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3小时前
关于饿了么更名淘宝闪购,不得不说的几件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罗超频道

2009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内,张旭豪和他的几位同学为了解决自己的晚餐问题,用几部二手手机和几辆二手电动车做了一个送餐服务,最初名为 " 饭急送 ",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 " 饿了么 "。

16 年后,饿了么 App 可能要改名了,或者说更准确的说法是——饿了么要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了。

这几天,相关话题受到热议,在多个应用市场,饿了么 app 图标已显示 " 双 11 淘宝闪购 " 字样,Slogan 变为 " 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 "。有媒体报道称,这一版本的 App 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体验。对此,饿了么与淘宝双方暂无官方回应。

虽然只是灰度测试,但我认为饿了么 App 彻底更名为淘宝闪购的可能性很大。只不过,某些 " 饿了么已死 " 的论调我并不认同,个人觉得,对饿了么来说," 成为淘宝闪购 " 恐怕才是最佳归宿。

不只是一款 App

饿了么并不只是一款 App。饿了么 App 是饿了么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前端平台,但饿了么业务的核心还有即时配送系统,商家体系以及对物流、商流的精准调度系统,这些正是阿里即时零售和大消费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也就是说,饿了么的后端能力和价值不只是不会消失,反而会被进一步加强。

不过,外界能明显感受到,饿了么正在全面强化淘宝闪购属性。在饿了么 App 测试更名淘宝闪购 App 的同时,饿了么骑手工服已升级成强化淘宝闪购形象的 " 橙色制服 "。可预见,饿了么后端也可能会逐步弱化 " 饿了么 " 的品牌元素,比如饿了么 App(商家版)可能就会更新成 " 淘宝闪购商家端 ",但改名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佳归宿

对饿了么 App 来说,「成为淘宝闪购」或许才是其最好的归宿,这意味着饿了么在阿里的战略价值一下变得清晰起来。

2015 年前后,移动支付大战如火如荼,本地生活一夜成了巨头们的心头好。当时百度重注 O2O 战略并拥有糯米这张牌,腾讯成了美团最大股东,阿里以及蚂蚁则战略投资饿了么。在昔日的 BAT 三巨头加持下,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糯米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外卖代理人大战,最终以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胜出告终,百度糯米外卖被饿了么以 5 亿美元低价拿下。2018 年,阿里又以 95 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饿了么。

彼时,阿里正在全面落地 " 新零售 " 战略,重点仍在大润发、银泰百货、盒马等实体零售业务上,饿了么的价值并未体现出来。23 年,随着阿里战略转向,饿了么一度被传将被卖身给抖音,虽然事后双方辟谣,但至少在外界看来,饿了么在阿里的定位多少是有些模糊的。

25 年,京东搅局外卖市场。当全行业重新审视外卖特别是即时零售的价值时,大家才明白此前的 " 饿了么卖身说 " 显得有些荒诞。因为,在阿里要打造的融合购物与生活服务的大消费平台里,以饿了么为基建的即时零售已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5 月,阿里在淘宝 App 内上线淘宝闪购频道,在饿了么加持下全面参与外卖大战。随着淘宝闪购的规模化上量,阿里让饿了么 App 成为淘宝闪购 App,与淘宝内的 " 闪购 " 频道成为双入口,表明其加速整合资源、坚定投入大消费战略的决心。

(淘宝闪购 App 与淘宝 App- 闪购频道的双入口)

对饿了么来说,成为淘宝闪购,也等同进入阿里战略核心。客观来说,这将是饿了么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进入阿里后的最佳归宿。

更名的必然逻辑

从饿了么的发展历程来看,饿了么 App 更名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多年前饿了么就上线了送花、送药、送物等非餐业务,并提出 "Everything 30min(30 分钟送万物)" 的发展理念,后来更是将即时零售作为核心战略。

2023 年饿了么 "iPhone" 首发更是引发高度关注,当年其宣布已与近 500 家品牌深度合作,成功助力品牌实现单月交易额过亿、与品牌一同打造了 10 余个亿级单品,涵盖纸品、粮油、母婴、乳饮、零食等非餐类目。

在业务层面,饿了么事实上已成为 " 什么都能送 " 的即时零售平台,因此外界一直都很关注,饿了么会不会改名?跟美团外卖、京东秒送的不同点在于," 饿了么 " 是一个跟 " 吃 " 强相关的名字,但在用户、商家、骑手的心智中,饿了么却早已不再只是关于 " 吃 " 的平台。

