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留学圈的 " 价格刺客 " 可不止港硕一家。
前两天,指南君才刚盘完港硕的学费飙升,不少同学大呼肉疼,这书是真的读不起了。
结果一转头,就看到有同学哭诉,南洋理工这两年的留位费也悄咪咪涨了很多。
印象中,南洋理工的留位费绝对是留学界的 " 良心担当 ",一直处于价格洼地,比起港校动辄十几万的天价留位费,南洋理工的大多数专业只需要 2-5000 新币(约人民币 1-3 万),简直就是洒洒水啦。
可惜好景不长,如今南洋理工的留位费正直奔港校而去,尤其是商学院的那几个大热项目就像约好了一样,收起钱来一点都不手软:

好家伙,从两三万跳到十几万,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 NTU 吗?要知道,新加坡的老大哥新国立,可还按兵不动,价格友好着呢!
莫非南洋理工是被港硕逼急了?不甘沦为保底,才出此下策,大涨留位费抢人?今年还一口气新开了 11 个专业,还是说想借着扩招的风口,乘机涨价,纯纯收割一波韭菜?
26fall 已经开始,今年的南洋理工还会是你的首选吗?
"
南洋理工的学费凭什么越来越贵?
"
这两年,南洋理工的学费确实越来越贵了。

以前说起南洋理工的商学院," 性价比 " 是绕不开的话题。相比英国、澳洲、美国四五十万的天价学费,南洋理工的商科显然亲民很多。
尤其是管理经济学,早年间的学费只需要 13 万!没想到才短短几年,也涨到了如今的 24 万,几乎翻了个倍。
而留位费这边,南洋理工也确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看看南洋理工 vs 新国立同样专业的留位费对比:

南洋理工的涨幅相当明显,几乎是新国立的两倍!
但对比港校,NTU 还算 " 温和涨价 "。目前的南洋理工还不像港校那样统一按学费比例收留位费,而是更像在搞 " 试点 " ——专挑商科热门专业涨价,测试市场反应。所以,不申商科的同学,暂时还没啥肉疼的感觉。
除了留位费,学费这部分,南洋理工同样有自己的 " 涨价心机 " ——一些老牌专业涨价幅度不高,但新开专业,直接高价出道!

这么多新专业,一上来的定价就在 5-7 万新币(折合人民币 30 多万),简直和商科学费平起平坐!
为什么南洋理工会这么有涨价的底气?背后是新加坡的国家战略在支撑!
大家要知道,南洋理工的学额设置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这些新开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电子、可持续发展——正是现在新加坡最缺人才的领域。换句话说,读这些专业,毕业后留坡工作的机会不小!
与之同时,理工科类专业也确实是南洋理工的王牌专业。所以你说它涨价有没有底气?确实有。毕竟专业强、就业好,学费自然也就……你懂的。

南洋理工沦为港三保底?
扩招对留学党来说本是好事,可最近却冒出一种声音:" 南洋理工是不是越来越水了?"
前阵子就有同学来问指南君:目前拿到了南洋理工商科专业的 offer,但同时申请的港大、港中文却一直没动静,现在眼看着南洋理工的留位费时间快到了,到底该不该赌一把继续等港校?

字里行间,全是要把 NTU 当保底校的意思。
这 QS12 的南洋理工,也太冤了吧!不争不抢,怎么就沦为了港三的保底。

1、QS 排名:南洋理工真的很能打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排名。
南洋理工在 QS 上的表现一直相当强势,完全不输港大,更是拉开港中文()、港科技()不小的距离。
虽然 2023、2024 年因 QS 指标调整稍有波动,但南洋理工迅速回调,2025 年已回升至全球第 15,今年更是冲到第 12 名!

而在其他四大主流排名中,NTU 也与港大互有胜负,始终稳居世界前 100。这样的排名表现,无论是落户、人才引进、考编,还是进央国企,都完全够用。
比起综合排名的波动,南洋理工的工科才是真的稳!

