司可以靠收购业务做收入,你可以吗?

如果腰尾部公司照着做全死,那这套打法只是 " 幸存者剧本 "。

我更关注的是:那些没上市、没融资、还在咬牙活着的 SaaS 公司,他们能否靠类似的逻辑活下来?

比如,能不能在不降价的情况下保持续费?

能不能用 AI 让交付更轻?

能不能靠生态合作取代疯狂投放?

线索的转化率是否真的提高了?

一个行业真正的拐点,不是头部反弹,而是中部变厚。

当腰部公司开始赚钱、开始招人、开始在产品上重新投入,那才意味着生态恢复了弹性。

这才叫 " 可复制的健康 "。

如果你不是头部公司,不要紧跟着欢呼 " 拐点来了 ",毕竟经营还是你自己的事情。

如果真到了拐点,我们会看到什么?

如果真迎来拐点,行业不会回到 2018 年那种 " 资本喧嚣 " 的日子,反而会更安静。

对我而言,中国 SaaS 的拐点,不会是烟花式的,而是 " 渗透式 " 的。

你会发现:

招聘不再是疯狂补位,而是精准补能;

销售团队不再追签单,而是追续费;

市场预算不再打广告,而是打信任;

CEO 们不再谈 " 做平台 ",而是谈 " 能不能赚钱 ";

媒体不再追融资额,而是追利润率。

那种 " 卷声一片 " 的热闹,不会再回来。

但一个更真实、更冷静的 SaaS 时代,可能刚刚开始。

拐点真正的意义,不是 " 行业开始打平 ",而是 " 企业开始自洽 "。

在自洽的基础上,增长就变成了必然。

我一直认为,中国 SaaS 不缺聪明人,也不缺好产品,缺的是系统性的自证能力。

所谓拐点,不是 " 春天到了 ",而是 " 冬天活下来的公司有了免疫力 "。

财务上的打平,只是指标。文化上的转变——从讲故事到讲回款,从规模到效率,才是根。

这不是 " 行业的拐点 ",这是 " 心态的拐点 "。

当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问自己:" 我赚钱的方式,是否能持续放大下去?"

那一天,中国 SaaS 才算真正走向成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saas 拐点 上市公司 ai 裁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