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教育 3C 领域的亮眼单品,学习机的销量还在涨。
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学习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中国学习平板市场在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销量为 180.6 万台,同比增长 3.5%,销售额达到 54.3 亿,同比增长了 7.4%。
不仅卖得好,学习机也在从卷硬件、做 " 电子题库 ",变成卷 AI 模型、当 "AI 智能老师 "。
根据数说聚合的数据,近一年在主要的社媒平台上,"AI 老师 " 的声量开始一路上涨,相比之下,互动量则涨得更高,是声量的 28 倍。
这意味着大家对 "AI 老师 " 有着强烈的关注和期待。有人在社媒平台畅想 "AI 老师 " 能带来情绪陪伴的价值,成为 " 学习搭子 "。也有人希望有了 AI 老师,自家娃可以成为 " 学习的主理人 "。

那么所谓的 "AI 老师 " 到底是啥?新一代学习机又是如何做 "AI 老师 " 的?
"AI 老师 "到底是什么?
"AI 老师" 并不算新鲜事。
早在 2022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如 ChatGPT、文心一言的出现,让 AI 具备了更强的文本生成、逻辑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彼时,教育领域便开始将生成式 AI 视为 "AI 老师 ",而到了 2025 年,AI 老师的概念被进一步细化,涵盖了智能学伴、虚拟数字人等多种形态。
不过目前,"AI 老师 " 在大众认知端还是个模糊宽泛的概念,缺少统一定义。大家在互联网平台看到的 AI 老师就如同一面棱镜,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看去,会折射出不同的色泽与理解。
有人把搭载智能交互功能的学习机都统称为 "AI 老师 ",有人对 "AI 老师 " 的理解接近于一个 " 搜题大管家 " 和 " 科普军师 " 的角色——能问百科知识、查找生活小 Tips,也能通过 " 搜索 - 总结 - 产出 " 的一条龙流程,帮忙发散思维和寻找灵感。
有人则对 "AI 老师 " 有更具体的想象,认为需要有一个数字人的形象和人格设定,也要有接近真人的教学功能,能深度分析,也能情感互动。
从品牌端来看,不同品牌对"AI 老师" 的定义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学习机品牌只要内置了语音交互功能,就说自己是 "AI 老师 ";有些则靠卷产品参数,把 "AI 老师 " 当作一个营销话术。
为了弄清楚目前 AI 老师的实际功能发展到了哪一步,我们查看了当下市占率较高品牌推出的带有 "AI 老师 " 功能的学习机产品,试图从产品详情页中,看到 "AI 老师 " 的共性和差异。

单从产品详情页来看,各家 "AI 老师 " 的功能卖点,基本上都包含以下共同点——
AI 语音交互是基本。包含学情诊断、学习规划的 AI 精准学,以及能做 AI 作业批改、智能讲题的 AI 精准练等是主流功能。另外,全天候回应、7 × 24 小时的伴学属性也成为了产品标配。
然而,不太一样的是,不同品牌在 "AI老师 " 功能上出现了不同的侧重,争相迭代出了新亮点。
比如作业帮 P50 强调学习规划的能力,能制定 1-2 周学习计划,宣称 " 学习全托管,家长不用管 "。
小猿 T4 注重通过 AI 老师的自然交流、可视化的讲解,来还原互动感的家教场景,带孩子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而学而思 T4 则强调 AI 老师能像真人老师一样识别孩子在桌面上的作业和作答笔迹,并且能以苏格拉底式讲题方式、超拟人 AI 老师的手写互动,完成对孩子的启发引导。
当 "AI 老师 " 成为不同产品进化的共同目标,各大品牌正在围绕 "AI 老师 " 这一核心功能展开新一轮的竞速。
消费者期待怎样的"AI 老师 "?
虽然大众对 "AI 老师 " 的认知还处在比较模糊的阶段,但随着品牌推出搭载 "AI 老师 " 功能的学习机,消费者也有了很高的讨论热情。
结合社媒讨论和热帖,我们发现,过去一年,大家普遍关注学习机"大屏护眼"的硬件指标。现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对 AI 老师的关注,从 " 屏幕好不好 " 转向 " 能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从硬件性能向学习效果迁移。