材料科学专业连续多年位列 QS 全球前五,能和 MIT、斯坦福这些顶尖名校掰手腕。此外,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化学工程、计算机等多个细分学科也全部闯入全球前十——这实力,可不是 " 水 " 得出来的。

2. 扩招≠注水,NTU 规模仍比港校小
虽然这两年总说南洋理工计划扩招 30%,EEE 学院扩招人数翻倍,颇有一种点击就送的注水感。但比起港校,它依然保持 " 小而精 " 的路线。
2024/25 学年,港大授课型硕士人数已接近 1.9 万人,其中内地生占比接近 65%,增速高达 23.4%。
而南洋理工虽然也在增长,但授课型硕士规模不到9000 人,整体人数仍远低于港校,师生比也相对合理。
而且从校园环境来看,南洋理工大学校区占地约 200 公顷,设有较多宿舍,新生抽中宿舍的概率较高,能让你安心做个 " 校内住民 "。对比之下港大的校园面积只有 133 公顷,基本就别想宿舍了,硕士生都得加入校外租房大军,承受高昂的租金和通勤成本。
所以整体看下来,尽管 NTU 也在扩招,但目前的就读体验相比港校反而可能更优。
南洋理工有自己的申录节奏
今年的留学申请越来越像一场 " 抢跑游戏 ",不仅开放时间一年比一年早,专业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颇有一种恶性加卷的味道。
尤其是港校们看准了同学们普遍存在的 " 尽早确定去向 " 的心理,今年的提前批热度甚至堪比往年的正式批。

凭借早开放、早录取的策略,再配合高额留位费,成功吸引了一批准备较早、尚在犹豫的优质生源。毕竟对多数申请者而言,手握一个确定的 offer,远比空等未知结果更踏实。
面对港校的 " 抢人 " 节奏,南洋理工并未盲目跟进。仅以邀请制形式首次试水了提前批。校方主力项目依然稳定在 11 月才正式开放申请,从时间规划到录取偏好,都体现出与港校差异化的策略——不争 " 最早 ",但求 " 最匹配 "。

1.NTU 更适合晚申党
相较于港校,新加坡高校的申请截止时间普遍更晚,整体节奏对晚申选手非常友好。
进入 11 月,不少港校热门项目已基本录满,此时再盲目投递机会不大;而新加坡这边多数录取结果会集中在来年发放,现阶段仍处在申请黄金期。
对于从考研 / 保研转向留学,或起步较晚的申请者而言,新加坡高校的申请时间线通常更为友好。
特别是南洋理工提供了许多春季入学项目,其申请通道通常在次年 5 月至 8 月开放。这为晚申同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若成功录取,可直接衔接春季学期,无需空耗一年,在时间规划上更为紧凑。
继 10 月南洋理工史上最大规模线上招生宣讲会后,11 月火爆加场继续!
如果你也对南洋理工感兴趣,想掌握 NTU 最新的录取风向与申请策略,关注 NTU11 月线上宣讲会,持续锁定官方动态!有需要的找我报名⬇️⬇️⬇️


2.NTU 偏好什么背景的同学?
在申请选校时,一部分同学可能会将南洋理工视为 " 港大备选 "。但数据表明,NTU 的录取门槛同样严格:
从院校背景看,NTU 与港大录取学生中 985/211 背景占比均超过八成,但 NTU 对 985 学生的偏好更为明显,比例超过一半;而港大对 211 院校背景的同学更为友好。两校录取的双非学生均不足 10%。

从 GPA 分布看,NTU 略具弹性空间。港大录取中,85 分及以上高分段的占比接近一半(48.5%),NTU 则为 35.5%;两校低于 80 分的录取均少于 10%,但 NTU 在部分热门工科专业(如通信工程、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中,仍会录取少数背景突出、软实力强的低分申请人;港大的低分录取多见于机械工程、能源工程等传统工科,或创新设计与技术等交叉学科。

商科录取也是同理,港大商科几乎不录 80 分以下学生,85 分以上占比高达 76.3%;NTU 商科虽然也以高分生为主,但部分专业如 " 科技创业与创新 " 项目更看重创业想法与面试表现,对 GPA 要求相对宽松。
因此,如果你来自 985 院校,但 GPA 略低(如 80-84 分),在拥有一定软背景支撑的情况下,NTU 或许比港大提供更多可能性。它并非 " 容易的选择 ",而是一个看重综合背景、愿意在某些专业中给予软实力突出者机会的顶尖高校。
11 月已至,26fall 申请竞争步入白热化。与其在信息迷雾中徘徊,不如直接聆听招生官的声音。
本月,指南者留学将带来7 大院校、23 场宣讲会,覆盖港大、南洋理工、港中深、港科、港理工、港城、SMU。通过招生宣讲会,大家将有机会和招生官直接对话咨询,无论你是商科、理工科还是文科背景,都能锁定适合你的项目。
机会有限,行动刻不容缓!立即报名,为你的申请赢得关键信息。

END
▼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获取专属顾问咨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