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11 月 9 日,证券时报数据显示,年内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债券规模已达 2.88 万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简称 " 二永债 ")合计约 1.37 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尽管整体增速趋稳,但结构性变化清晰可见——包括 " 二永债 "、总损失吸收能力债(TLAC 债)在内的金融债正成为机构投资与资管配置的核心资产,这一趋势在 2025 年下半年尤为显著。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金融债的供需结构正在重塑国内债券市场格局。

从发行主体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是主力军。近期,工商银行披露 2026 年度金融债发行额度不超过 4880 亿元,建设银行也计划发行资本工具及非资本债务工具合计不超过 7000 亿元。国有行带头补充资本金的态势表明,银行体系在利率市场化加速、负债端压力上升的背景下,正在通过发行长期资本工具来优化结构、强化稳健性。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这类债券具备 " 补充资本 + 稳收益 " 双重属性,成为银行与投资机构的 " 双向需求 " 产物。
二永债的持续火热,一方面源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提升。近年来,监管层持续强调银行体系 " 逆周期资本缓冲 " 机制,要求核心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的比例维持合理水平。发行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不仅能有效提升资本充足率,还可降低资本成本。另一方面,银行经营环境趋稳,市场对其信用风险的担忧下降,使得投资机构对这类债券的接受度明显提升。众赢财富通认为,在当前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的政策导向下,金融债成为银行稳资本与机构稳收益的交汇点。
从投资端看,资管机构对于金融债的热情持续高涨。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国债、政金债收益率逼近历史低位,部分资管机构为维持收益水平,开始增加 " 二永债 " 等中高等级信用债的配置比例。与传统国债相比,二永债利率通常高出约 40 至 80 个基点,而发行主体多为国有大行或股份制银行,信用风险较低,收益风险比具有吸引力。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随着资管产品对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兼顾需求提升,金融债已成为多层次资产组合中的 " 压舱石 "。
此外,市场结构的变化也使得银行债发行更具持续性。截至 11 月初,银行债发行规模已接近 3 万亿元,几乎完成全年计划。1.37 万亿元的二永债占比接近半数,说明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依然旺盛。而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体现出监管政策导向下的 " 稳中求进 " 逻辑——既保持合理融资规模,又防止短期过度扩张。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银行对资本结构的长期规划正在取代以往的阶段性补充模式,未来发行节奏预计将更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债虽热度高,但风险属性不容忽视。由于 " 二永债 " 在资本计提上具备混合性质,极端情况下可能触发减记或转股条款,其安全边际低于普通信用债。对投资机构而言,理解条款细节与偿付顺序,是控制风险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市场流动性、利率变动、信用利差收窄等因素,均可能对其价格波动造成影响。众赢财富通认为,金融债的 " 稳定性 " 建立在宏观环境可控与发行主体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投资者仍需警惕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从宏观角度看,银行债券融资的扩张反映出金融体系的双重信号:一是资本市场在支持银行补充资本、稳定金融结构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投资端风险偏好依然低迷,优质债券资产成为稀缺品。随着房地产信贷收缩与实体融资需求分化,银行对资本补充的依赖度上升,使得 " 债补资本 " 成为新的常态化路径。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也对债券市场的利率定价形成了长期支撑。
展望未来,业内普遍预计银行债发行规模仍将保持高位。一方面,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将继续通过二永债及 TLAC 债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资管机构、保险资金与理财产品的资金再配置趋势将持续向高等级金融债倾斜。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金融债市场的扩容或将成为未来两年中国债券市场最具确定性的增长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