前些年," 饿了么更名 " 甚至多次成了互联网上的热梗,饿了么团队也曾顺势展开一波 " 改名 " 营销,征集网友创意 " 更名 " 成 " 困了么 "、" 渴了么 "、" 偷吃夜宵了么 "、" 遛娃了么 ",堪称 " 改了一万个名字 ",以强化饿了么 " 饿了么送万物 " 的平台新属性。

然而,真要彻底改名,对饿了么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经营 16 年来," 饿了么 " 这三个字本就具备极高的品牌价值," 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 " 这样的广告语早已深入人心,直接将饿了么更名,不论是理性还是情感上,均需要很大的决心。

但因为顾念旧名就废未来,断然不符合业务的长期利益,更无法匹配市场 16 年后早翻天覆地的新需求。" 饿了么 " 这个名字有着极强餐饮属性,用户心智越强,愈发会阻碍其在用户一侧关于非餐品类的心智渗透,毕竟对消费者来说,大家在越来越多 " 不饿 " 的时候也会上饿了么点外卖。因此也可以说," 饿了么 " 这个名字在事实上已成为饿了么 App 拓展即时零售业务的包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更名的需求并非饿了么独有的。外卖平台在发展成即时零售平台的进程中,都面临着 " 心智重塑 " 的挑战,比如美团外卖的业务逻辑一度均围绕餐饮场景设计,外卖柜过去叫 " 取餐柜 ",用户买了数据线收到的提醒是 " 您的餐到了 ",这些细节问题被平台点点滴滴地优化。

饿了么更名则需要极强的决策魄力,外力的推动也成了催化剂。25 年,随着即时零售大战爆发,饿了么支持淘宝闪购快速崛起。在阿里资源倾斜下,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在今年 8 月就达到了 1.2 亿单,周日均订单量达到 8000 万单,带动闪购整体的月度交易买家数达到 3 亿,对比 4 月增长 200%。在业务规模起来后," 淘宝闪购 " 成为主品牌的时机已趋于成熟,饿了么 App 更名为淘宝闪购 App 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阿里回应用户、商家、骑手需求的举措。对饿了么来说,舍弃沿用 16 年的经典名称则是舍小取大的格局,也是告别过去、拥抱变化、布局未来的里程碑动作。

阿里即时零售的底牌

回看 25 年这一轮外卖闪购大战,京东下场点了一个炮仗就撤了,结果却警醒了阿里,并与美团狠狠地干上了。阿里和美团如此重视外卖,并非盯上了餐饮行业的 " 三瓜俩枣 ",而是瞄准了零售行业下一个万亿级蛋糕 " 即时零售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估算显示,2025 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攀升至 1.5 万亿元;到 2030 年则有望达到 2 万亿至 3.6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保持在 25% 左右。也正因为此,今年双 11,阿里、京东和美团均将即时零售当成核心战场。

对阿里来说,即时零售不容有失。防守层面,美团闪购意在本地再造一个淘宝,阿里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进攻层面,随着远场电商的渗透率见顶,即时零售在事实上已成为电商行业以及本地零售的 " 全村希望 ",远场与近场融合的大消费将给阿里零售板块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饿了么的存在,让阿里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这场新的战事。

盯上即时零售这块肥肉的除了阿里、京东、美团外,还有抖音和拼多多,前者已与饿了么合作进军外卖市场,后者旗下的社区团购业务多多买菜正在上海试点自建前置仓,计划上线即时配送服务。然而,美团外卖与饿了么几乎已联手瓜分了整个外卖市场,其他平台很难撼动当前的格局,这也意味着,短期内,即时零售将会是阿里与美团的游戏。

阿里旗下的淘宝闪购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是因其并不需要像京东、抖音们一样从 0 到 1 搭建基础设施,而是可以直接使用饿了么的基建能力。蒋凡在阿里 Q3 财报会上也表态,饿了么这些年的进步 " 不一定体现在市场份额上,而是基础能力建设。淘宝闪购能在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体现了饿了么的能力。饿了么与淘宝的整合为阿里投资远近场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或许正是因为尝到了这一先手棋的甜头,阿里最终决策由饿了么升级成淘宝闪购 App,而不是另起炉灶再做一个新 App。未来,化身淘宝闪购的饿了么,以及其背后积蓄多年的基础能力,恐怕也将成为阿里在新一轮即时零售大战中的最大底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饿了么 淘宝 阿里 美团外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