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跟大家聊白百何、王传君的时候,斯文刚感慨过,没想到电影圈的瓜也这么精彩。
谁知道话还是说早了,这事儿竟然还有后续。11 月 7 日,网上流传出一张截图,疑似郝蕾在朋友圈发文,姐激情开麦一口气喷了三个电影节奖项。

翻译: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所有人都是辣鸡!(开个玩笑)
平时不怎么关注电影圈的朋友可能看不懂郝蕾具体在骂谁,斯文挨个给大家讲嗷。

首先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 " 戛纳徒增的奖项 ",再结合 " 比诺什 "、" 第一次的电影街边吃饭 " 这些关键词,不难推出这里被狙的是毕赣导演。
今年戛纳电影节上,他的《狂野时代》拿到了 " 特别奖 ",确实有坊间传闻说这是一个 " 安慰奖 ",按郝蕾朋友圈的意思,是说戛纳为了毕赣,特意新增了一个奖。

但事实并非如此哈," 特别奖 " 是不是 " 安慰奖 " 斯文不清楚,但我知道它至少不是今年新增的奖项,去年《神圣无花果之种》就拿过这个奖。
非要说毕赣拿奖有什么争议的话,大概是 " 评委未能达成共识 "?这届评委会主席朱丽叶 · 比诺什在采访里说过,这部电影很难看懂,有些评委不喜欢,有些评委很喜欢,而她认为《狂野时代》值得一个奖。

她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奖来分享自己的感受,再加上所有评委都同意《狂野时代》获得 " 特别奖 ",咋说呢,斯文的看法是,毕赣导演的风格确实小众,但要说他拿奖这事儿有黑幕,那应该真不至于。

更别提这一开始还在就事论事,讨论 " 拿钱 "、" 徒增奖项 "、" 脸扇肿 " 呢,后面直接上升到人身攻击了,又是 " 妈宝 "、" 永远叫错你电影名字 "、又是 " 千万别把我名字跟你联系在一起的 "……
《路边野餐》和《街边吃饭》的不同,还是很好分辨的吧?咱也不知道毕赣是不是妈宝男,即便退一步来说,就算他真是,那这跟他导的电影怎么样、值不值得一个奖,似乎也没关系吧?

斯文看到有网友爆料,说郝蕾会这么喷毕赣纯属个人恩怨,因为她在《狂野时代》里的戏份被毕赣一剪没了,但我并没有找到郝蕾参与过这部电影的任何证据,所以这一点还是先存疑。

只能说真要是合作中有什么不愉快,咱都敢发朋友圈开喷了,大可以像白百何一样,选择通过公开平台正面刚。但要是单纯不喜欢毕赣这个人或者他的电影风格,姐这回这么说确实有点不太妥。
当然,公众人物也是观众,观众评价电影、电影人,表达自己的喜恶都很合理,但作为行业内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前辈,在华语电影本就艰难的环境里,没有证据就随随便便说别人拿奖有黑幕,本身就不太公平。

尤其是这条朋友圈被曝光出来的当天,刚好《日掛中天》上映,辛芷蕾拿下威尼斯影后给内娱长脸的热度还没完全过去呢,一转眼又成了被郝蕾狙的第二个对象,大家的关注点很容易会从电影本身转移到八卦上。
" 威尼斯凭借一个女演员扯头发就能得影后,这个影后还有含金量吗 ",可以理解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标准不同,但那句话怎么说得来着," 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

毕赣的新片大家在院线看不着,《日掛中天》可刚上映呢,目前豆瓣评分 7.3,评价虽然褒贬不一,但斯文刷了几百条评论,观众贬的大多是剧情老套、剧本欠佳。

褒的则是 " 演员演技惊艳 "、" 演员完成得很好 "、" 辛芷蕾的表演值得一个影后 "、" 就算是为了看她也值了 "。


辛芷蕾也是个有事儿自己上的主,事情发酵没多久,她直接就用微博回应了。人家质疑她仅凭 " 扯头发 " 拿奖不合理,她就说 " 扯头发 " 那段只是整部作品和角色表达的一小部分," 看片段不如看全貌 "。
" 如果大家因为争议而愿意去了解这部电影的全貌,那我反而觉得是件好事 ",一句话把网友吃瓜的重点又拉回到电影本身,借力打力趁着热搜给《日掛中天》宣传,辛芷蕾这波回应完全是 " 四两拨千斤 " 级别。

再加上 " 相信评委们是真的被表演打动,相信电影艺术本身有它的纯粹 "、" 中国从不缺少优秀的演员,缺少的是让他们发光的故事。我见过太多才华横溢的同行,只差一个机会。所以每当有华语面孔在国际上被看到,我都会由衷的高兴 " 等表述 ……

甭管是公关团队在发力还是辛芷蕾自己这么想,她这话一出来,路人缘这块都算是秒了郝蕾。毕竟她俩之间,是当前辈的那个一顿扫射,把今年拿奖的华语电影人都喷了个遍,反而是那个当后辈的,识大体又有大局观。
更别提辛芷蕾还发了六个灵魂拷问:到底是谁来运作 ? 该跟谁运作 ? 拿钱运作吗 ? 还是什么资本置换 ? 可以运作的话为什么要 14 年才给我运作了一个威尼斯的影后 ? 为什么要给我运作而不是别人呢 ?

