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海 INFJ
在中小企业的日常办公中,数据存储早已不是 " 能存就行 " 的简单需求。对 10-20 人的团队而言——拍摄后传 50GB 素材,单文件要等接近 10 分钟,剪辑全员等素材耽误交片;多人同步修改 30GB 剪辑工程文件,普通 NAS 频繁卡顿崩溃,辛苦做的剪辑进度丢失——这些痛点,全因多数存储设备 " 堆参数不重实用 ",没真正踩中视频团队 " 大文件传输、协同剪辑、素材归档 " 的核心需求。更关键的是,不少同价位 NAS 要么 " 功能够但速度慢 ",要么 " 速度快但得额外加钱扩容 ",性价比一直没踩中我们的预算痛点。

而铁威马 F4-425 Plus 以 " 专为极客玩家及小型办公场景量身定制 " 为定位,却跳出 " 参数炫技 " 和 " 低价减配 " 的陷阱。对比同价位主打 " 基础存储 " 的 NAS,它在配置上的 " 超额投入 "(3 个 M.2 SSD 插槽 + 双 5GbE 网口),让我们不用为了 " 速度 " 或 " 容量 " 额外加预算,刚上手就觉得 " 钱花在刀刃上 "。本次评测,我们就以自己的团队场景为核心——日常要处理 4K 素材快传、3-5 人同步剪辑这些高频需求,正好用真实的创作流程来验证:它的 3 个 M.2 SSD 插槽、双 5GbE 网口、13 种权限管理等 " 独特配置 ",究竟能不能解决我们团队的协作难题,算不算得上 " 配置独特却超实用还有着超高性价比 "?
硬件评测:每处设计,都踩中小型团队的 " 效率痛点 "

对我们团队来说,硬件配置好不好用,关键看能不能解决 " 实际创作卡壳 " 的问题——铁威马 F4-425 Plus 的硬件没有走 " 虚头巴脑堆参数 " 的路子,每一项设计都精准对应我们在素材传输、存储管理里的高频难题,其中最先解决我们 " 燃眉之急 " 的,就是 3 个 M.2SSD 插槽的设计。
3 个 M.2 SSD 插槽:比行业多 1 个,解决 " 高速协作 + 容量归档 " 两难

翻遍当下 4 盘位 NAS 参数表,90% 产品仅配 2 个 M.2SSD 插槽,容量上限 16TB(单盘 8TB);而 F4-425 Plus 直接增加 1 个插槽,支持 3 块 M.2 NVMe SSD(单盘 8TB),搭配 4 块 3.5 英寸 HDD(单盘 30TB),总存储容量达 144TB。对小型团队而言,这不是 " 多 1 个插槽 " 的参数差异,而是 " 不用在‘速度’和‘容量’间妥协 " 的实用体验。

小型团队的核心需求,说穿了就是 " 热素材要快、冷素材要存 ":正在剪辑的 Pr 工程文件、待导出的成片得秒开秒传,拍摄完的原始 4K 素材、1 年前的客户项目文件要安全归档。我们给 F4-425 Plus 装了 3 块 2TB M.2 SSD(组 RAID5,就怕工程文件丢了白干)、4 块 16TBHDD(组 RAID5,专门存素材),实测下来,M.2 对大文件的传输速度真的提上来了—— 50GB 4K 素材传完只需要 1 分钟多点,比以前快了太多了;而 HDD 归档往期的冷素材,万一有需要直接去查看就可以了。

对我们剪辑组来说," 快 " 就是 " 不用熬夜 ":之前用普通 NAS,传现场拍摄的 4K 拍摄素材要接近 1 小时,3 个剪辑同时打开 60GB 工程文件,时间轴拖动都卡,甚至出现过 " 文件损坏 ",白改 2 小时;现在传一个现场素材几分钟分钟搞定,几个人同步改同一个工程,加字幕、调滤镜都流畅得很。

