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OK 11-07
吃了个惊天大瓜,康熙居然是江浙沪的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前几天半夜吃到一个关于康熙身世的大瓜,直接把半梦半醒的我给彻底整精神了——

有人说康熙根本不是顺治的亲儿子,而是明朝大臣洪承畴的私生子!

消息一出,全网炸锅,各种 " 证据 " 接踵而来:

- 孝庄曾用 " 美人计 " 劝降洪承畴,两人关系成谜;

- 康熙小时候被送出宫外躲避天花,回宫时间存疑;

- 有历史画像对比,说康熙长得不像顺治,反而更像洪承畴……

更有人搬出 " 基因检测 " 论文,声称实锤了康熙非正统。

一时间,各种衍生猜测也纷纷上线:康熙其实是孝庄与洪承畴所生;顺治知道真相,所以不认康熙为 " 第一个儿子 ";乾隆下江南是为了 " 祭洪家祖 " ……整个剧情比《甄嬛传》还曲折,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但真相呢?我顺手一查,发现那篇所谓的 " 基因论文 " 作者早就辟谣了:人家根本没说过康熙不是雍正亲爹,反而证实了顺治—康熙—雍正一脉基因吻合。

所以这出 " 清宫换太子 " 大戏,终究只是一场编排精密的民间二创。大家吃得开心就好,别当真。

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已经不是网友第一次对颠覆性的历史 " 发现 " 迸发出狂热了。

在互联网的 B 面,一直有一群对历史有 " 独到见解 " 的人。

比如有人说英语来自于中国,郑和下西洋开的是蒸汽船,亚里士多德是 " 永乐大典 " 的音译 ....... 早几年前就有这些言论了,这两年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发酵愈演愈烈。

这些视频不只是点赞的人很多,互动也有很多。看到这么多人相信,其中还有不少是未成年人。

叔本华说过,儿童是通过现成概念去认识世界并积累经验,并不是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不管这些人出于什么目的做的这些 " 科普 ",但是孩子刷到后,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才是对的,那知识体系的根基都搭歪了。所以说,越小的孩子,我们越要给 ta 看客观和正确的科普。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 以讹传讹 " 的言论。

第一个言论:英语来源于中国。

这一看就是假的,没想到还真有一套 " 展开说 " 的论调,走的套路就是 " 谐音 " 对比法。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肥的英文是 "fat"、木头的英文是 "wood"、薄的英文是 "book",所以他们就从这些举例认为,英语是来源于汉语。

他们中间还有分支,比如客家话里的 " 我 " 读作 "ai";" 纸 " 在客家话中念 " 白帛 "。

所以有的博主就说了,英语发源于客家话。

我在评论区还翻到这样一张图,上边有几十个类似的单词。

这种说法太牵强附会。

英文单词有几十万个,常用的也有 1-2w 个。这些质疑英语发源于中文的人,硬凑出来也就几十个。更何况,其中还夹杂着 " 芒果 "、" 柠檬 " 这些本来就是音译过来的。

其实早在 2019 年,人民日报就针对这个现象发表过一篇名为《哪来的 " 迷之自信 "》的文章。它把这种行为称做 " 力图通过杂糅各种知识来催生化学反应,但费尽心机仍然只是一杯互不相连的混合物。"

不止英语是学的汉语,连历史上的知名建筑、雕塑也被莫名其妙地 " 打假 "。

在这些视频中,有个非常著名的言论:金字塔是现代混凝土浇灌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因为石头那么重,人力推不上去;拼接的这么整齐,技术能行吗;还有以前的画和现在的样貌不一致 ......

其实这些疑点,去搜一搜大部分是能找到合理答案的,比如古埃及人他们可能是先建造了一个斜坡去搬运石材,有能工巧匠在那个年代已经熟练掌握了石膏的特性,会用它来填缝。

比较科学的证据也有,金字塔已经经过碳 14 检测,相关结果也是可以查到的。但是相信金字塔是后来伪造的人依然有很多,评论区信的和不信的都要打起来了。

类似的视频数不胜数,比如西方的雕像是伪造的,巨石阵是上个世纪用起重机垒起来的,帕特农神庙也是假的。

甚至前段时间中国和埃及团队一起挖掘出的埃及文物,也有不少人质疑是假的。理由是展出的东西太新了。

还有很离谱的推断,就是我们历史上早八百年前就出现过现代科技!

有张图流传的很广,说一本叫做《天潢玉牒》的史书中有 " 钢制其骨,水炊其动 " 的记载。由此推断明朝就有蒸汽机,郑和下西洋开的是蒸汽机船。

但只要稍微求证一下就知道,《天潢玉牒》是本记录皇室重要事件的书,原书也只有六千多个字,翻一翻就知道里边压根没说过这样的话。

更夸张言论会说,汉谟拉比就是商汤、亚里士多德是 " 永乐大典 " 的音译、西方偷了《永乐大典》才有了工业革命,等等。要不是刷到了这些视频,真的想象不到还会有这种 " 圈子 " 的存在。真是梦到什么说什么了。

对历史表示怀疑其实也是批判思维的体现。但并不代表抠到一个细节就开始 " 天马行空 "。民国时也出现过对历史表示怀疑的 " 古史辨派 ",参与讨论的都是有丰厚学识的学界大咖,他们可不是纯凭个人好恶去否定一段历史,而是从相对可靠的历史资料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

但是由于现在网络太发达,越荒唐、越唬人的内容传播的越快,反而淹没了理性探讨的声音。各种 " 惊天大瓜 " 和 " 颠覆发现 " 就像最新款的小零食,我们做大人的尝个鲜、图一乐当然没问题。

但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好奇心远比大人想象得要更旺盛,更容易被这些 " 奇葩说 " 给带歪,所以必须给他们说清楚:

历史不是剧本和小说,不能靠脑补定结局。

真正的答案,藏在那些被耐心考证过的故纸堆里,藏在严谨的科学报告里,可不在评论区那几条最火的 " 神评论 " 里。

下次再刷到类似 " 哥伦布其实是福建人 " 的视频,不妨点个收藏,然后反手就点开正规渠道查证一下。

就让网络的归热闹,真实的归思考。吃瓜也是为了种瓜——种下尊重事实、独立思考的种子,这才是能让孩子在未来走遍天下的真正 " 硬核装备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康熙 英语 洪承畴 雍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