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课堂?
孩子们捧着古诗词,一字一句地跟着念,
接着是解词、翻译、背诵、默写。
流程完整,任务清晰,
但孩子的眼神里,却看不到光。
诗歌,本该是语言中最灵动、最接近心跳的部分。
可为什么到了课堂上,
却常常变成一种 " 语言的标本 "?
本月,在南京举办的 2025 儿童母语教育论坛上,一场关于 " 诗教如何唤醒孩子语感与思维 " 的深度对话,即将展开。
扫码
抢票
一、我们教的是诗,还是 " 诗的影子 "?
你也许也经历过这样的教学现场:
一首《静夜思》,孩子们背得滚瓜烂熟。
但当你问:" 为什么李白看到月亮会想家?"
他们答:" 因为月亮圆圆的,像团圆。"
再往下问,就只剩下沉默。
我们教会了他们 "解释",
却没有教会他们 "感受"。
我们训练了他们 "记忆",
却没有唤醒他们 "思考"。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 "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文化传承与理解 "。
但现实中,很多老师卡在了第一关:
怎么让孩子真正 " 进入 " 诗歌,而不只是 " 路过 " 诗歌?
二、从 " 诗意引路人 " 到 " 课堂共建者 "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常驻嘉宾,也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
她始终致力于将深奥的古典文学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命体验。她认为,诗歌不应被束之高阁,而是能与每个人的生命经验共鸣的活的艺术,在孩子心灵最为敏感的时期,让他们接触诗歌,无异于为其播下美的种子。
在本次论坛中,杨雨教授将带来题为《诗与思:如何建立孩子与世界的诗性连接》的专题演讲。
她不会给你一套 " 教学模板 ",
也不会告诉你 " 这首诗应该怎么教 "。
但她会带你重新理解:
诗歌如何成为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
不是通过解释,而是通过共鸣。
她将从语言启蒙、感知能力、情感共鸣、文化认同四个维度,探讨诗歌与儿童成长之间的深层联系。
不是理论的说教,而是从她多年古典文学研究与大众传播实践中,提炼出的" 可翻译的诗意 "。
三、一堂《月是故乡明》的诗教短剧
如果你认为 " 诵读 " 只是带着孩子读诗,
那这场由徐世赟、程娟娟、刘文颖三位老师联袂呈现的《月是故乡明》诵读剧,
可能会彻底刷新你的认知。
这不是一场表演,
而是一次 " 诗歌沉浸式学习 " 的课堂实景。
孩子们不再是 " 被安排 " 的朗读者,
而是 " 在诗中行走 " 的参与者。
从童谣《看月亮》的节奏启蒙,
到《望月怀远》《十五夜望月》的意境铺展,
再到《月之故乡》的跨媒介咏叹——
诗歌在这里,
不只是被 " 读出来 ",而是被 " 走进去 "。
韵律、画面、情感、文化,
在 15 分钟里层层展开。
你看到的不是 " 教诗 ",
而是 " 用诗教人 "。
四、母语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与语言建立生命关系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
二十多年来始终在做一件事:
让母语教育回到 " 人 " 的身上。
她将在论坛中发表主题演讲,
从母语教育的本质出发,
系统阐述阅读与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培养、文化传承之间的内在关联。
她认为,
诗歌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 " 板块 ",
而是贯穿语言学习的 " 精神线索 "。
诗教不是为了培养诗人,
而是为了培养 " 有感受力、有表达力、有生命力 " 的人。
五、跨界对话:诗歌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这是本届论坛 " 儿童诗教 " 板块中极具张力的一场对话。
嘉宾包括:
杨雨(古典文学学者)
徐冬梅(母语教育推动者)
徐世赟(特级教师)
孔晓艳(儿童诵读践行者)
大 J(亲子教育博主)
他们将从不同视角,
回应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新课标下,诗歌教学如何平衡 " 经典传承 " 与 " 儿童本位 "?
如何避免诗歌课变成 " 背诵大赛 "?
诗歌学习如何真正转化为孩子的表达力与思维力?
家庭中如何营造 " 诗性环境 "?
这不是一场 " 各说各话 " 的对谈,
而是一次 " 直面真问题 " 的碰撞。
六、不止于诗:一场全维度的母语教育探索
本届论坛的内容远不止于诗教。
整本书阅读、文言教学、阅读理解、从读到写——
每一个板块,都在回应同一个命题:
语文素养,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能力的生长。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将分享主题阅读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儿童认知视野;
王崧舟(著名语文教育名家、著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将执教文言研讨课《湖心亭看雪》,展现文言文教学如何 " 融化于学生生命 ";
吴欣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将系统阐述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路径与素养导向;
郭史光宏(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长)将带来国际视野下的整本书教学示范……
这些内容,不是为了 " 展示完美课堂 ",
而是为了 " 呈现可能路径 "。
七、如果你也渴望改变
如果你也曾困惑:
为什么孩子背了那么多诗,
却写不出一个打动人心的句子?
如果你也曾尝试:
在课堂中融入吟诵、画面、故事,
却总觉得差一口气;
如果你也相信:
诗歌教学不该止步于 " 背诵并默写 ",
而是应该通向 " 感受与创造 " ——
那么这场论坛,
或许正是你一直在等待的那扇门。
报名信息
时间: 2025 年 11 月 21 日 -23 日
地点: 南京
主题: 以阅读提升儿童语文素养
费用:线下参会:1280 元 / 人(含一年回看)
线上参会:399 元 / 人(含一年回看)
报名咨询:
联系人|点灯人文文老师
电话、微信|13390929865
诗歌教学的改变,
不是从 " 教什么 " 开始,
而是从 " 为什么教 " 开始。
当我们不再把诗当作 " 语言材料 ",
而是当作 " 心灵种子 ",
课堂,才会真正活起来。
今年秋天,南京,
让我们一起,
把诗还给儿童,
把课堂还给感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