多角色分工时,分区管理更显价值:我们团队分剪辑组、拍摄组、审核组以及管理层,现在把摄影的素材和剪辑组的 " 实时工程文件 " 存 M.2SSD 阵列(随用随取,打开秒加载),拍摄组的 " 上月历史素材、以及备用片段 " 存 HDD(容量够大,不占高速空间),客户组的 " 待审成片 " 单独设个区(只能看不能改,怕误删)。不用额外买两台存储设备,1 台 NAS 就搞定 " 热冷分离、谁用谁有权 ",比之前计划买两台设备省了近 6000 元,还避免了 " 素材从拍摄盘拷到剪辑盘时丢片段 " 的麻烦。
双 5GbE 网口:多人协作不 " 卡脖子 "

如果说 3 个 M.2 插槽解决了 " 存得快 ",那双 5GbE 网口就是解决了 " 传得顺 "。现在千元级 NAS 还总拿 " 双 2.5G 网口 " 当卖点,但对我们团队来说,2.5G 网口根本扛不住 " 拍摄完全员传素材 " ——我们五六个摄影一堆拍摄设备,每次外拍回来同步传现场的 4K 素材,总带宽需求超 800MB/s,2.5G 网口直接 " 卡到动不了 ";F4-425 Plus 的双 5GbE 网口开 Bond 聚合最高传输速度达到了 1100MB/s 以上,传输效率直接拉满,比以前快太多了。

我们实测过 " 外拍后素材同步 ":多台摄影设备同时传 30GB 素材,以前用普通双 2.5GNAS,传完要好一会,剪辑只能坐着等;现在用 F4-425 Plus 开 " 平衡负载 ",单网口最高速度达到 560MB/s 左右,双网卡链路聚合能达到 1100MB/s+,1 分钟不到分钟就传完了——这省下来的时间足够剪辑组多调几个镜头的色彩,不用为了赶进度随便剪剪。

通过前置的 usb 口,摄影可以直接将素材导入,不用先存到电脑再传 NAS,这样剪辑直接通过挂载的挂载的磁盘编辑素材,减少了 " 转存等待 " 的时间。

而且双网口不仅仅是快的问题,还有 " 故障转移 " 功能,F4-425 Plus,就算一个网口的线路出现问题,另一个能自动接上,我们试着重现当时的情况,正在传的 30GB 工程文件没断,也没损坏——对我们做视频的来说," 文件传不中断 " 就是 " 交片不延误 ",这点比啥都重要。
TOS6.0:不堆功能,只解小型团队的 " 管理难题 "
硬件解决了 " 传得快、存得多 ",但对我们这种没专职 IT 的小型视频团队," 素材怎么管 " 又成了新问题:要么怕误删开权限太严,剪辑调素材要等主管授权;要么权限太松,实习生不小心删了工程文件就得返工。铁威马 F4-425 Plus 的 TOS6.0 系统,恰好把 " 复杂的管理需求 " 做成了 " 零 IT 也能上手 " 的实用功能,尤其是下面两个点,特别贴合我们的日常。
13 种精细化权限:我们没专职 IT,也能管好素材
我们团队就 12 个人,没专职 IT,以前用普通 NAS 管权限特别头疼:要么权限太松,实习生误删过 30GB 的工程文件,最后只能重剪;要么操作太复杂,我这个剪辑主管学了半天还不会设。但 F4-425 Plus 的 TOS6 系统,把权限做得又细又简单,跟着向导 10 分钟就能弄好,不用再找朋友帮忙。

我们是这么设的:第一步,建 " 剪辑组 "" 拍摄组 "" 审核组 " 三个用户组,然后将员工对应到用户组;

第二步,将用户组的权限对应到文件夹,例如给剪辑组开 " 工程文件读写 + 回收站访问 "(万一删错了能恢复),审核组开放全部的问加减只读权限(能查看各类素材以及成片,但是不能修改删除)。

日常使用也非常的省心,我们剪辑师在电脑上设置 SMB 挂载好后,NAS 就像本地硬盘一样直接显示在 " 此电脑 " 里——剪片时从 NAS 拖素材到 PR 时间轴,和从本地硬盘调文件没区别,不用每次都登录网页端找素材,省了不少操作步骤,新人上手也不用教。