大家对 " 学习效率提升 " 的期望主要围绕两方面:一是通过 AI 老师一对一的精准辅导,来锁定考点和知识点、定位薄弱点,获得更个性化的辅导;二是期待 AI 老师的答疑和批改能保证足够的准确率。
对应到产品端,不同品牌也各展所长,把 " 高效 " 作为发力方向。
比如小猿强调可以像真人教师一样,对错题进行诊断归因,精准定位薄弱点后,进行针对性的提升。
比如学而思学习机能支持题目中考情考频的查询。根据机器之心的报道,学而思小思 1V1 在数学科目上解题的正确率高达 98.1%,能把题做对,还能保证讲解过程的可信严谨。
除了对学习效率的关注,大家对 AI 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涉及到两个指标,其一,是不是有丰富的内容资源,这关系到孩子能不能学得深;其二,基于内容资源和 AI 能力,是否具备灵活的学习规划和动态调整的能力,这决定了能不能 " 让孩子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从而提升主动性和自信心。
此外,大家还希望 "AI 老师 " 不只是技术工具,也要变成有人情味、能循循善诱的" 超级老师 ",给出适当的情感互动和启蒙引导。
从社媒上的案例来看,学而思小思 AI 的超拟人化交互,满足了一些家长的期待。它在课程里配有高频的 AI 互动和提问点,做到了功能融合不割裂。
在习题讲解上,采用 "AI 互动 + 思路引导 + 总结归纳 " 的方式,把题讲深讲明白,实现启发式学习。
在情感交流的环节,小思 AI 创造了一个无须担心被评判的空间,孩子能大胆试错、主动追问。有家长发现,孩子 " 预习英语时试着说了几句,小思居然识别出他语气犹豫,自动又放慢了一遍例句……这反应速度比我强多了。"
在进行互动问答时,小思会在发现孩子做错题焦虑时,马上切换成呼吸练习模式,做出正确的情绪引导。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一位小红书宝妈在默默观察了学而思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后开始感叹,相比妈妈教娃的 " 鸡飞狗跳," 小思老师的情绪稳定多啦 "。
为此,我们进一步查看了 " 不同品牌 +AI 老师 " 的社媒笔记,发现学而思单篇笔记的平均阅读量和互动量相对都比较高。那么为什么学而思小思 AI 能受到关注?
为什么学而思"AI 老师 "能受关注?
一个需要了解的背景是,上一代学习机相当于一个电子题库," 作文批改 = 规则判断 "," 讲题 = 展示预制答案 ",孩子多数处在一个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缺少询问 " 为什么 " 的机会。
而在 " 召唤学习兴趣、互动讲解启蒙思考上 ",学而思小思 AI 确实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弥补了这一短板——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互动教学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作答。
比如面对作文题,学而思小思 AI 没有直接 " 喂出范文 ",而是循循善诱地给出切入口,打开写作思路。
针对理科题目讲解,它会配备真人老师语音 + 动画讲解的形式,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通过知识的获得感,激发学习兴趣。
面对生涩的物理化学公式,也不倡导死记硬背,而是把知识点变成可操作的小游戏进行交互记忆。
不过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学而思小思 AI 有苏格拉底式练习讲题的方式——能通过题干的划线分析,培养孩子良好的读题习惯;而且能通过超拟人 AI 老师的手写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自己在纸上写步骤和答案;再经过 AI 对手写步骤的实时识别,进行批改。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它构建出一个 " 学生思考给出答案,老师即时回应、启发引导,再由学生给出下一步解答 "的动态循环。这种动态的循环交互,让学习接近一个互动探索的过程,是实现高效学习、建立批判思维的基础。
(用户分享孩子使用产品的过程)
学而思产品负责人李通近期表示:" 学习机的竞争力是分阶段的,第一阶段是在内容上,好内容+好屏幕很重要。从这个节点往下,我们觉得未来的竞争是在 AI 上,好的内容交到孩子手中,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消化这些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去吸收这些内容?他需要一个解决的方案。所以 AI 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这是一个核心竞争力。"
某种程度上,学而思小思 AI 1V1 的产品功能,是基于技术的专业性,针对性满足了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带领 "AI 老师 " 的功能迭代到新的高度。
另外,"AI 老师 " 也并非追风口的产物,学而思提出了对 "AI 老师 " 的完整规划和新标准,重新定义了 "AI 老师 " 的功能。
与自动驾驶 L1-L5 的分级路径相似,在学而思的标准里,AI 老师同样有一份 " 从 1.0 辅助工具、到 5.0 真人 AI 教师进阶 " 的标准蓝图。
具体来看,L1 级别的 AI 老师会完成 " 找素材 " 等初级辅助工作。L2 可以成为讲题、批改的助手。
到了 L3 级别,AI 老师已经具备多种能力的组合,可以在一些限定的教育场景中,做好实时性交互。比如它会实时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完成解题步骤的跟踪,并进行及时的更正指引,在整个交互过程中实现有来有回的 " 学习陪跑 ",而不是单向灌输。
L4 级别的 AI 老师可以在多种教育场景中,高度自主地完成教学任务,L5 级别则更接近真人老师。
这套 AI 老师进阶标准的出现,蕴含了学而思自己的期待," 希望我们的 AI 老师可以在未来,让家长放心地让孩子和 AI 老师度过一段时光。" 此外,它也意味着学而思率先给行业提供了一份可共享的基础参照,既提供了指导意义,也驱动行业内各大玩家共同做强。
值得一提的是,学而思确实拿到了一些认可。它参与制定了移动学习终端的国家标准,是教育部标委会学习机行业的优秀案例。学而思学习机的 " 智能批改 " 获得了中国信通院最高等级认证,学习机搭载的 " 小思 AI 1 对 1" 入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 "AI 产业创新场景应用案例 "。
不难看到,无论是产品功能迭代、还是 AI 老师的标准定义,这背后的底气都来自学而思在教育和AI上的深耕。
如果把学而思的 AI 老师比作一栋高楼,底层浇筑的是高质量的教育数据,梁柱则是自研 " 九章大模型 " 与学而思内容能力的积累,这几层之间相互联系和促进,共同推动 AI 老师向真人老师一对一进行进化。
可以说,AI 老师已经成为 "AI+ 教育 " 领域发展的一个确定性趋势。
从技术工具到教育助手,品牌发力、产品进化带动了消费端需求的同步进化。而像学而思这样头部品牌的探索,正在引领整个学习机行业做得越来越好。
作者 / 胡汉三 @huwenwen11
编辑 / 郑晓慧 @mersailles
设计 / 戚桐珲
运营 / 苏洪锐
企划 / 潘志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