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6小时前
无人配送车融资热 合规运营挑战仍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今年 10 月,无人配送领域接连传来巨额融资消息。新石器无人车宣布完成逾 6 亿美元 D 轮融资,创下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最大一笔融资纪录。几乎同时,九识智能也完成了 1 亿美元 B4 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其 B 轮累计融资已达 4 亿美元。

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 年第三季度,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发生超 58 起重要投融资,披露的融资总额超 146 亿元人民币(包括 IPO 募资)。资本的大规模涌入,标志着无人配送车行业正从测试示范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作为曾经 L4 级自动驾驶商业发展的一个门类,无人配送车经历了由冷到热的发展过程。但路权、标准技术、安全、社会接受度等问题,依旧是无人配送行业前路上的障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无人车市场正在从青涩走向成熟。

无人配送拐点显现

2025 年成为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元年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兼 CEO 余恩源认为," 无人配送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拐点,即无人车从过去的研发、测试、示范阶段,开始在全球领域正式进入规模化的商业运营阶段。"

全球首个万台规模的无人配送车队在今年 9 月诞生。除了新石器,九识智能也宣布累计交付无人车超 1 万台。行业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无人配送车出货量约 6600 台,而 2025 年上半年出货量已突破 1.2 万台。

资本市场的热情同样高涨。2025 年以来,多家无人配送企业先后完成超亿元融资。除上述近期的最新融资案例外,2 月,新石器无人车完成 10 亿元 C+ 轮融资;4 月,九识智能完成 1 亿美元 B3 轮融资;8 月,白犀牛宣布完成 B+ 轮融资。

无人配送车之所以能吸引大量资本的关注,关键在于其正从单一的快递场景向更广阔的即时物流和城市配送领域拓展。余恩源描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有 3000 多万台城市配送商用车和 600 多万台城际物流车辆,我们瞄准的是其中 3000 多万台的城市配送车市场。"

从计划性物流拓展到即时物流,意味着无人车市场从百万级市场 " 破圈 " 扩展到了千万级市场。新石器的业务结构变化直观反映了这一趋势。余恩源表示:"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们的销量 100% 来自快递行业。现在,快递占比已降到 50% 左右,与非快递场景‘并驾齐驱’。"

九识智能也在积极拓展行业边界,其联合创始人潘余昌透露,目前非快递行业客户占比已超过 50%,公司已与医药冷链、工业物流、生鲜商超、农业供应链等多个垂直领域企业建立合作。

无人配送车能够快速规模化落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带来的显著降本效果。余恩源算了一笔账:目前每台无人车的设计寿命是 8 年,设计行驶里程为 30 公里至 50 万公里,包括电费、运营维护在内的单车费用,每公里运营成本在 0.4 元左右,单票配送成本甚至可以降至 0.04 元以内。如此低的运营费用与传统配送方式相比具有巨大优势,也为无人配送车在物流市场赢得了成本优势。

技术成熟度的提升也为商业化奠定了基础。新石器在 10 月公布了其自主研发的 L4 级无图自动驾驶技术方案,这一方案已开始商业化交付。无图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更使运营场景得以大幅扩大。

合规运营挑战仍大

尽管前景广阔,无人配送车行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路权问题是首要障碍。九识智能联合创始人潘余昌表示,尽管各地路权逐步开放,但全国层面统一的管理办法与准入规则仍待健全。未来随着政策持续优化,行业放量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路权是无人配送车合法、安全上路的通行证。要想获得路权,车辆必须同时满足三大要素:城市出台的无人配送车管理办法、政府颁发的上路许可文件,以及车辆编码(即 " 铁牌 ")。

目前无人小车的法律属性不清晰,因其用途和产品属性既不属于 " 汽车 " 也不属于 " 非机动车 ",难以归属到既有机动车分类标准中。这导致上路通行无规则可依,通行规则、路权管理、事故处理等均无可适用法规的问题。

除了路权,技术标准的缺失也是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物流配送、环卫清扫、安防巡逻、移动零售、救援侦察等运营场景对低速无人车的需求日益旺盛,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然而,现行低速无人车标准体系还不完善,这直接导致各城市路侧设备接口、通信协议不兼容,跨区域协同存在困难。在 " 车路云一体化 " 发展中,统一标准的缺失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障碍。

在技术层面,无人配送车在结构化道路中表现稳定,但在非机动车变道、临时施工路段等混合交通场景中,仍面临极端场景识别与响应挑战。这些 " 长尾问题 " 需要依靠海量真实路测数据和高效数据闭环不断优化。

同时,作为商用车,无人物流车需满足长生命周期、高强度作业要求,但目前行业仍存在 " 降配降本 " 的短期行为," 车规级零部件 + 规模化采购 " 的体系尚未成熟。这对企业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也成为中小厂商发展的一大门槛。

佑驾创新董事长刘国清表示,如何在复杂场景下平衡车辆的可靠性与成本,仍是制约大规模商用的难题。

安全问题也是行业必须跨越的障碍。当数百甚至上千台无人车进入城市运营,其与现有交通系统的融合以及被公众接受,都需要一定时间。余恩源坦言社会舆论与交通安全是无人配送车规模化落地过程中的两大关键命题。他举了一个例子:" 当一个由人驾驶的车在前面堵着你,你最多按下喇叭,但如果是一辆无人驾驶的车,你想的则是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社会舆论与安全关切,已成为无人车规模化落地的两大关键命题。

面对行业发展的瓶颈,政策层面正在积极应对。2024 年 7 月,20 个城市获批开展 " 车路云一体化 " 应用试点。各地依托既有智能网联测试区、车联网先导区等项目,围绕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商业模式持续发力,一批项目陆续落地。

据统计,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全国已有 103 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路权,覆盖超过 80% 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在 " 车路云 50 人论坛 · 无人配送闭门研讨会 " 上,各方一致认为,无人配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规模商用的关键节点。未来需深化 " 政产学研用 " 协同机制,加快解决法规、标准、路权、安全等核心瓶颈。

无人配送车的 " 星辰大海 " 已然在望。随着政策持续优化、技术不断突破,无人配送或将从示范试点驶入千家万户,释放其重塑社会效率的真正力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无人配送 融资 无人车 新石器 自动驾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