完全有理有据,也说服了不少网友。" 华语电影要是能运作上,大花时期就打得不可开交了,哪能轮到辛芷蕾 "、" 你得奖就是实力,别人得奖就是有水分?大气点 "、" 得奖得靠天时地利人和,自己运气不行别怪别人 "……

冷知识,虽然郝蕾演技好这事儿是观众公认的,她本人也在不少演技类综艺里当过导师," 戏比天大 " 的性格大家也很认,但她除了早年的金马最佳女配之外,其实并没有拿过什么有分量的大奖。
此情此景,太多网友都觉得郝蕾是不是 "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 啊,自己奖运不行,所以看谁拿奖都像黑幕,连带着她之前说 " 金敏喜是我在亚洲唯一的对手 " 这事儿都被扒了出来。

平心而论,郝蕾的演技确实很好,她不止一次提到金敏喜,斯文个人体感也并非是她把对方当做对手,而是因为欣赏,出于对自己业务能力过硬的认知上,把对方放到跟自己 " 一个级别 " 的夸奖。
但这番言论也被网友审判了,说 " 不知道她在清高什么 "、" 导师当多了这么好为人师吗 "、" 你把人家当假想敌了人家知道你吗 "、" 真不知道她怎么敢把自己拔那么高的 "……

她最后狙东京电影节的那句话也成了网友攻击她的佐证,说什么 " 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女性玩转了东京电影节 "、" 老登可男可女 " 的,问题是在东京电影节期间轮番上热搜的女性,可都是郝蕾的老熟人啊。
白百何、桂纶镁都和郝蕾一起被提名过金马影后,最后是桂纶镁拿了奖。就算以前的事记不清了,至少这次郝蕾自己的片子《地下美人》也入围了东京电影节,网友:就说她是因为没拿奖才酸别人的吧。

啊这,一时之间无法反驳,但斯文还是觉得,郝蕾的格局真不至于这么小。毕竟往前回看,质疑过各大电影节奖项不公的电影人,其实不止郝蕾一个。
倪萍就曾经在第 29 届金鸡奖上大杀四方,一张嘴淬了毒似的,把获奖的好多人都阴阳怪气了个遍。" 第一排所有人我都认识,但没有一个敢上去打招呼的 "、" 已经获奖的我不敢祝贺,没获奖的我也不敢说遗憾 "。

" 同样的演技,她长得漂亮,就大受欢迎。"

明涵谁拿奖说到底可能只因为一票之差,投票的人没什么水平,投出来的结果却很重要 ↓

看似废话文学,实则拿奖的突出一个 " 有实力但运气好 ",没拿奖的 " 特别有实力但就是没办法 "↓

颁奖名单还没翻开呢,姐已经点上名了,说迟蓬演技好、评价高,但没有王珞丹年轻漂亮,所以没有奖。

又说陶泽如演得特别好,评委为他落泪,他的票数也很高,但就是没有奖,她都不敢看他。

冯小刚的《1942》那年输给了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倪萍反手就宣布冯小刚拿了一个 " 评委会特别奖 "," 我就不解释为什么了,同志们大家都很聪明 "。

迪丽热巴靠《漂亮的李慧珍》拿下金鹰视后那年,跟她一起被提名的还有孙俪、刘涛、袁泉、殷桃、杨紫等女演员,镜头扫过现场时,从台上颁奖的吴刚、侯勇,到台下坐着的王刚、闫妮,表情都堪称耐人寻味。

杨颖、李易峰都拿过百花奖,这俩的演技争议到极致,也可以算是某种程度上的 " 毫无争议 " 吧。李庚希的演技不是所有人都能 get 到,她拿金鸡影后的时候,颁奖现场的观众都在大喊 " 黑幕 "。

当然,斯文毕竟不是演员也不是评委,奖项背后到底存不存在所谓的 " 运作 ",说实话咱也不清楚。我记得辛芷蕾拿影后的时候,# 赵涛撕奖能力 # 这个关键词上过热搜,当时不少网友还夸她是 " 为国争光 " 来着。

所以这次辛芷蕾出来回应,也有网友表示质疑,说她演技确实没毛病,但 " 她说她没运作我信,说她不知道奖项可以运作就有点扯了 "。

那这个斯文还是要说一句," 撕奖 " 和 " 运作 " 是两回事。尤其是在这次的争议里," 运作 " 往往指的是黑幕、资本干涉。
而撕奖则是指来自中国的电影人评委,向其他评委阐述电影的时代背景、创作原因,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剧情,以及电影背后的文化内核。

除了这回上热搜的赵涛和辛芷蕾,导演李安也曾经公开感谢张艺谋帮他争取奖项。王家卫当年之所以能靠《春光乍泄》在戛纳获奖,巩俐在评审团的据理力争也是功不可没。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电影节上都没有咱的一席之地,是张艺谋、巩俐、张曼玉、梁朝伟、范冰冰等电影人逐渐掌握了更多话语权之后,中国电影才能被世界看见。

说白了,各个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如果这届评委里有咱国人,那就可以通过解说、讨论的方式,让别人更了解电影,拿奖的可能性自然会更大一些。但你说这是运作吗?恐怕顶多只能算是合理争取吧。
华语电影这几年能够走向世界,跟 " 前辈们 " 的努力不无关系。只不过拿奖的概率提升了,反而导致有人认为奖项的 " 水分 " 也变大了,这是真的蛮可惜,也真的大可不必。

就像辛芷蕾说得那样,中国电影能在国际上获奖,是每个中国电影人都应该与有荣焉的事情。而这个奖拿得到底是实至名归还是德不配位,观众心里自然也有一杆秤。
就像这回疑似郝蕾朋友圈事件,网友再怎么吐槽她 " 酸 ",也不会有人质疑她的演技,因为我们同样很清楚,她的业务能力,早已无需奖项肯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