自从用了这个,再也没出过 " 误删文件 "" 不同部门乱改素材 " 的问题,当删除没有权限的文件夹中内容时,会弹直接提示无权限,这样各个部门的文件以及权限整理的非常清晰,省了好多麻烦,现在管素材也轻松,不用天天盯着 " 谁动了哪个文件 "。
数据盘直挂:迁移旧素材不折腾,不用怕 " 格式化丢文件 "

我们之前处理素材存储时,一直被两种麻烦折腾:要么想把硬盘里的素材导进 NAS,得先格式化分区,里面的拍摄素材全要清空,每次迁旧素材都心疼又费时间;要么退一步把硬盘接电脑,再通过网络往 NAS 传——可这样不仅要多接一根线、开着电脑等传输,遇到十几 T 的素材,还得等一两天天,中间断连了又得重传,忙的时候电脑被占着,其他工作都没法做,特别折腾。

但 F4-425 Plus 的 TOS6 系统带的 " 数据盘直挂 " 功能,直接把这些麻烦全解决了——完全不用格式化,不管是拍摄师从旧电脑拆下来的硬盘、客户邮寄过来的素材硬盘,还是临时借的移动硬盘,直接装入硬盘架热插拔到 F4-425 Plus 的硬盘接口,系统秒识别,不用额外操作,立马就能读取里面的文件,数据零丢失。上次我们迁移 2021-2023 年的项目数据(共 32TB,全是没备份的原始 4K 素材),旧设备上的硬盘一插上就被识别,没丢一个片段;要是换成以前接电脑传 30t 的数据光数据传输就得 3 天,还得守着怕断连,现在完全不用操这个心。
TOS6.0 日常用:简单不折腾,符合我们 " 快节奏创作 "
对短视频团队而言,数据安全与高效协同是基础,但 TOS 6.0 最让我们意外的,是它远超 " 基础存储 " 的开放生态 —— 不仅能搞定剪片、管素材,想拓展点额外功能也完全不用 " 折腾 "。

打开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除了之前帮我们解决数据安全的备份同步工具,还藏着不少 " 专业向 " 应用:比如想搭个简单的素材共享网页能用 web server,存拍摄设备参数想用 mysql 数据库,甚至想试玩容器化部署也有 docker 可以直接装,不用找第三方教程,点一下就能安装,对我们这种没专职 IT 的小团队特别友好。

更灵活的是社区里的第三方应用补充:之前想装 jellyfin 搭个本地视频库,方便审核组快速预览成片,本来以为要折腾 docker,结果发现社区里有现成的应用,跟着指引几步就装好;想装 qbittorrent 下载国外的参考素材,也不用自己找镜像,社区资源直接能用。这种 " 官方应用够日常,社区应用补拓展 " 的生态,既满足了我们剪片、管素材的核心需求,平时想搭个小型媒体中心、甚至做简单的办公协同,也都能实现,比那些只能用基础存储功能的 NAS 灵活太多。
总结:谁该选 F4-425 Plus?小型团队的 " 性价比之选 "

用了 2 周,我们团队算过一笔账:铁威马 F4-425 Plus 不是那种 " 堆参数的花架子 ",而是 " 每一分钱都能落地到效率上 " 的实用款。它的 3 个 M.2 插槽帮我们省了 6000 元买两台存储的钱,双 5GbE 网口省了升级交换机的预算,TOS6.0 的零成本工具又省了第三方软件和 IT 维护费,每一个配置都踩中我们 " 传素材快、剪片顺、存素材安 " 的需求,帮我们少熬了不少夜,也少出了不少错。
如果你们也是中小型企业,没专职 IT,又常被 " 文件传得慢、权限管不好、预算不够花 " 头疼,那这款真比同价位 " 双 2.5G+2 个 M.2" 的 NAS 值得选 —— 我们算过,它比基础款多花的预算,仅用 2 个月就通过 " 省设备钱 "" 省时间成本 "" 省返工损失 " 赚了回来。
当然,要是你想用来跑复杂的渲染任务,它可能不是最佳选择;但对我们这种 " 要实用、怕麻烦、算性价比 " 的团队,这款 NAS 绝对是 " 闭眼入 " ——好的存储设备,不是参数多华丽,而是能让你 " 少花钱、多办事 ",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